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雪
(遼寧省朝陽縣北四家子鄉中心小學 遼寧朝陽 122000)
淺析小學語文閱讀
楊樹雪
(遼寧省朝陽縣北四家子鄉中心小學 遼寧朝陽 122000)
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這主要因為閱讀過程是學生吸收知識和積累知識的過程,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學生將會極大地豐富語文知識,得到充裕的文學修養訓練,文學修養也將因大量的課外閱讀而得到極大提高,從而最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小學 語文閱讀
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新大綱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則是: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業余生活,增加閱讀量。學生閱讀面窄,語言積累少,在實際教學中是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營造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讓學生自主讀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在我們的一線教學工作中這是十分必要的。
每次朗讀前,教師都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朗讀要求,如: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細讀: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熟讀:反復誦讀,積累詞、句、段;精讀: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語氣、語調,從而加深感知、領悟。
俗話說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如遇到了一頓美餐,讓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樣的道理,一段好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小學生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積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雨"這篇課文是,我引導學生說:"你們都見過'雨','雨'對我們大家是再熟悉不過的事物,它與我們的生活時時相伴,就象我們的好朋友,誰也離不開誰,可你們知道下雨時天氣怎樣?風怎樣?雨水是怎樣的?莊稼又是怎樣等這些情景嗎?你們想了解嗎?"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關于寫'雨'的課文,課文詳細地介紹了這些方面的知識,請你們用自己的能力去閱讀課文,并尋求答案好嗎?"話音剛落,學生就情緒高昂地朗讀起課文來。
1.快速閱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平時,在我們生活、學習中,需要閱讀的書報雜志非常多,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閱讀的速度,就能在較短的時間里閱讀較多的材料,獲得較多的知識和信息,這是很有好處的。那么怎樣做到閱讀有一定的速度呢?我訓練學生,首先要眼睛看得快,要擴大視覺的范圍,學會“速讀”也就是有原來的一字一句的看書變為一句一行的看書。第二由眼入腦想的快,腦子要跟著眼睛的看進行思考,弄清楚眼睛看的文字說的是什么,例如《朱鹮飛回來了》一文,因為文章比較長,如果要一字一句的讀,需要十五分鐘,很浪費時間。快速的閱讀課文,同時由眼入腦很快的思考,就能知道課文講的是一支科學考察隊在秦嶺山脈的大山里,依靠當地群眾找到瀕臨絕跡的朱鹮,并想方設法的保護朱鹮,使朱鹮在自然保護區內順利繁衍,健康成長的事,并知道了朱鹮是國家保護動物,朱鹮的樣子。在這次行動中,考察隊員一共找到了幾只朱鹮等等。俗話說,熟能生巧,經過長期的訓練,現在大部分同學能做到眼睛看得快,腦子想得快,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得到了同步提高。
2.精讀課文,了解的思想內容
在閱讀教學中,我還注重學生精讀課文。根據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精讀品味,體會文章所含的思內容。如在進行《春潮》一文時,我首先以多媒體圖文并茂展現了北方二月的春景,然后讓學生精讀。對于第一部分,我引導學生抓住中心句“北方的二月,春天在進攻,冬天在撤退”來理解全段,讓學生找出描寫“春天在進攻”的重點詞句“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陽處雪已融化,瀑布開始活動……”等感受春天的到來。進行第二部分時,我“以讀代講”讓學生以多種方式閱讀,并在精讀中感受春潮的不可抗拒,讓學生體會氣勢磅礴的開江場面。
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個性心理品質和獲得信息的多少,取決于他們認識水平的深淺程度,也決定了他們質疑問難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導,學生的提問往往會停留在字詞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節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養思維能力、擴大知識面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等,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和途徑。一是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問。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發問,為什么用“借”而不用“騙”。二是抓住矛盾,把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問,這兩個詞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為什么?三是比較優劣,對教材的重點字詞或重點句,通過比較認識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為什么要用這個字詞而不用那個字詞。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在這可提問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長”字?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課本中的內容實在有限,學生一定要大量地閱讀課外讀物,以擴充自己的知識以提高理解能力。閱讀將要伴隨人的一生,它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而閱讀最大的意義不在于獲取信息和知識,而在于從文字中提升自我。在閱讀中成長,在閱讀中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這才是閱讀的核心。
[1]熊開明.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陳大偉.在新課程中:困惑與成長[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