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江蘇省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學)
初中英語學習的小組有效合作例談
——基于班級實踐的視角
劉陽
(江蘇省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學)
小組合作成為新課堂的主要學習形式。在小組合作題目的設計、合作方式及小組合作成果展示諸流程,是否從學情出發,是否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有助于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等,都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以班級課堂小組合作活動為例,建議強化以學生為主體的生生互動,為學生提供自主建構知識的時間和空間,切實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小組合作;自主建構;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以來,廣大初中英語教師雖然在理念上有更新和發展,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困惑。尤其是在“學生主體”理念的教學環節設計上,依然存在分歧。小組合作是新課改背景下的一種主要課堂活動,通過小組合作,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在生生互動中,每位學生都能有自主建構知識的機會,讓學生的心智情感在同伴交往合作中得到充分發展。在實際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形式多樣,頻率很高,但是有效性如何呢?
1.自主先學部分的小組合作流于形式
導學案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方式,貫穿課堂始終,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在自主先學環節,大部分老師都是利用導學案,讓學生組內讀生詞,會讀并掌握意思,這種小組合作是否有效呢?當然,這種方式可以使組內的每位學生都會讀并認識這些生詞,但是并不代表學生能在語境中識別和運用這些生詞。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經驗出發,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因此導學案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媒介,導學案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以學習任務的形式,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呈現給學生。教師應該將學習內容分解,展現到導學案中,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但是,目前很多的學案都流于形式,即把學案習題化,教案化,知識點羅列化,不分課型,不分學法指導,所以不能起到引導學生學習和幫助學生形成自學能力的作用。
課例:
以譯林版8上Unit6為例,從標題go birdwatching入手,先拓展birdwatch,birdwatcher,watch birds三組詞匯讓學生思考,學生異常活躍,通過討論,學生不僅了解了觀鳥這項活動,還知道了觀鳥者所做的事情,深刻理解了觀鳥并非簡單意義上的看鳥,而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保護鳥類的活動。緊接著,我讓學生預測本單元將要學習哪些內容,學生的熱情再次升級,我驚喜地發現一批思維敏捷的學生開始躍躍欲試,不僅短短一分鐘就解決了問題,而且層次也很清晰:認識一些瀕危鳥類,面臨的危險及如何保護鳥類。本單元要點以及預習的方向就順理成章地在學生的思維中產生了。這是以發展的眼光學習應用教材的一種嘗試,在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同時,也引導學生概括內容,繪制知識結構圖,思維導圖,領悟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可見,教師目的明確的引導,及對教學內容的篩選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這比把每個單元分成碎片,僅讓學生以合作的形式自學單詞和相關詞組更有趣,也更能啟發學生打開思維,形成有效的單元知識體系。
對策:
Thornbury(2008):“詞匯并不是教出來的。你可以呈現它解釋它,在各式各樣的活動中,在所有相關聯的事物中體驗它……但歸根結底,詞匯的掌握是個人化的習得過程。”所以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而是要從學情出發,讓學優生看到挑戰,中等生體驗成就,學困生受到鼓勵,活動的設計要有層次性,有適當的梯度。Ellis&Sinclair(1989)認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因此,在自主先學環節,導學案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給學生自由選擇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的空間,讓不同學生在完成不同任務的過程中各自獲得發展。
2.語法教學小組合作不夠深入
教師一致認為,語法課最適合合作學習。通過觀察例句,歸納語法規則,然后操練習題,小組合作校對答案,然后合作給出更多的例句,最后還是以習題鞏固。所以,在語法課上,小組合作的頻率要高一些。Larsen Freeman(2001)指出:“語法隨語言發展不斷地發生變化,因此語法教學不是教學死的規則,而是培養學生使用語法的能力。”
課例:
以譯林版7下Unit6語法為例,本單元語法是一般過去時態,傳統教學時態就是定義、結構、時間狀語的教授,然后通過句型轉換的操練來鞏固,教師一般會找一些典型性的例題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學生存在的問題還是很多的,段落和語境中時態的辨別會出現問題,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沒有在語境中學習它。所以我會為學生設計幾個任務,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一:Make a survey in groupsofsix:Whatdo you often do atweekends?And take notes.這個活動是讓學生為學習新時態作準備,組內通過討論呈現的動詞越多越好,為開展下面的活動積累素材。任務二:What did you do lastweekend?The groupmembersgive a report.本活動讓學生熟悉常用動詞的過去式變化,并在語境中注意過去式的變化。任務三:A guessing game:Whatdid he/she do lastwinterholiday?一位學生回答大家提問的一般疑問句,本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熟練變換過去式的一般疑問句句式。任務四:Pairwork:Share your trip inwinterholidaywith yourpartner.Then give a speech.
對策:
在輸出環節,可以設計一些話題情景,讓學生在語境中使用所學的語法項目,并在交際中復習和鞏固該語法。例如,一般過去時態,可以設計讓學生談論上周末是如何度過的,昨天晚上做了什么事情等,在具體語境中,讓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并展示。
3.語言實踐活動中目標達成度不高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以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強調語言實踐活動設計要有明確的交流目的和真實的交際意義。我們都知道,英語學科按照課型分為新授課、復習課、習題課、聽說課、閱讀課和寫作課等,每種課型承載著不同的微功能,因此,在設計小組合作活動時要體現不同課型的要求。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老師只追求場面熱鬧,對活動的目標定位不準確,對活動缺乏合理的設計及有效的管理,所以活動的可操作性不強,小組合作不能達到預期目標。
課例:
以譯林版7上Unit5為例,Reading部分是關于萬圣節,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信息并展示本組的成果。一個組負責查閱萬圣節的背景知識,一個組負責制作南瓜燈,一個組制作面具,有的組展示萬圣節聚會的服裝,還有的組展示如何玩不招待就使壞的游戲。學生很興奮,為了做好南瓜燈和面具,他們需要好好預習課文,我會在課堂上讓不同小組的學生用英語描述制作南瓜燈的步驟,制作面具的過程,拓展知識背景并體驗不招待就使壞的游戲。接下來我精心設計了教案,一段配有詭異音樂的萬圣節MTV帶學生成功進入境界,學生暢所欲言,爭先恐后地把他們課前了解到的信息全說了出來,雖然有些是漢語,但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接下來我用英語介紹了萬圣節,學生聽得很認真。在講解課文過程中,我把內容分為三塊:如何準備;孩子們晚上玩什么;大部分家庭晚上干什么。這樣就把面具、南瓜燈、“不招待就使壞”游戲及萬圣節晚會有機串聯起來,我有意識地把要點寫在黑板上并帶讀,既強調了知識點又無形中教會了學生flow chart(流程圖)這種復述技巧。在這期間我還評選了最具創意南瓜燈和面具。在強化了語言點之后,最精彩的部分上演了:我拿出為學生準備的糖果,巧克力和可樂,分發給大家。我放了一段植物打僵尸的音樂,讓學生戴上面具,盡情唱歌跳舞,感受開party的感覺。一切都在我的精心安排下進行著,最后我試著讓一些學生復述,情況還不錯,最可貴的是連平時不愛表現的學生都躍躍欲試,而且從那節課后,學生特別期待英語課。可見,有目的性的小組合作可以使課堂高效。
對策:
在輸出活動開展之前,教師必須理性思考以下兩個問題(1)Have Igivemy students enough language input thatmightbe used for doing the task.(2)What linguistic difficultiesmight they encounter in performing this task.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考慮上面兩個問題。合作討論的問題要具有真實性和可操作性,活動設計要能夠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完成交際,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教師要始終關注學生的活動情況,及時提供幫助或調整活動要求。在活動后,教師要及時對活動中學生的表現予以評價和反饋。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小組合作就是起到讓學生參與進去,體驗進去的作用。龔亞夫認為,語言教育不僅需要教會學生交流,還有培養思維能力的功能和任務,特別是用另外一種語言思維的作用。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在情景中運用語言,真正達到交際交流,把英語內化的效果。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探討有效教學活動的設計,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有序、有效地進行,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吳永軍.關于“導學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11.
[2]陳靜波.英語課堂學習活動質量的思考與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3.
·編輯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