麻延蘭(大通民中)
網絡,讓寫作更美好
——多媒體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麻延蘭
(大通民中)
作為語文“半壁江山”的寫作,多年來已然成了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一塊“硬傷”,老師教得口干舌燥,學生寫得絞盡腦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的發展,以其豐富的資源,為課堂教學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正確運用網絡教學,不僅可以充分發揮知識再現性的特點,而且能夠增強教學的直觀性,使學生獲得一種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藝術感受。網絡教學猶如源頭活水,給我們的寫作課堂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從而使我們的寫作課堂活色生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更是學生寫作的先決條件。寫作是一個極其復雜而繁重的精神創作過程,而興趣就是學生寫作的原始動力。可見,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寫作中的關鍵一環。運用多媒體教學作文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把現實生活中直觀、生動的畫面和悅耳、悠揚的聲音融入我們的課堂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逼真、色彩豐富、動感十足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創作欲望。
例如,在《我愛我的家鄉》這一作文的教學中,我首先用課件演示連綿起伏的祁連山、清澈寧靜的青海湖、廣袤無垠的大草原,同時播放歌曲《陪我一起看草原》,這樣學生自然就被帶入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之中,進而有了表達的欲望,我借機啟發學生說出熱愛家鄉的原因,為下一步的寫作打基礎。因此,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性較高,所寫文章也具有新意,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寫作的前提源于對生活的觀察,中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與理解又往往受生活閱歷的限制。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有效彌補這一不足。在引導學生觀察時,可以采用突出重點、重播再現等有效方式,幫助學生完成認識、感知的飛躍。
例如,在讓學生描寫小動物之前,先播放幾組動物視頻,可以選取動物形態、動作、覓食方式等細節,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抓住特征,為進一步的描寫打基礎。同時,要求學生回想自家小動物平時的表現,有效結合,抓住重點,集中描寫。通過這種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使學生對這個世界有更深的了解,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真可謂“一箭雙雕”。
作文評改是寫作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傳統的寫作教學,評改方式甚是單一:學生使勁寫,老師費勁改。加之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知識水平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復,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網絡的輔助教學為作文的評改提供了極為便捷高效的手段,大大擴展了學生習作交流的時空,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以更快的速度,讓更多的學生分享佳篇美文,并使學生在相互的交流討論中吸取別人的長處,開拓了思維,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在評議他人作文的過程中,使自己的作文能力潛移默化地得到提高。運用多媒體評改作文,學生習作有了及時反饋和調控,重要的是學生的個性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省時又省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多媒體以勢不可擋之勢,大步走進了我們的課堂教學。當然,更給我們的作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運用這一高科技手段輔助教學已是現代教育的一大特點和優勢,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挖掘學生潛力的同時,深化了教學改革,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輕松,愉悅又充滿活力的氛圍之中不斷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文化素養。
·編輯 司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