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敏 白兆歐
(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鎮中學 吉林集安 134213)
初中作文教學有效性初探
楊 敏 白兆歐
(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鎮中學 吉林集安 134213)
作文是我國語文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要教學內容,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學習的人文社會學科,作文作為我國燦爛國學文化的縮影,是對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寫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中學生能夠通過文字來記錄生活經歷的同時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張揚自己的個性。很久以來,初中作文教學缺乏完善的教學體系,也一直缺少專門的作文教材用于課堂統一教學,所以對初中生而言,作文始終是語文學習過程中一大難點。本文分析了我國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及其原因,并針對如何有效提高初中作文教學水平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初中作文教學 提高有效性 應對分析
為了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需要,教育部門也在不斷根據教學現狀提出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在第八次基礎教學課程改革中對語文學科相關內容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對于目前許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能放開手腳,暢所欲言,寫的文章也常常是形式呆板、枯燥無味,寫作狀況亟待得到改善和解決。當前我國初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能跟上發展的腳步,造成了寫作內容風格千篇一律的現象存在。寫作注重抒發真情,沒有真實情感的文章如同沒有靈活的軀殼,所以必須要提高我國初中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初中生寫作水平。[1]
1.學生難逃應試教育,寫作多套路,欠缺真實感情
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同學們多半選擇固定的、容易得高分的寫作模式,按照其固定的寫作思路進行寫作,文章缺少學生自己的真實情感。通讀全文便能感受到官方的情感和惺惺作態的思路。主旨是形成一篇好的文章的靈魂,只有賦予稿子真實的情感和語言,稿子才有其存在的意義。文章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是學生們的思想、感情的一種表達,但是目前初中生作文存在假大空的現象,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內心和學生對生活生命的感悟。[2]
2.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和網絡的發達使得學生不善于動腦思考作文命題
寫作,就是希望通過學生對題目的思考以及對其引申意義的理解來展開語言敘述,這不僅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更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在科技手段迅速興起的背景下,可以用來輔助學生學習的工具也越來越多。通過電腦、手機、APP等平臺,學生可以利用網絡來對作文命題進行搜索,從中去找寫作的思路,甚至有的學生直接抄襲網絡上提供的作文樣本。這就造成了學生依賴網絡、不主動構思的現象,違背了作文的教學本意。
3.教師的寫作教學理念保守,忽視了寫作技巧之外的教學
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可以熏陶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質。但是初中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師重視寫作技巧、寫作模式的輸入,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樹立正確的寫作觀等價值理念的輸出,所以很多初中生以非常快的速度完成了一篇文章,但是全然不顧作文的內容是否真實,文章沒有一點情感痕跡。寫作是一種綜合的思維訓練過程,從觀察到構思成文都要融合主體積極地思維活動,而不是簡單的套用寫作模式和寫作風格。在對學生的語文寫作素養的教授過程中,部分老師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觀察以及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漠視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冷落了他們對社會以及生活的洞察和感悟。[3]
1.開設閱讀課積累素材,培養學生的寫作素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同樣,沒有好的素材和典型的舉例就不能構成好的作文。老師要強調作為素材的重要性,每周專門開設兩節課給學生們有針對性的補充課外知識和典型素材,比如名人事跡、新聞熱點、優美文章和片段等都可以豐富學生們的寫作素材。強化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是提升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通過每周定時定量的讀書看報,擴大他們的閱讀面,使得他們在接觸名家文章的時候感受到寫作的思路,累積一定的文學素養。還可以讓學生們揣摩文章中的修辭手法,鼓勵學生在日常寫作中運用想象、聯想等寫作技巧和修辭手法,使得文章生動活潑。還可以針對統一選取的文章內容進行節選展開分析,老師要鼓勵學生們自己站起來講,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寫作技巧。[4]
2.增強作文教學的有趣性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長期的應試教育壓力下,學生很難對寫作這一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引導他們積累生活經驗和寫作素材。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們走出課本融入大自然,去感知世界認識社會,教導學生要善于發現身邊的點滴素材,通過不斷的創新思考,來豐富作文內容,養成獨立思考去完成作文的能力。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有趣的視頻、新聞等方式來提高初中生對寫作的欲望,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實現厚積薄發。[5]
3.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樹立大作文教學觀,注重對學生的“寫作觀”的培養
教師首先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和教學環節進行反思,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樹立大作文教學觀。教師要懂得圍繞初中作文教學的性質和目的,注重對學生情感、意識、行為等各方面的培養和塑造。同時,教師應當在作文教學時結合當今社會現象和新聞熱點,引導學生在寫作中表達自己對社會現狀的看法,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在作文中鏈接社會事件不僅是對社會的認知,也有利于促進學生自我成長,防止“假大空”式的作文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在教會學生如何寫好作文的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作文其實是對初中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一種反映,作文即做人,作為語文教學中最核心的部分,廣大初中語文教學工作者的任務任重而道遠。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指南針,老師必須在新課標教學理念的要求下將培養初中生寫作能力作為一項長期的奮斗目標。良好的寫作習慣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堅持不懈的完善教學手段才能收獲豐碩的果實,希望在語文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的寫作水平會有質的飛躍,我國語文教育事業能邁向新的臺階。
[1]廖秀筠. 初中作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2]李秋花. 初中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探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5.
[3]余艷. 上海初中二期課改新教材作文教學內容安排的偏失與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9.
[4]廖星月. 初中大班額作文教學存在問題分析及有效性對策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4,18:88-89.
[5]劉靜. e時代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文理導航(上旬),201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