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麗
(西藏昌都市實驗幼兒園 西藏昌都 854000)
談語言教育在幼兒教育中需注重的幾個環節
趙 麗
(西藏昌都市實驗幼兒園 西藏昌都 854000)
幼兒期正處于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時期,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應該以言語教育為手段,以一日生活為途徑,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機會,靈活、隨機地引導幼兒的語言活動。使他們樂意地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幫助他們積累運用語言的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聽說能力以及交往技能,進而使幼兒在品德和思維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發展。大量的心理學研究和學習教育實踐證明,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的語音、詞匯、語法以及言語交際和言語調節能力等均處于“整蓄待發”的階段,只需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教育條件,幼兒語言及閱讀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因此在這個階段老師應特別注重孩子的語言得到鍛煉。
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語言領域能力的發展,我認為應從為幼兒創設寬松和諧的語言環境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著手。交往是一種社會活動,語言的交際是一種語言的社會活動。語言的社會活動就需要用社會的交際的觀點來看待分析語言。用社會的交際的觀點來看待語言,首先不能回避的一個問題是交際離不開一定的語言環境,任何的語言交際活動都是在一定的交往環境中展開的,離開了語言環境孤立地發展幼兒的語言,就不可能是交際的語言。因此在發展幼兒語言的過程中是否考慮到了語言環境的因素,是發展幼兒運用語言交往能力的首要前提。
由于人們認識到語言受環境的制約,因此社會語言學家們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語言環境作了盡可能詳盡的描述,并且解釋和使用也相當靈活隨意。有的專指上下文;有的則是指交際時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交際場合及交際雙方的有關因素;還有的把交際表達時的眼神、表情、手勢、姿態也列入語言環境的范圍。如此詳盡的描述,給我們了解語言環境的種類進而去把握受環境制約的語言類型提供了可能,但也給操作帶來了困難。因為多角度的環境種類必然會產生多角度的語言類型,而多角度的語言類型在教育實踐中是很難操作的。那么在諸多的語言環境種類中,有沒有一個占主導地位的語言環境呢?
我們認為占主導地位的交往環境是有的,它就是“交際場合”。因為在交際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交際場合、交際雙方的有關因素中,交際場合最具概括力,不論是交際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還是交際雙方的有關因素,它們都可以統一在體現在一個個具體的交際場合中。“場合”是指一定的時間、地點、情況。
現在我們還需要具體分析幼兒的語言交往環境,以進一步了解其語言交往類型。幼兒由于受到身心發展的限制,與成人或同伴的交往基本上是處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中,因此幼兒與人的交往主要為面對面的交際場合,但由于交際雙方的身份、目的不同,這種面對面的交際場合實際上表現為二類。一類是交際雙方以此時此地情景作為交談內容的交往環境,表現為幼兒在家、在園與家長、教師、同伴共同玩玩具,看圖片等此時此地有一具體內容為雙方共同感知的交往環境上;另一類是交際雙方以彼時彼地的事件作為交談內容的交往環境,表現為幼兒在家、在園與成人或同伴談論星期天的游玩、幼兒園的大型活動、鄰家的小伙伴的軼事等發生在彼時彼地的事件,無交際雙方共同感知內容的交往環境上。
1.利用區域角激發幼兒開口說話興趣。
幼兒園的孩子最喜歡的就是區域游戲了,在區域角里幼兒可以自由結合、自由的暢想。因次我們班級設立多處區域角,希望通過區域角及區域角材料的投放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得到多方面的鍛煉。
區域活動中的幼兒思維想象特別活躍,孩子處于放松狀態之中,心理無半點壓力,可以大膽放開地說,此時對孩子進行有意識的語言訓練其必定會樂意接受,而且完成的速度與質量都會更快更好,說話也自然。例如:在區域活動中我們為幼兒建立圖書角,提供各種幼兒圖書,還有一臺錄音機,起初讓幼兒邊看圖書邊聽,然后讓幼兒邊看邊說,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激發了幼兒學習語言的動機,而且時間久了幼兒開口說話也就十分積極主動了。
2.利用區域角培養幼兒傾聽習慣
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對幼兒語言發展致關重要。尤其當幼兒興趣不穩定、注意力分散時,區域角的傾聽游戲恰到好處地幫助幼兒傾聽。進入“娃娃家”,讓幼兒閉上眼睛,屏息靜聽一分鐘,回答“有哪些聲音”,孩子傾聽后會很快答出:有幼兒娃娃的哭聲、笑聲、老師講話的聲音,小朋友咳嗽的聲音等等。
為了培養幼兒傾聽的興趣,我們在認知區開展聽故事(兒歌)、找圖片活動;在角色游戲區投放“食品”和動物頭飾;在結構區投放插接玩具等等,在區域活動“什么樂器在唱歌”、“猜猜,是誰在學小動物叫”中,幼兒親身感受到了聆聽的快樂;在音樂表演區,我們投放了各種小動物的鳴叫聲及自然現象中各種響聲的錄音,并投放與之相適應的動物頭飾、各種小樂器等。在“猜猜,是誰在學動物叫”中,幼兒通過傾聽并紛紛戴上小動物頭飾學另一種動物的叫聲,大多數幼兒能獨立在眾人面前說出“╳╳(動物)學╳╳(動物)叫”、“我在學╳╳叫”的短句;在語言區活動“小雞做客”中,幼兒傾聽了“雞媽媽”、“鴨媽媽”的語言提示后,掌握了“j”、“ch”的發音,并練習:“請小雞吃蟲子”、“請小鴨吃青菜”等等,幼兒發音準確,一些禮貌用語也隨之形成。學會傾聽是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前提,培養傾聽能力至關重要。
幼兒老師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講述,從孩子的講述中,你可以了解到他在想什么,在關心什么,然后有針對性地給予關心和幫助,通過與孩子的交流,來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1.要細心,并善于引導孩子對你講心里話的欲望。孩子的情感都是直接而且外露的,從他們的面部表情、動作、身體的姿勢、行為的變化等方面,都可以了解到其內心情緒的變化。如一向活蹦亂跳的小朋友忽然耷拉著腦袋一聲不吭,此時我沒有不理不睬或急于哄孩子開心,而是引導他將內心的情感傾訴出來。我輕輕的跟他說,“告訴我今天和小朋友玩得怎樣?”“為什么今天沒有玩自己喜歡的玩具?你有什么話要對老師說吧?”
2. 當孩子向你傾訴時,你應該當一名好聽眾,先讓他盡情地宣泄一番,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話語,千萬不要表露出不耐煩的精神。要知道孩子對十分敏感。為了表達自己對孩子談話內容的關注,我經常在孩子說話時使用“噢”“是嗎”“后來呢”等詞語,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有時還進一步詢問有關細節,這會讓孩子覺得你確實是在關注他,這樣,他才會更樂意地向你傾訴。說句心里話:做個善聽的老師那是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