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第三小學(538000) 黎頌紅
有效設計練習,發展學生創新思維
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第三小學(538000) 黎頌紅
在教學中精心設計練習,引導學生善于變異、變化、擴充、縮小等,是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作為教師,應精心設計練習,來發揮學生學習的創新性,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設計練習發展創新思維
練習不僅是鞏固知識、運用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新課標、新理念、新實踐”活動中,我們倡導“人人參與有價值的練習,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練習,不同的人在練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那么,怎樣設計練習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呢?
1.一題多解,發展學生創新思維
一題多解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好方法。對于同一道題,教師要充分利用它,可以從不同角度啟發、引導學生采取不同的途徑,用多種方法去解答,從而獲得同一種結果。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如計算“12× 25”,經過討論,學生得出以下幾種算法:①列豎式直接得結果;②12×25=4×25×3;③12×25=2×25×6;④12×25= 12×5×5;⑤12×25=(10+2)×25;⑥12×25=(8+4)×25;⑦12× 25=12×(20+5)……讓學生說說這樣算的理由,并評議哪一種算法比較好,這樣做使課堂氣氛變得熱烈,學生交流了多種思路,收到了多向的反饋信息,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2.一題多變,開拓學生創新思維
同一道練習題,敘述的方法不同,所反映問題的深淺程度也不一樣。在設計練習時,可以運用隱蔽條件、改變問題、逆向敘述等方法,使“原題開花”,讓學生在分析、比較和判斷中得到啟示:一題可以多變,多變中有不變。例如,甲數是90,乙數是30,甲、乙兩數的積是多少?我們可以把“乙數是30”換成什么?可以換成①乙數比甲數少60;②甲數比乙數多60;③甲、乙兩數的和是120;④甲數是乙數的3倍,⑤乙數是甲數的1/3……待學生思考后,教師說明不管是換成什么,解答這道題的方法都是先求出乙數,這樣才可以把甲、乙兩數的積求出來。這樣,從不同方面說明問題的實質,使思維適應多種變化,達到靈活變通、舉一反三的目的,開拓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1.多側面表述
應用題是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然而有很多學生學習應用題只看重應用題的計算結果,這樣很容易造成“看字定算式”。為了讓學生擺脫思維定式,我們在教學中應加強應用題的表述訓練,在不改變原題的要求的條件下,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側面表示同一個問題。如:“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可以表述為:①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②再加多少個女生就和男生一樣多?③從男生里面減去多少人就和女生的人數相同?④從男生里調走與女生同樣多的人數后,男生還剩多少人?……
2.多角度補充
新教材把補充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提到了突出的地位,它對于培養、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應用題的“條件”與“問題”的因果關系,從不同的角度,補充缺少的“條件”或根據條件、算式補充問題。如“小蘭有8本書,________。兩人一共有多少本書?”教師引導學生想出:①小麗有12本書;②小蘭比小麗多5本;③小蘭比小麗少2本:④小麗的本數是小蘭的2倍……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開闊了思維。
3.多角度思考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已知條件、實物圖、線段圖、算式等編出各種應用題。例如結合條件“小明平均每分鐘走65米,小紅平均每分鐘走45米”編出一道行程應用題。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是多種多樣的,如有方向問題,出發地點問題,還有時間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編出:①背相而行后相遇的應用題;②先行后相遇的應用題;③未相遇的應用題;等等。通過多角度的思考及想象編題,學生的興趣會更高,從而達到鞏固基礎知識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
數學是“生活的數學”,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問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設計生活化練習,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學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有關知識后,我設計了一個“招聘小設計員”的練習,先由我出題,再讓全班同學按照自己的能力,選其中的一題計算,然后選取出動作快、計算對的兩位同學進行面試,面試的做法,由學生提出現實生活中應用到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計算的問題,讓這兩位同學回答,答對了就可以聘為“小設計員”。
這樣設計生活化練習,培養了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他們考慮問題應該全面的學習品質,同時培養了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總之,練習是培養和發展思維的重要環節。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精心設計練習,使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在練習中得到綻放。
(責編黃春香)
G623.5
A
1007-9068(2016)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