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杰,林 紅,2
(1.吉林大學 管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2.廣東省珠海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廣東 珠海 519000)
?
“金磚五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評價與比較研究
張少杰1,林紅1,2
(1.吉林大學管理學院,吉林長春130022;2.廣東省珠海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廣東珠海519000)

摘要:本文建立了“金磚五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分析與評價的指標體系,運用因子分析法和2009-2013年“金磚五國”年度數據,對“金磚五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了綜合評價,給出了“金磚五國”服務業發展綜合競爭力評分和排序結果。在此基礎上,提出中國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金磚五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綜合評價;因子分析法;比較研究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生產總值構成由過去以農業為主逐漸演變為以制造業為主,再逐漸過渡到以服務業為主。服務業對于擴大內需、優化生產要素組合、增加就業、升級產業結構等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服務業業已成為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又稱“金磚五國”,越來越成為多元化世界不可替代的最重要力量。“金磚五國”作為世界新興經濟體的翹楚,經濟上發展突飛猛進。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14年世界GDP總量為77.87萬億美元,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五個“金磚國家”GDP總量占世界GDP總量的21.81%,“金磚五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超過了世界的五分之一。
根據世界銀行的有關數據,2014年,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分別達到48.2%、71.0%、60.0%、53.0%和68.0%,顯示出服務業已經成為拉動各國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引擎。研究“金磚五國”服務業的發展,對這五個世界主要新興經濟體的服務業國際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和比較,對提升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以及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增長和世界經濟增長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文獻述評
服務業國際競爭力評價與比較研究是指對某些國家或地區的服務業在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發展環境、基礎條件等方面所體現的競爭能力通過計量方法進行綜合評價與對比分析。由于“金磚國家”的概念剛形成不久,目前對于“金磚國家”的關注尚不太多,關于“金磚國家”服務業發展和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的研究更是比較少,較具代表性的文獻有:
湯凌霄、歐陽峣、皮飛兵(2014)采用相關系數法證明了金磚國家等新興大國外匯儲備波動具有協動性并且日趨增強[1]。張楊、湯凌冰、金培振(2015)通過構建指標體系且結合因子分析法系統評測了金磚國家創新能力,進而對金磚國家創新能力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2]。張欣、崔日明(2011)采用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出口比較績效指數、出口相似指數和貿易重疊指數等多層次分析框架,多維度測算了“金磚四國”服務貿易競爭力[3]。高明潔(2011)通過衡量“金磚國家”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指數,對“金磚五國”的服務貿易競爭力狀態進行了研究[4]。吳海民、王勁屹(2011)從效率視角測度了“金磚四國”服務貿易競爭力[5]。劉麗娟、高文中(2013)從國際市場份額、TC指數、RCA指數等方面對“金磚五國”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了比較分析[6]。蒲紅霞、馬霞(2015)對“金磚國家”服務貿易整體情況進行了再測度,比較分析了“金磚國家”服務貿易細分行業競爭力與相似性[7]。張清正、李國平(2015)對我國科技服務業空間集聚發展態勢進行了考察,分析了科技實力、規模經濟、知識溢出以及政府行為對中國科技服務業集聚發展的影響[8]。袁志剛、饒璨(2014)分析了生產服務業對中國各產業部門生產的投入變遷,剖析了中國生產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動因,考察了全球化對我國生產服務業發展的塑造[9]。
根據文獻檢索,學者們對“金磚國家”的外匯儲備、國家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較多,對“金磚國家”服務業的研究多集中在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研究,而對中國服務業的研究多集中在科技服務業、生產服務業的探討,目前尚未發現對“金磚國家”服務業國際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的系統性研究。本文采取因子分析法,建立了“金磚五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納國際權威數據進行綜合評價,進而對中國服務業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三、評價方法的選取及評價的步驟
(一)評價方法的選取
目前的評價方法有很多種,如層次分析法、功效系數法、因子分析法、綜合指數法、灰色模糊綜合評價法等等。本文選取因子分析法,原因是因子分析可以將眾多變量綜合成少數幾個因子后,因子將可替代原有變量參與建模,大大減少了計算量,且因子之間線性關系不顯著,因子具有命名解釋性,因子反映了原有變量的絕大部分信息[10],評價結果較為真實客觀。其數學模型如式(1)。

(1)
模型(1)中,Fi為標準化后的公共因子(n
(二)評價的步驟
用因子分析法評價的步驟是: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采集指標數據;對指標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對原有變量進行相關系數矩陣檢驗,考察原有變量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線性關系,制定公因子方差表,看變量的信息是否大部分可被解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確定因子數量;對因子進行命名解釋;給出因子得分公式,計算因子得分;最后對“金磚五國”服務業發展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
四、“金磚國家”服務業國際競爭力評價的過程與結果
(一)評價指標體系的確立
依據全面性和客觀性相統一、易獲取性與可行性相統一、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本文構建了由一個一級指標(“金磚五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指數)、六個二級指標(分別是:服務業發展水平、服務業發展產業結構、服務業發展經濟環境、服務業發展科技環境、服務業發展人文環境、服務業發展基礎條件)和26個三級指標組成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金磚五國”服務業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二)數據采集
本文從世界銀行數據庫選取“金磚五國” 26項三級指標的最新數據后,形成“金磚五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指數評價指標表的原始數據。
(三)無量綱化處理
由于原始數據指標間量綱不一致、變化趨勢及數量級差異等現象,所以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以消除這些影響,“金磚五國”服務業發展綜合評價指標無量綱化后的數據見表2。

表2 “金磚五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指數評價指標無量綱化數據
(四)因子分析的前提條件
因子分析前需計算原有變量的簡單相關系數矩陣并進行統計檢驗。如果大部分相關系數都大于0.3,就說明變量之間呈較強的線性關系,能夠提取公因子,比較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從“金磚五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指數綜合評價結果的相關系數矩陣表可以看到,大部分相關系數都大于0.3,因此比較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再制定公因子方差表。觀察公因子方差表可知,第一列是因子分析初始解下的變量共同度,第二列是在按指定提取條件下提取特征值時的變量共同度,這些變量共同度越接近于1,說明變量的信息越可以被因子解釋。本文指定提取因子的條件為提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從“金磚五國”公因子方差表可以看出,第一列初始解下的變量共同度均為1,即原有變量的所有方差均可被解釋。第二列在按指定提取條件下提取特征值時的變量共同度也均為1,意味著所有變量的所有信息均可被因子解釋,因此本次因子提取的總體效果非常理想。
(五)確定因子數量
本文指定的提取條件是提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提取因子,制作解釋的總方差表(見表3),確定因子數量。從解釋的總方差表可以看出,第1個因子的特征根值為12.215,解釋原有26個變量總方差的46.980%,累積方差貢獻率為46.980%。第2個因子的特征根值為9.222,解釋原有26個變量總方差的35.470%,累積方差貢獻率為82.450%。第3個因子的特征根值為3.020,解釋原有26個變量總方差的11.617%,累積方差貢獻率為94.066%。第4個因子的特征根值為1.543,解釋原有26個變量總方差的5.934%,累積方差貢獻率為100%。第5至第26個因子的特征根值均小于1,不符合本文指定的提取條件,在此不予考慮。4個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共解釋了原有變量總方差的100%,因此本文提取4個公因子。因子旋轉后,第1個因子解釋原有變量總方差的42.279%,累積方差貢獻率為42.279%。第2個因子解釋原有變量總方差的37.617%,累積方差貢獻率為79.896%。第3個因子解釋原有變量總方差的11.979%,累積方差貢獻率為91.875%。第4個因子解釋原有變量總方差的8.125%,累積方差貢獻率為100%。

表3 解釋的總方差
(六)因子載荷分析與命名
從因子分析結果的旋轉成分矩陣表(見表4)可以看出,知識經濟指數、國際互聯網用戶數、城市人口比重、信息化發展指數(IDI)、人文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總收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電話主線數量、外國直接投資凈流量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人均服務業增加值和全球化指數等變量在第1個因子上的載荷很高,這些變量反映了服務業發展的經濟環境和人文環境以及服務業電信環境,

表4 旋轉成分矩陣
因此第1個因子F1可稱為經濟環境、人文及電信因子。變量居民專利申請數量、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國內生產總值、全球競爭力指數、服務業增加值、研發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商品和服務稅占總稅收比重、服務業就業人數、鐵路貨運量和通信、計算機等占服務出口額比重等在第2個因子上的載荷較高,這些變量反映了服務業發展的規模因素,因此第2個因子F2可稱為規模因子。變量高等院校入學率、每百萬人中R&D研究人員數量、服務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在第3個因子上的載荷較高,這些變量反映了服務業發展的科技環境因素或服務業某些方面的貢獻程度,因此第3個因子可稱為科技及貢獻因子。服務業就業比重、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在第4個因子上的載荷較高,這些變量反映了產業結構的情況,因此第4個因子可稱為產業結構因子。
(七)計算因子得分
根據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可以寫出因子得分函數:
Fi=∑AiXi
(2)
式(2)中,Fi代表各因子得分,Xi代表第i個因子中各指標標準化值,Ai代表第i個因子中各指標值的系數。
因子綜合得分的計算公式為:
F=∑(λi/∑λi)Fi
(3)
式(3)中,F代表綜合得分,Fi代表第i個因子得分,λi代表因子旋轉后第i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λi/∑λi代表第i個因子的權重。
因此可以得到因子綜合得分模型,如式(4)所示。
F=0.42279F1+0.37617F2+0.11979F3+0.08125F4
(4)
最終計算得到2013年度“金磚五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評價的綜合得分表,如表5所示。

表5 2013年度“金磚五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評價綜合得分
(八)2009-2013年因子得分計算
本文使用2009-2013年“金磚五國”的年度數據,對五個國家各年的服務業競爭力分別進行了因子分析,因子分析過程如前所述。所得結果詳見表6。

表6 2009-2013年度“金磚五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評價綜合得分
五、分析與結論
(一)因子綜合得分分析
從表5可以看出,中國的服務業國際競爭力評價綜合得分最高,達到0.65099,表明中國的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最強;俄羅斯其次,綜合得分為0.38739;巴西排在第三位,綜合得分為-0.01949;南非排在第四位,綜合得分為-0.14101;在五個國家里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印度,綜合得分只有-0.87789,說明印度的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在“金磚五國”里最弱。
從各個公因子的排序中可以發現,中國在第2個公因子——規模因子上排在五國之首,表明中國服務業在規模上或者說在一些絕對值指標上具有比較優勢。在第2個因子中,中國的服務業增加值和服務業就業人數、商品和服務稅占總稅收比重等均排名第一,說明中國服務業發展規模最大、發展水平最高。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尤其是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中國的GDP增長連年保持在10%左右。中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政策,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大引擎,服務業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發展壯大。在第2個因子中,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最高,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后,改革紅利開始釋放,國民經濟開始突飛猛進地增長,這給中國的服務業發展創造了優渥的經濟環境。在第2個因子中,中國的居民專利申請數量和研發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均最高,這給中國的服務業提供了良好的科技環境,使服務業產品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在此因子中,中國的全球競爭力指數排在第一,彰顯出中國的綜合競爭力最強,相應地服務業發展競爭力也較強。四通八達的鐵路交通網絡和巨大吞吐量的港口是服務貿易貨物運輸的基礎條件,在第2個因子中,中國的鐵路貨運量、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在五個國家里數量最大,顯示出中國服務業產品的運輸基礎條件在五國里具有極大優勢。但第2個因子中,中國的通信、計算機等占服務出口額比重只排在五國里的第三位,表明中國在服務業高科技產品出口方面與印度、巴西等國還存在一定差距。
中國的第1個公因子排名只有第四位,第1個公因子反映了服務業發展的經濟環境、人文環境和電信方面的情況,說明中國在這些方面依然處于劣勢。在第1個因子中,中國人均服務業增加值在五國里排序倒數第二,其數值尚不足俄羅斯、南非、巴西等國的二分之一,說明中國雖然服務業增加值最高、服務業發展規模最大,但其實中國的服務業水平還不夠發達,需要進一步提高。在第1個因子中,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總收入均只排在倒數第二位,表明中國服務業發展的經濟環境還有待改善。中國的人文發展指數、全球化指數、信息化發展指數(IDI)在“金磚五國”里排名第三,知識經濟指數排名第四,表明中國服務業發展的人文環境尚不夠優越。中國的城市人口比重、國際互聯網用戶數排序第四、電話主線數量排序第三,顯示出中國服務業發展的基礎條件還有待改進。
中國的第3個、第4個公因子分別排名第三、第二,這兩個公因子分別反映了服務業發展的科技環境和產業結構情況,中國在這兩個方面在“金磚五國”里處于中游。其中第3個因子中,中國的高等院校入學率和每百萬人中R&D研究人員數量均排在第二位,表明中國服務業發展的科技環境較好。但第3個因子中,中國服務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排在“金磚五國”的最后一位,第4個因子中,中國服務業就業比重排序第四,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排序倒數第一,說明中國服務業發展水平、中國的產業結構與其他四國還存在較大差距,中國服務業還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間和發展潛力。中國雖然只有第2個公因子排名第一,但中國第2個因子得分遠遠超過其他四個國家,且第2個因子權重較高,所以中國的服務業競爭力綜合得分最高。
俄羅斯的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綜合得分在五國里略遜于中國,高于其他三國,顯示出俄羅斯服務業發展具有較強的實力。俄羅斯在第1、第3個公因子上均排名第一,表明俄羅斯服務業發展的經濟環境、人文環境、電信基礎條件、科技環境等均較良好。其中在第1個因子中,俄羅斯在人均服務業增加值指標上居于首位,彰顯了俄羅斯的服務業處于較發達的水平。俄羅斯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總收入、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等均居五國之首,顯示出了俄羅斯服務業發展良好的經濟環境,這是與俄羅斯近年來的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息息相關的。在第1個因子中,俄羅斯的人文發展指數、全球化指數、信息化發展指數(IDI)、知識經濟指數等均排序第一,表明俄羅斯服務業發展的人文環境非常理想,國家軟實力較強。在第1個因子中,俄羅斯的電話主線數量、國際互聯網用戶數等均居第一,說明俄羅斯服務業發展的電信基礎條件非常良好,這為俄羅斯的服務業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在第3個因子中,俄羅斯的高等院校入學率、每百萬人中R&D研究人員數量均排在第一位,顯示出俄羅斯服務業發展擁有較好的科技環境,擁有較高層次的從業人員隊伍和較高素質的消費群體,為俄羅斯服務業發展增添了科技活力。在第3個因子中,俄羅斯服務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最高,彰顯出俄羅斯的服務業對國民經濟強勁的拉動作用。但在第2個因子中,俄羅斯的全球競爭力指數、商品和服務稅占總稅收比重在“金磚五國”里最低,國內生產總值、服務業增加值、服務業就業人數、通信、計算機等占服務出口額比重、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等均居倒數第二位,第4個因子中,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居第三位,表明俄羅斯服務業無論在規模、經濟環境、經濟產業結構上,還是在服務業基礎條件的某些方面,均處于劣勢,這些都成為了俄羅斯服務業發展的瓶頸,值得改進。俄羅斯雖然在第1個和第3個因子上排名靠前,但第1個因子得分與其他國家沒有拉開很大差距,第3個因子權重又較低,因此俄羅斯服務業競爭力綜合得分屈居亞軍。
巴西的第1個因子得分在“金磚五國”里排名第二位,第2個因子得分排名第三位,表明巴西服務業發展的經濟環境、人文環境、電信基礎條件以及規模等尚可圈可點。但巴西第3、第4個因子得分排名均在五國里的最后一位,說明巴西應改善服務業發展的科技環境和產業結構,尤其是巴西的高等院校入學率在五國里排在最后,還不到俄羅斯高等院校入學率的五分之一,不到中國和印度的二分之一,巴西在高等教育普及方面亟待提高。巴西由于第1、第2個因子得分較高,且這兩個因子權重較高,因此服務業競爭力綜合得分排在五國里的第三位。
南非的第4個因子得分在五國里最高,表明南非的產業結構相對其他國家較好。但南非的第3個因子得分只排在五國里的第四位,第2個因子得分排在五國里的第五位,說明南非服務業發展在科技環境方面和規模方面均不夠理想,尤其在第2個因子中的服務業增加值、服務業就業人數、國內生產總值、居民專利申請數量、研發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鐵路貨運量、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通信、計算機等占服務出口額比重等方面均處在五國里的最后一位,需要大力改進。南非由于第4個因子排名第一、但權重較小,第1個因子排名第3、但權重較大,因而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綜合排名第四。
印度在第3個公因子上排序第二,在該因子中服務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位列第二,遠遠高于南非、巴西和中國,這與印度的經濟增長長期主要依靠服務業拉動是分不開的。印度一直以來極為重視服務業的發展,在沒有進入后工業化時代時,服務業就已成為印度國民經濟的最重要支柱。雖然在第2個因子中通信、計算機等服務出口額比重最高,表明了印度的高科技產品出口貿易占據極大比較優勢,但第3個因子中每百萬人中R&D研究人員數量印度墊底,說明印度對科技研發的投入還不夠多。印度第1個因子得分排在五國里的最后一位,該因子中的11項指標印度均處在最后一位,表明印度服務業發展的經濟環境、人文環境、電信基礎條件等均處于不利的地位,亟需提升。印度雖然第3個因子得分排名第二,但該因子權重較小,第1、第2、第4個因子均排名靠后,且前兩個因子權重較高,所以印度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的綜合得分排名最后。
(二)2009-2013年度因子綜合得分分析
2009-2013年“金磚五國”各年的服務業競爭力因子分析的結果如圖1和圖2所示。從圖1中可以看出:2009、2010、2012、2013年結果相似,五個國家因子得分排名分別為:中國第一、俄羅斯第二、巴西第三、南非第四、印度第五;但2011年出現了異常現象,在這一年里,巴西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綜合得分異軍突起,占據了五個國家的首位,南非稍微進步,排序第三,而中國在這一年則跌到了第四的位置。在圖1中,中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因子綜合得分曲線除2011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都位于最上面。俄羅斯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因子綜合得分曲線除2011年略微下降外,其余年份都位于第二的位置。巴西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因子綜合得分曲線呈倒V字形,四個年份都處在第三的位置。南非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因子綜合得分曲線基本處于第四的位置。印度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因子綜合得分曲線始終位于最下面。觀察2011年的數據可以發現,在該年里,巴西在第1、第2個公因子的多項指標上表現上佳,其中第1個公因子——經濟環境、人文及電信因子中,巴西的服務業就業比重、城市人口比重均排在五國里的第一位,服務業增加值比重、人文發展指數、信息化發展指數、知識經濟指數、電話主線數量、國際互聯網用戶數等指標均排在第二位。在第2個公因子——規模及比重因子里,巴西的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研發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均排在五國里的第二位,而第1、第2個因子的權重分別高達0.37852和0.37794。巴西的服務業取得這些進步與當年巴西的國內政策和經濟形勢是分不開的。盧拉連任總統后,曾推出“加速增長計劃”等一系列刺激經濟發展措施。2011年,為應對金融危機,巴西政府相繼出臺擴大公共投資、刺激消費、加強國內市場保護等刺激經濟增長措施,取得一定成效[11]。南非2011年在第1個因子的服務業就業比重指標上,與巴西并列五國第一。在第1個因子的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指標上排序第一。在第1個因子的人均服務業增加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總收入、全球化指數,第2個因子的商品和服務稅占總稅收比重、全球競爭力指數等指標上均排名第二。這對南非因子綜合得分的提升具有很大作用。出現這種現象可能與南非推行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的建設有關。而中國在2011年里多項指標遭遇滑鐵盧。2011年,中國在第1個因子中的人文發展指數、全球化指數、信息化發展指數(IDI)、電話主線數量、國際互聯網用戶數等指標上排名第三,在第1個因子中的人均服務業增加值、服務業就業比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總收入、知識經濟指數、城市人口比重等指標上排名第四,在第1個因子中的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指標上排名最后。中國的人文環境指標及電信基礎環境指標一直不高,2011年中國又受到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多項經濟和就業指標出現下滑。又由于第1、第2個因子的權重較高,所以直接導致中國當年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排名驟降。2012年以后,中國逐漸擺脫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服務業競爭力綜合得分又出現上升趨勢。

圖1 2009-2013年“金磚五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因子綜合得分

圖2 “金磚五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因子綜合得分年度平均值
從圖2的“金磚五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因子綜合得分年度平均值可以看出,中國近幾年的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平均得分處在較高的位置上,平均得分接近0.6,俄羅斯其次,巴西、南非分列第三、第四位,印度平均得分最低,接近-0.8。說明從總體上看,中國近幾年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最強,印度的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最弱。
六、“十三五”期間中國發展服務業的政策建議
通過因子分析法對“金磚五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后的結果顯示中國服務業發展競爭力最強。從三級指標的比較可以看出,中國服務業在大部分絕對值指標上排名較靠前,這是由于人口眾多、國力較強,從而在絕對值指標上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但也必須看到,在若干相對值指標方面中國服務業依然排名落后,成為發展的掣肘。每一個二級指標下,中國都有若干三級指標排名偏后。說明對于服務業發展水平、服務業發展產業結構、服務業發展經濟環境、服務業發展科技環境、服務業發展人文環境、服務業發展基礎條件等所有二級指標項,中國都有待改善。針對這6個二級指標項,本文提出“十三五”期間中國服務業發展的具體改進建議如下:
(一)大力發展服務業,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
中國的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只有48.2%,是“金磚五國”里最低的,巴西、南非的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分別達到71.0%、68.0%,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也均在70%以上。這說明中國的服務業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中國的服務業發展尚有巨大的上升空間。“十三五”期間,中國需要大力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促進國民經濟更好地發展。因此要將發展服務業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國民經濟整體水平的重要途徑,“十三五”期間,應大力優化服務業發展結構,科學調整服務業發展布局,積極發展農村服務業,著力提高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加快推進服務領域改革,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二)加大服務業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
“十三五”期間,要加大服務業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逐步提升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就業比重及商品和服務稅占總稅收比重,使之符合產業結構演進理論,在我國進入后工業化時代后,使服務業發展對國民經濟和就業做出主要貢獻。
(三)優化服務業發展經濟環境
本文綜合評價的結果顯示,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總收入等指標在“金磚五國”里偏低,說明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值還不夠高,服務業發展的經濟環境尚不算好,這將抑制投資、消費和就業的增長,從而削弱服務業發展的動力。要優化我國服務業發展的經濟環境,應實施正確的宏觀調控,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完善投資體制機制,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推動三次產業協同發展[12]。只有不斷地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才能持續改善服務業發展的經濟環境。
(四)改善服務業發展科技環境
現代經濟社會生活離不開科技的發展,郵電通信、工業設計、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更是與科技發展水平息息相關。現代科技發展還提升了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刺激了高檔次服務消費的需求。人們接受教育的程度,也影響著服務消費的選擇。要改善服務業發展的科技環境,需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前瞻部署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大力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13]。服務業發展科技環境的改變,勢必給服務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五)提升服務業發展人文環境
服務業發展的人文環境優劣直接決定著服務業需求與供給的水平,發展現代服務業一定要不斷提升服務業發展的人文環境。“十三五”期間,應不斷提高我國的人均壽命、受教育程度和生活質量,提升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構成的國家綜合競爭力,強化國家的軟實力,加強電信、通訊、互聯網建設等信息化發展,發揮知識的乘數效應,鼓勵改革和創新。
(六)加強服務業基礎條件建設
服務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制約著服務業經濟實體以及物流、房地產等行業偏好的規模與數量。“十三五”期間,應加強服務業基礎條件建設,應加快城市化進程,擴大鐵路、公路、航空、港口等交通運輸規模,加強電信、通信、信息網絡等郵電通訊建設。我國電話主線數量和國際互聯網用戶數等指標在“金磚五國”里偏低,尤其要注意提高這兩項指標的水平。除此之外,還應加大高檔酒店、商場、寫字樓、辦公樓等商用建筑項目的開發等。政府應為加強服務業基礎條件建設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七)應對TPP、TTIP等國際貿易規則
美、日、澳等12個國家達成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將中國排除在協定之外,美國、歐盟等還將簽訂《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這些新的國際貿易規則都將對中國的出口貿易造成重大負面影響,我們必須采取各種措施加以應對。建議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契機,發揮政治、經濟地緣優勢,并與其他“金磚國家”多加強交流與合作。此外,還應創新我國外貿服務產品的內容與形式,大幅度降低我國外貿服務產品的成本,保持并擴大我國外貿服務產品的比較優勢;積極尋找新的貿易出口地;積極主動參與制定新一輪世界貿易規則等,以應對TPP、TTIP構成的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壁壘和挑戰。
參考文獻:
[1]湯凌霄,歐陽峣,皮飛兵.金磚國家外匯儲備波動的協動性及其影響因素[J].經濟研究,2014(1):112-126.
[2]張楊,湯凌冰,金培振.金磚國家創新能力測度與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5(6):148-157.
[3]張欣,崔日明.“金磚四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J].亞太經濟,2011(1):65-68.
[4]高明潔.關于金磚國家服務業競爭力的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1(10):74-75.
[5]吳海民,王勁屹.基于效率視角的“金磚四國”貿易競爭力研究[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1,25(6):6-13.
[6]劉麗娟,高文中.金磚五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比較研究[J].經濟視角(下旬刊),2013(09):96-97.
[7]蒲紅霞,馬霞.增加值貿易下金磚國家服務貿易競爭力比較分析[J].亞太經濟,2015(1):82-87.
[8]張清正,李國平.中國科技服務業集聚發展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5(7):75-93.
[9]袁志剛,饒璨.全球化與中國生產服務業發展——基于全球投入產出模型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4(3):10-30.
[10]薛薇.SPSS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第3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262-263.
[11]佚名.巴西概況[OL].新華網,http://news.xinhu ̄anet.com/ziliao/2002- 06/23/content_453177_4.htm,2015-11- 05.
[12]國家發改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2011~2015年)規劃綱要[R].北京:國家發改委,2011.
[13]國家科學技術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科學和技術發展第十二個五年(2011~2015年)規劃綱要[R].北京:國家科學技術部,2011.
(本文責編:辛城)
The Comparative Evaluation Study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Service Industry in BRICS
ZHANG Shao-jie1,LIN Hong1,2
(1.SchoolofManagement,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22,China;
2.ZhuhaiSocialInsuranceFundManagementCenter,Zhuhai519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index system for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BRICS.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2009-2013 annual data of BRICS,the servic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BRICS i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The score and ranking result of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BRICS are given.On the basis of this,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are putting forward.
Key words:BRICS;service industry;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actor analysis method;comparative study
作者簡介:張少杰(1956-),男,吉林公主嶺人,吉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技術經濟學、產業經濟學。
收稿日期:2015-09-02修回日期:2015-12-10
中圖分類號:F1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9753(2016)01-01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