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芳
(長春市九臺區東湖中心學校 吉林長春 130500)
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研究
李艷芳
(長春市九臺區東湖中心學校 吉林長春 130500)
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化,人們逐漸認識到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而課堂師生互動對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提高有極大推動作用。師生互動可有效提高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項教學活動,確保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師生間的互動以及交流也就逐漸成為目前教育領域研究的重點課題。
師生互動 小學語文教學
教師設計的各項課堂教學活動均是以高效為目標的,并強調務實的重要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應注重務實高效,應引導學生于短時間內積累語文知識,并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鍛煉學生的思維。教師應采用合理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這對語文課堂效果提升有著極大推動作用。因此,探討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有著極大現實意義。[1]
1.互動意識的缺乏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束縛,在教學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習慣,師生互動意識淡薄,導致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
2.互動方式缺乏靈活性
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通常都采用提問問題的方式來進行師生互動。問題互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但如果教師提問問題過于頻繁或者問題過于簡單都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問題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往往處于主導地位,對學生的學習需求缺乏真正的關注:這種單向性的互動方式不能從根本上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致使互動效果的不理想。[2]
3.互動內容單一,缺乏人文性
語文課程作為人文性的學科,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而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把語文課程只看作一門具體性的課程,多注重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和讀寫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對他們情感上的關懷和人際交往的培養,使得師生互動在語文教學中并沒有發揮其真正的價值與作用。
1.應用師生互動創建情境
語文教學應充分體現人文情懷,教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引導學生進行師生互動,以師生平等的觀念去解決其間存在的問題。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問題,創建情境,引導學生于實際情境中學習,并快速獲得更多知識。教師還應采用適當的方式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教學大綱來創設適宜于學生特點且極具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深層的理解語文知識。比如:講描寫春天的古詩詞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春天的景象,之后再回歸到課文中描述的春天,這樣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于情境中感知課文,并深層次的理解課文。教師可采用模擬場景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感知,通常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較強,教師可采用模擬場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將小學生引入課堂。教師應與學生進行適當的互動,從而提高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學習成果。比如:教師講《爬山虎的腳》時,可讓學生自己去仔細觀察爬山虎腳的特點與性狀,這時小學生便可了解爬山虎是如何用腳爬行的,更好的培養了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叮囑學生記住爬山虎的樣子,并引導學生畫下爬山虎的樣子。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他自己的作品進行講解,讓學生對文章有著更深層的理解,這時則以師生互動引導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且提高了小學生的想象力、創新力。
2.應用師生互動溝通情感
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是教學引導者,而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保持平等態度開展各項教學活動,以此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尊重學生的個人情感與主體地位,加強師生合作互動。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與后進生進行適當的互動活動,教師要高度重視并關注后進生,為后進生提供更多的互動機會,引導后進生更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增強后進生的學習動力與自信心,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理論認知情況,增加互動方式。具體而言,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并不健全,其年齡小,教師理論知識講解應由淺至深,讓小學生深刻認識到語文課程學習功能與性質,并將其與小學生的具體特點有效結合,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師生良好的互動交流,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及語言交際能力。實際課堂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安排適當的教學活動,可以空間互動、語言互動、情境互動等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應用師生互動給予評價
往往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十分復雜,且缺乏相應的評價體系及評價標準,根本不能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小學語文教學時,應以師生互動方式來全面評價教學成果,以便提高教學質量,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語文教學中采用師生互動,可充分加強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引導小學生將更多的理論與實際連接起來,而這時對師生互動評價十分重要。小學師生互動評價應強調學生參與課程設計評價的重要性,且師生互動評價應自上而下的進行多方位評價,讓小學生互相評分,確保成果評定透明、公平。教師可給出學生明確的評價標準,讓小學生在評價時依據評價標準進行,且應盡可能避免師生互動工作的盲目性;教師還應正確評價小學生的各種作品,及時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小學生看到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差距,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使得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明確。評價工作應科學合理,讓小學生以互相評價達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
語言知識應注重不斷積累,教師與學生應共同努力,提高師生互動方式教學效果。教師應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便激發小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確保師生關系的有效構建。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輕松活潑的環境氛圍,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師生互動作為教師與學生傳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對互動原則進行合理的把握,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開展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1]阿麗娜.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01)
[2]蘇軍.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語文學刊,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