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蓮
(青海省循化縣清水學區清水小學 青海循化 811100)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
馬秀蓮
(青海省循化縣清水學區清水小學 青海循化 811100)
數學知識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著密切的聯系,更在實際生活中無處不在,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基礎知識的關鍵時期,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將數學教學內容與實現生活建立密切的聯系,更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讓學生能夠全面的發展,本文針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進行了論述,希望有一定的幫助。
小學 數學生活化教學 途徑 策略
社會的發展,促進了教育的改革,在新課改中明確要求,小學數學教學應該與實際生活建立密切的關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使得學生能夠有效的掌握數學知識,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的健康發展。數學教學也不例外,也要實施生活化教學,不斷挖掘生活資源,融合教學內容,使學生有機會從熟悉的事物中不斷學習數學,探究數學,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這是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舉措,應當受到教師的積極重視。
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已經掌握的生活背景為出發點,和生活建立密切的聯系,給學生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從而讓生活問題更加的數學化,讓數學問題體現生活化。數學本身和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對已經學習的知識的掌握,不僅是牢固的,更是靈活的,,只有實施生活化教學才能使學生喜歡數學,學好數學,提高學生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數學能力,因此,數學教學要實施生活化教學。作為教師一定要以生活化理念為指導,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持久的學習熱情,貫徹素質教育的發展理念,讓學生能夠把自覺把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學會應用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長。
例如,在進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的內容教學時,教師在進行這類型內容的教學時,一味的運用傳統方法,公式化的給學生進行知識的教學,學生將無法對學習產生興趣,更沒有多大的熱情。即使有些學生愿意學也是機械地跟著教師進行模仿,不能真正培養持久的學習熱情。如果教師能夠夠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有趣的烏龜和兔子比賽粉刷墻面的生活情境,一下子激發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想分出勝負,必須先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于是學生自主地就投入到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當中。這樣的教學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立足學生實際,以富有生活化情趣的游戲把學生帶進數學習中去,以生活化理念為指導,提高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對于學生來說,只有對一門課程非常的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程的教學當中,如果學生對課程沒有興趣,不僅不會產生學習的興趣,更會產生厭惡感,所以,即使教師一味的給學習進行教學,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教學發展的重要保證。在教學中,教師教師要經常性地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地思考,不斷提高認識,有效學習相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這樣,數學教學才能更為有效。
想要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教師,應該從下面幾方面出發:第一,對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喚起,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對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通過了解和認識,學生對生活會在大腦中進行記憶,在實際教學當中,只有對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喚起,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例如,對于1+5=?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有一支冰棒,又買了5支冰棒,現在有幾只冰棒,學生都有買冰棒的經驗,這樣,在學生的頭腦中會立即閃現這樣的情境,學生很容易就可以算出是6支冰棒。這樣,通過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可以有效把數字與實物結合起來,學生的思維很容易就能被打開,問題很容易就能得到解決。第二、還原生活經歷。在教學中,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受知識的愿望就越強,因此,在面對學生“不開竅”的情況時,教師要研究學生的生活背景,盡量還原生活內容,使學生能夠有效解決問題。例如,有些學生對于115-88=115-89+1這個等式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想家長陪著他們買衣服的情境,媽媽帶了115元錢到商場買了一件88元的上衣,這時,教師把這個115-88寫出來,并進一步還原生活內容,這時媽媽給賣者阿姨了89元錢,阿姨要找給媽媽一元錢,才對,這樣表示就115-88=115-89+1,這樣,通過還原學生的生活經歷學生就可以有效認識這種抽象的數學內容,學生能夠輕松理解這種簡便運算,學習效果突出。
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數學的教學,教師應該經常給學生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更要突出生活化,讓學生能夠親身的體驗生活,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當中,在特定的生活情境當中,讓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感受數學知識學習的重要作用,使學生發現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價值,不斷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使學生的能夠在動力趨勢下,愛上數學,學好數學。
例如,在教學“表內乘法口訣”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情境,使學生有效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情境如下:老師要組織學生去春游,為了春游我們要準備一些零食。我們要用40元錢買零食,超市的這些食物的價格是:可樂2元;面包3元;話梅2元;餅干3元……,大家怎么買,才能保證合理購物,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吃飽。請學生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樣,教師為學生創設了問題情境,學生的探究積極性都很高,他們積極地交談著,很快就解決了問題,學生的對乘法口訣加以應用,有效認識到乘法口訣的現實使用價值,教學效果顯著。
小學數學知識的教學,對于學生的未來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將教學內容生活化,才能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在數學知識中體驗生活,更利于學生將已經掌握的知識,有效的運用的到實際生活中進行問題的解決,這樣,學生的數學素養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學生能夠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1]趙方正.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J].中華少年.2017(05).
[2]魏福蕊.小學數學教學聯系生活策略的探討[J].學周刊.2017(09).
[3]林秀媚.淺議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J].學周刊.2017(07).
[4]王莎莎.對小學數學多樣化教學方法的實踐探索[J].考試周刊.2017(05).
[5]卓瑪才讓.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