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碭山縣程莊鎮周集小學(235300) 闞 軍
淺談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
安徽碭山縣程莊鎮周集小學(235300) 闞軍
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能夠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是教師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教學方法閱讀能力主體地位閱讀習慣閱讀興趣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其的閱讀習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很多教師難以做到及時地放開學生,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而是對教學內容從字到詞、再到句子和文章都詳細地進行講解,誤以為這樣能使學生理解課文,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正是因為這種“絕不放手”的思想,完全抑制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渴望和需求,阻礙了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個性思想的發展。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對閱讀教學方法探討。
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時刻強調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他們能夠通過閱讀體會文章的意義,學會閱讀,愛上閱讀。美國心理教育學家羅杰斯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想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必須使學生形成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閱讀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通過閱讀,能使每學生形成不同的想法,而這種創造性活動的前提就是要使人感到安全和自由,這時學生的潛能才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現。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培養的時候,應給學生營造平等、自由、親切的閱讀環境,明確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比如,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有限,只要能讀懂一句話,并能理解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教師就要給予表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就要要求他們能夠讀懂整篇文章,并能夠經過多次閱讀,體會文章的大意,在此基礎上能夠運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文章主要表達的意思,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閱讀領悟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閱讀方法,真正做到將課堂還給學生,逐漸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閱讀反饋中及時調整閱讀教學方式。
培養興趣是閱讀教學的關鍵。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前提和內在動力,只有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廣泛涉獵不同的閱讀領域,擴大閱讀的知識面。因此,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以興趣培養為主要方向,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愉悅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強烈的閱讀渴望。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多創設有創意的情境。例如,在講授《海底世界》這篇課文時,由于學生基本上沒有親眼見過大海的深處到底是什么樣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多彩的海底世界,讓學生對大海產生興趣,再通過閱讀,理解課文是如何描述大海。在學生進行閱讀的同時,教師可播放大海的相關音頻,讓學生產生身臨大海的體會。這時,學生的興趣極大地得到調動,教師再給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體會課文的主題,如“大海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大海的深處是什么樣的”等問題。學生對閱讀有了興趣才能主動地展開閱讀,突破課文本的限制,產生獨到的閱讀見解,為其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奠定基礎。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閱讀體會其中的樂趣,積極主動地進行理解和思考,從而對文章有獨到的見解和感悟。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促進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保持心靜的狀態進入閱讀,并鼓勵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在閱讀中能夠地提出問題,與文章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深刻領會文章的意義。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中的精彩部分,以及有所啟發的語句進行摘錄,能夠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和語文知識的積累。
教師要想真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將學生放在閱讀的主體地位,明確每一步的教學目標,扎實地往前走,學生必定會有所收獲。同時,教師還要高度重視語文閱讀教學,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特約編輯木清)
G623.2
A
1007-9068(2016)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