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福
(攀枝花市米易縣丙谷鎮初級中學校)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
吳世福
(攀枝花市米易縣丙谷鎮初級中學校)
漢語是中華民族的母語,語文學科是我國各級教育階段開設的基礎學科。長期以來,人們總是強調它的工具性,但卻淡化它的傳承性。“素質教育提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抓得扎扎實實”,“統一標準答案,教師教,滿堂灌”成了當今語文教學的標準模式,直接的結果就是學生成了容器,成了考試的機器。中華文化要想通過語文這一門學科傳承下去便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嚴峻問題。
教學改革;民全平等;合作學習
社會的進步要依托人才實現,文化的傳承要靠教育沿襲,國民的素質要憑借文化熏陶。語文學科及語文教學為完成這個任務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而語文教學改革便成了完成責任的基礎。
為了提高升學率,老師不斷圍繞中考而展開教學,忙于挖掘中考題目,尋找重點知識,積累經驗,期待在中考中獲取優異的成績,卻忽略了課外的輔導,因此,課堂就成了重中之重,占據了整個學習的主導地位,學生也因此被動接受了知識,課后復習較少,甚至學生在抱怨語文太枯燥、乏味,越聽越想睡覺。另一方面語文老師感嘆“現在的孩子太難教了,不遵守課堂秩序,老師在上面講課,學生在下面做小動作”等等,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從教學改革出發。
從實施新的教學改革以來,我不斷學習有關教育學的理論,深刻體會到新課程內容,反復研究學生和教學方法,結合新課程,樹立以學生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煥發語文課堂的活力。
1.民主平等的氛圍
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平等、合作、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心理放松的情況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敢于標新立異。要重視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因為它是一切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例如,我常常會和學生一起討論學習問題,這樣就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教師在課堂上要多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恰當地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在學校被老師廣泛采納,人人參與和競爭合作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啟迪,但是在參與的過程中不能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很多老師只是片面地理解合作就是小組討論,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就討論,不僅效果不佳,反而會影響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石壕吏》時,讓學生提前預習,讓全班分成五組,組內明確職責,課上讓學生以表演戲劇的形式展示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要求:全員參加;豐富想象力和創造性;合理補充一些已發生卻被詩人隱去的故事情節;配合默契的表演,一組表演,其他組評分。演員生動而豐富的表演達到了入情入境的境界,也激發了學生興趣,加深了記憶。
3.啟發思維
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首先是要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完全依照教參等材料人為地設置和強調所謂的標準,統一答案,要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敢于和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觀點,讓思維在碰撞中產生火花,讓道理在辨析中更明白、更透徹和更深入人心。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不是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才不是書本的應聲蟲,才不是死讀書、讀死書的呆子,才會有創造的意識和精神,也才能為實現“中國創造”奠定基礎。
4.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很多老師認為新課程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下達到目的,其實不然,語文學習中的調動并不能真正激活學生,在調動多個情況下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停留狀態,那樣也不能真正調動。不管課堂上采取哪些方法,只有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的狀態,學生的情感才能一直沉浸其中。教師在教學中的任務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和熱情的同時活躍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大腦,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樣才能使學生達到真正的“動”。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論遇到成功或者失敗,情緒是影響整個心理的必然因素。成功的體驗能讓學生產生自我滿足和快樂的情緒,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而失敗的學生,加之老師的批評與同學的諷刺、家長的冷落,會導致學生放棄努力,過多的失敗會使學生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形成學習壓力。新課程的理念是老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實際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對每一名學生充滿期望,相信每一名學生都能通過努力獲得成功。
的確,新課程改革對于教師教育工作和學生都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輕松容易很多。新的模式、新的理念、新的內容都在轉變,需要我們跟上新的時代發展,學生在接受新課程改革的同時,也適應了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要求,初步實現了由教育理念到教學內容的轉變,是一次回歸教育本質的轉變,能真正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1]田靜.“文化多樣性”視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趨向探析[J].高等農業教育,2010(1).
[2]張青民.對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選文作者構成的分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9(11).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