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雪梅
(西藏自治區體育運動技術學校 西藏拉薩 850000)
淺談英語教學教法心得
許雪梅
(西藏自治區體育運動技術學校 西藏拉薩 850000)
效率是教學的生命,是課堂教學的最高目標。只有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思考與實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新思路、新方法,使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英語 教學 興趣 導入 合作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認為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實效性,才能夠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才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能力影響著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要堅持科學性、合理性。課堂的有效教學在數學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它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興趣的激發與培養應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始末,這是成功教學的先決條件。對此我們要勤于實踐與探索,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在創新中總結,讓整個英語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激起全體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與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全體學生都能夠饒有興趣地學習,使英語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需求。我們應不斷思考與實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新思路、新方法,使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英語教師可以利用有效提問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找到學生感興趣的點,進行發散性、層次性、趣味性、探究性提問,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對問題材料進行感知、思考和想象,加強對問題的思考、分析和總結,進而提高學習效果。此外,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得到一定的有用信息,對教學進度、步驟等的安排給出了指導性意見。英語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是一門語言性學科,能夠被運用到生活實踐中來,將教學情境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但是,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教師應該注意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水平和教學內容,創設學生感興趣,能理解,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英語課堂高質量教學的前提。教育首先應是溫暖的、有人性味的,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使師生心靈相通,才能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便會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并花功夫學這門課。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產生逆反心理,也就不愿學這位老師的課。
英語一向是學生學習比較吃力的一門學科。作為英語教師,更需要深入學生當中,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等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從而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加教師的人格魅力,為學生興趣盎然地進行英語學習積極創造條件。
在英語教學中,激勵性的評價能夠讓承擔著較重學習任務的學生增強自信心,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虛心接受教師的改進意見,并積極改正,這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激勵評價,已經成為了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實行激勵評價。針對學生的正確回答,教師要給出及時、準確、有效的評價,增強學生回答問題的信心;針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教師在給出適當的鼓勵之后,指出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及時糾正。其次,教師要在作業批改中體現激勵評價。教師針對學生提交的作業,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批改形式,寫出帶有情感性的批語、,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三,教師要在生活中體現激勵評價。針對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做出激烈性評價,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教師對學生的關心,進而提高學習積極性。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所占時間雖短,但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單一的導入方式只會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枯燥無味,會抑制學生的興奮點,無法產生高昂的學習熱情。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研究導入藝術,以巧妙而新穎的導入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與形象性,激起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
1.多媒體導入。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可以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將學生帶入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動靜結合的教學情景中,這與傳統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加一張嘴的教學更富有生機與活力,更加富有趣味性與形象性,更符合學生的生理特點、心理特征與認知規律。
2.談話導入。談話形式靈活、內容豐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采用談話式導入可以帶給學生以輕松愉悅之感,將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這樣的導入能夠降低教學的難度,學生更能接受,同時又可以將學與用結合起來,這不失為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3.問題導入。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通過富有探索性與啟發性的問題可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進入“口欲言而弗能,心求通而未得”的憤悱狀態,從而使學生主動而積極地投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來。
英語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實踐性非常強,只有讓學生在語言交流實踐中才能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水平。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英語合作交流能力已經成為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之一。通過合作交流學習,實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可以在交互交流中運用語言知識、促進語言知識的學習,也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特長缺點等實際情況分成實力相當、優勢互補的小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氛圍和競爭氛圍。其次,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在交流合作的前期引導學生進行主題、內容和形式進行設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在課堂合作交流中放手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僅進行必要的查看和指導。再次,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合作能力進行指導,教學生學會傾聽、積極表達自己觀點、善于總結和歸納、學會分工配合等,進而為合作交流效果的提升做好鋪墊。最后,在小組合作交流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并注重全班的總結工作,對于此次合作交流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成績進行歸納總結,提升合作交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