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玉丹
(英德市黃花中學 廣東英德 513000)
關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的分析
柳玉丹
(英德市黃花中學 廣東英德 513000)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圍繞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構建生活化課堂教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本文結合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實踐,重點介紹了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體會。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探究,注重運用不同的方式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
思想品德課 課堂教學 生活化教學 探究
生活化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認知實際。從學生身邊的生活瑣事尋找教學的切入點和聯系點,用學生現有的思想認知,學習教材、深化教材,以求得理論與實際的最佳結合。
現代教學需要建立一種生活化的師生關系,即教師要從傳授者、管理者變為教學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是起著組織,引導,幫助學生的作用,并適時的參與,鼓勵,給予學生肯定,從而加強師生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個性的自我完善,要有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風、寬容的態度、真摯的愛心和悅目學生的情懷。一句平常的問候,一個親切的微笑,都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依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合理運用教材內容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并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文性、自主性、實踐性、創造性為主要特征的活動形式,使學生在活動中不斷發展綜合能力,提高思想覺悟。
1.引入情境
所謂入境,就是指在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進入創設的生活化情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合理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政治學科知識相聯系,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自己身邊“熟悉的風景”中所蘊涵的政治學科知識,并能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性及實踐性,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創設生活化情境,引領學生入境。
(1)創設體驗性情境、譜寫教學前奏
創設體驗性情境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際生活中蘊含了大量的政治學科知識和情境,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入課堂中。不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求知欲,而且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感知度,從而使他們感到政治課堂的生動性及趣味性。
(2)摸擬生活化情境、激活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教師應依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生活興趣設計教學內容。在組織學習材料時,要運用多媒體教學,這樣可通過放映圖片或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中再通過直觀語言、實物演示、實踐活動等多元化方法模擬生活情境,讓整個教學模式充滿生動性和開放性。學生接受新知識便如同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般輕松又深刻。這樣不但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目標,從而激活教學內容使其生活化。
(3)展現生活原型情境、活化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真實生活情景,通過學生在生活情景中的親身體驗及感受,開發和擴展學生的思維,使思想政治課減少了說教性,增加了真實性,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體驗情景
在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書本所描繪的情境,并引領學生進入情境,用心感悟,用心體驗
(1)再現生活、真情體驗
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以豐富的情感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學生的思維之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重要的是學生的真情體驗。只有通過模擬情境,讓生活事件重現,才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和靈氣,并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在課堂中營造人人參與的氛圍,教師與學生平等交往,合理引導并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不同的情況用不同方法才會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只有達到教學與生活的融合,才能實現知識和技能的提高。
(2)貼近生活、角色體驗
在教學中讓學生角色體驗。通過身心經歷和體驗,激發學生的潛能,提升生活經驗,促進其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師生的交往也由之前的認知和理性范疇擴展到身心和人格的健全發展。所以角色體驗的生命力是強大的,學生一旦進入角色體驗,便能產生對生活體驗的真實感受,從而促使其成長需求。
3.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教學中注重文本形象與實際形象的轉換,是課堂教學內容在學生心中“活躍”起來的關鍵。教師的作用在于將文本形象實際化,創設不同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達到理想與實際的交融,學生從而體己察人,感同身受。將社會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在感受時代、與時俱進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學習政治學科知識。這就對我們(教師、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提出了具體要求。
(1)關注校園生活中的資源、還原生活課堂
除了關注課堂教學之外,教師也應特別關注學生的校園生活,因為校園生活是學生們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們最熟悉、最感興趣的內容。所以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們校園的生活素材,并將其有效合理地運用到課堂中去,使學生感到生活的真實性及知識的趣味性。
(2)留心社會生活中的資源、營造生活意境
留心社會生活是促進政治學科學習的基礎。教材本身即是社會生活的直接反映,而社會生活也是教材本身的真實寫照。學生們可通過各種媒體渠道了解社會生活,便能從中感悟更多政治學科知識,教師就需要把學生們最關注的話題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展現出來,從而為構筑生活課堂打下堅實基礎。
從課堂教學改革導向看,生活化課堂教學,必將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春風,伴隨著初中新課程的進一步推廣而獲得新生。探索的道路還相當漫長,筆者愿與各位同仁一起繼續努力,使我們的教研、教改活動結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1]黃倩如.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的設計[Z].
[2]思想政治教育理論[Z].
[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