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輝田
(安徽省蕭城一中 安徽宿州 235200)
高三語文復習自主內化教學價值研究
朱輝田
(安徽省蕭城一中 安徽宿州 235200)
在新課程改革這一大背景下,各個學校都相繼開展了課堂的改革實踐,但一到高三,很多領導和老師都有所顧忌,認為讓學生自主探究,會耗費大量時間,擔心復習效率不高或復習進度受到影響,改革變得謹慎,甚至重走老路,教師講授又占據主導地位。
高三語文復習 自主學習 自主內化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自主的認識和將外在的知識觀念轉化為其內部的精神財富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教育界的一種共識。“是給學生一頭獵物,還是給學生一桿槍?”聰明的老師都會選擇后一種答案。因為獵物總有被吃完的時候,而學生一旦有了“一桿槍”,他就可以靠自己捕獵繼續生存下去。
在高三的語文復習備考中,能解救陷入題海中的學生的方法也只有讓學生自己學會游泳,就是學生自己將知識內化,掌握規范。因為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樣的學習最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指導學生逐步認識自己的不足并“學會”,也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內化知識,進而規范答題過程,達到學習效益的最大化。
下面就高三語文備考復習中自主內化的幾個教學過程在價值上作些粗淺的探討。
在高三的備考復習中,老師最愛講的是信手拈來的針對考點的各種答題策略。在教學中,教師習慣將這些策略一股腦兒端出來,有一種母親親手整出滿桌佳肴的欣慰與滿足,但學生對我們傳授的策略并不能理解其精要,只能囫圇吞棗。回想我們最初參與高三教學時,好多策略也并不十分清楚。隨著見識日廣,總結日多,也就漸漸明白了其中的規律。學生習得這些規律的途徑何嘗不是如此?所以我們不能越俎代庖,課堂上不如讓學生自己探究、尋找答題規律。比如病句的九大雷區,不妨把同類型的病句收集在一起,先讓學生判斷病因,再尋找共同的語言標志,一定比先告訴他雷區在哪兒,然后讓他改正。
高三最辛苦的莫過于改卷子,天天練,周周測,月月考,老師整天忙于改卷,主觀題多,改雖容易,讓學生掌握落實卻是有難度的。不妨采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內化。給學生每人提供一份詳細的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先讓學生自主修改答案,根據要求自主賦分。再讓得分不同的學生上臺演板,由學生進行批改,交流給分理由。
在這種質疑對抗和評價給分的自主修改過程中,學生對自己掌握的答題規范不斷加以修正和鞏固,發現自己的失誤和不規范的之處,用異色粉筆修改學生就找到了自己的問題所在。成長的痕跡、規范的過程盡顯眼前,從而警醒自己,這比教師匆匆在試卷上畫下的分數來得更有效。在修改過程中,死板的答題規范被應用于實踐,學生還學會如何根據問題表述的不同對答題范式做相應調整。學生的這種“內化”的過程,能拓寬教學信息的反饋渠道,讓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過程,并進行適當調控,能幫助教師實現由知識灌輸者向學生學習促進者的角色轉變。這個過程對學生學習品質、學習行為、學習效果也是很好的檢測過程。
課堂上的自主修改還只是初步獲取知識,要想建構清晰的語文知識體系,還需要自主梳理。自主梳理的形式要多樣,時間的節點要恰當選擇。如課堂小結可以學生自主口述,課前檢查可以集體復背知識,而課后筆記整理是最重要的。整理筆記層次要清晰,選例在經典,方法歸納要精準,參考答案要規范,要注意用不同的色彩作不同的記號。筆記整理得井然有序,其知識結構必然脈絡清晰。這樣的自主整理自然要花大量時間,這需要教師解放思想,把課堂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尤其是復習后期,更要拿更多的時間來整理,這樣必然會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考點。
命題向來是專家和老師的事,不過我們也要嘗試讓學生來命題,讓學生深入理解每個知識點。命題,是對考點的再回顧和再認識,設置參考答案,是對答題規范的再訓練,這樣理論聯系實際,再遇考試學生就不會茫然無措,因為他已經知道子彈將從什么方向飛來,將會采取什么方式應對。
這種學生自覺“內化”的方式,首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動機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內部動因和力量,它是個體發動和維持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有動機的學習,目的性更為明確,主動性更加強烈,效果更加明顯。其次,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學生對所學科目是否感興趣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一個沒有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師,就像一個使勁敲著生鐵的鐵匠。”再者,增強課堂教學的藝術性,讓學生有更多的情感體驗經歷和“內化”空間。
要真正輕松駕馭答題范式,還要不斷鞏固成果。如何鞏固?不妨讓學生“分步達標”,分輪次、分層次,逐步達到要求。
剛開始復習時,能夠一步到位的學生是少數。學生答題,堆砌術語、答非所問、裝模作樣,這說明他已經在有意識地規范答題。第二輪復習時對學生的答題就要提要求了,要能夠準確表述,規范書寫,扣題作答,層次清晰,這一時期用面批作業、作業展覽、評卷現場還原等方法可有效促進學生內化。再次復習時,則重在對新題型的剖析,讓學生在新題中找到舊題的影子,識破變化的假象,找到對應的答題規范,并做相應變化……可以讓學生自主搜集不同的題型,作為對常見題型和常見范式的補充。也可以讓學生創造性的歸納公式,進一步簡化答題范式,方便學生記憶。
作為教師,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學生是“內化”過程的主體,學生“內化”的過程和成效總是以一定的方式外顯出來的。毫無疑問,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該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的,我們絕不要橫加干涉或包辦代替;該教師指導、點撥的,我們要適時適度地進行調控。
在教學中,牢記“以人為本”教育教學理念,突破枯燥的灌輸說教模式,采取多種方式和途徑,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更自由的空間和氛圍,努力培養學生自主獨立、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讓學生有更多的情感體驗經歷和“內化”空間,讓他們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和存在價值,在自主學習、自我評價中不斷“內化”,從而大力釋放自身的生命潛能。
[1]淺談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 徐民長.新鄉教育學院學報.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