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華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金龍山中心小學校 黑龍江哈爾濱 150300)
小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課程資源的有效整合
陳桂華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金龍山中心小學校 黑龍江哈爾濱 150300)
綜合實踐主要有四大領域,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制作收納盒》一課是勞動技術領域中的操作類的課型。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為基本目標,以操作性學習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們綜合實踐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課堂模式有所不同,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具有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征。[1]
(1)生活資源:問題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因為發現了生活中收納出現的問題,所以利用簡單,易收集的材料,各種包裝盒,制作收納盒。
(2)美術課程:綜合實踐與美術學科的知識在活動中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各學科領域的教學中拓展和加深。
面向全體學生,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欣賞—拆—看—折,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動手,設計,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實踐,問題,探究,合作,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與提高。
這三大方面,也就是我這節課的靈魂,那我如何在課堂里一步一步實施,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探究、動手等活動,認識、掌握制作收納盒的步驟和方法。并能靈活運用此法制作稍復雜的桌面收納盒。
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等實踐能力。動手制作過程中,測量和整體設計的能力有所培養。
通過解決家庭中的實際問題,增進與家人的情感,廢品的再利用,提高環保節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根據目標,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我校位于鄉村,學生生活特點是學習生活較單一,且知識面相對狹小。參賽的學生是哈師大附小,學生的知識面比較寬,但動手的能力未必有鄉村孩子的鍛煉機會多,因此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融入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視頻圖片等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合作探究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歸納,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3.活動體驗法:“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讓學生通過體驗感知制作收納盒的方法,和正確的制作步驟。
我又將總目標,分散幾個小目標,落實到課堂的教學環節中,接下來我就針對:問題、 探究、 合作、 實踐、 創新這五個意識的滲透和目標的落實,談一談在教學環節中,我當初的設計是什么樣的,在實施當中如何,呈現的結果如何。
本節課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課前我設計了一個拍手游戲,意圖是控制課堂紀律,拉近師生距離。因為根據以往參賽的經驗,有時學生制作過程中,無法叫停,很耽誤時間。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有時束縛了孩子的表達表現欲望,壓制了課堂的氣氛,所以游戲可以采納,但次數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調整次數。
步入課堂我首先展示生活中的物品擺放凌亂圖片,(書桌文具、化妝品、各種充電器,遙控器)組織學生討論,生活中你看到或者遇到過這樣的現象嗎?它給你及家人帶來什么煩惱呢?還有類似的現象嗎,學生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進行交流,而且知識面很廣,有的學生說父親的工具箱比較亂,找起工具比較麻煩,有的說家里的鑰匙,指甲刀,總是忘記放哪,還有的說襪子一堆,找起來非常麻煩等等。問題意識得到了激發,學生注意力與積極性,以及動手的欲望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我將它分為二部分進行。
(1)比較不同,歸納方法
以談話的方式,運用平實的語言,組織學生討論,平時都見過哪些物品的包裝盒啊,然后課件展示運用這些包裝盒制作的收納盒,邊看邊找不同。我課前制作了一個簡單的收納盒,學生先看,再動手摸,最后找。學生非常好奇,符合其年齡特點。在看,摸,找中,歸納出了制作收納盒的基本方法:
剪:形狀 拼:框架 美:美化
其中拼是難點,我引導學生動手拆一拆,說一說,體會拼的方法的多樣性。
在學生掌握了制作收納盒的基本方法后,又組織學生將收納盒進行分類,一層為單層,二層以上為多層,為接下來的設計墊定基礎。
這一環節,運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探究,落實了教學的重點。
課前和學生接觸過一次,布置學生收集了一些包裝盒,我又提前準備了一些包裝盒。為了體現作品的差異性,在分組過程中,為每個小組提供的素材不同,所以在設計的環節,學生根據自己小組設計解決生活的收納問題和準備的材料就會有所不同。在設計的環節,我沒有過多的讓每個小組都進行交流,尊重學生的創新,個性、自主選擇。在動手之前,我也為學生準備了小提示:內容包括制作注意事項以及評價標準。
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教師深入各小組進行巡視,對學生操作與創作突出的進行贊揚與獎勵。
在巡視指導過程中,學生出現一些問題,教師點撥能小組內解決的,當時就解決。解決不了的,我及時進行了二次叫停。課前我也預設了一些問題,又根據課堂生成、實際情況進行了篩選。當時是學生在制作收納盒時,隔斷的拼接,不是長了就是短了,而且粘貼不牢固。有個小組做的就特別好。叫停之后,學生提出問題,再由學生來解決問題,真正地做到了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而學生者課堂的主人。
在評價環節,我體現了發展性,整體性,全程性,多主體特點。評價的方式師生評價,自我評價,生生評價。
回顧整堂課,我覺得課堂生成性的問題,把握與處理的還不夠恰當,有些學生獨特的思維,創新的想法,沒有及時的抓住與延伸。處理得過于匆忙,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與建議,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和大家共同學習交流,讓自己盡快地成長。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教學論[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郭元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