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興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
中學政治教師的教學素養探討
李傳興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
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不僅和其他高考科目一樣承擔著考試的任務,而且還是學校最重要的德育主陣地,它在學生的品性教育方面、在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還需要在課堂教育中貫穿黨的方針政策等意識形態的相關內容,及時對學生做出正確的政治引導。這對中學政治教師就提出了比較高的課堂教學要求。特別是在新課程教育的背景下,要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更需要教師在教改的道路上努力提升自身在思想上和實踐中的素養,并且能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對此,中學政治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進。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科學性與黨性相結合的學科,它要求教師首先必須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思想覺悟。所以,教師應該隨著時代的推進,及時地學習和消化黨和政府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不斷與時俱進地改造自身的主觀世界,加強自我意識形態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更好地向學生正確傳遞教學信息,做出正確的教學示范。此外,在自身的思想領域中,還需要把工作態度與責任意識放在突出位置。中學生是人生中形成完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做好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證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關鍵。而在中學政治課堂教學實際工作中,教師應該把政治教學內容的特殊性與中學生心理成長相結合。對此,只有教師本身首先端正工作態度,不斷強化責任意識,才能在和學生的課堂教學互動中,結合學生的心理成長,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完成教育教學的任務。
高中政治教材有一個很大的特征就是時政性,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如果沒有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話,很快就無法滿足課堂教學和學生素質不斷提高的需要。對此,教師應該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學習研究,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一是加強對教材的學習與研究。中學政治教材每年都會有調整變化,要注意結合時政熱點關注教材理論的微調,只有把教材研究透,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和盲點,才能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二是加強對教育理論方面的研究,教育學和心理學是當代教師一輩子需要學習的課程,只有不斷地加強這兩個課程的學習,才能更好地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比如我們可以通過中學生心理學知識的學習,讓自己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并能夠針對其心理組織相應的課堂教學;三是要加強對時政熱點的分析研究。中學生之所以不喜歡上政治課,原因主要有中學政治教學內容比較枯燥,讓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內容比較多,而且有部分教材知識和實際生活經驗相脫節,學生帶著厭煩的情緒上課就難以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作為政治教師,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貫穿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時政熱點,并且和教材內容相結合,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枯燥乏味的政治課堂充滿趣味。
在新課程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課程的教學內容更新很快,補充了很多反映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進展的新內容。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傳授者,教師除了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學習更新自身知識結構之外,還應該熟練掌握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并服務于教學過程之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新課程教育的目的。所以,這對中學政治教師來說就提出了更高的教學手段上的要求。
在現代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讓教學的開放性更充分地體現出來。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論講解得較為生動透徹,除使用必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外,教師還應當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通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我們可以把影像、圖片、聲音等形象生動的材料表達傳遞給學生,盡量將學生帶入多媒體所展示的某種情境中,使學生身臨其境,這樣更容易讓他們對教材中抽象的知識有充分的吸收和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必修一《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這一課,尤其是在解釋我國貧富差距現狀和基尼系數時,就可以首先讓學生做充分的討論發言,激發他們的興趣,引起他們的想象,進而在討論過后通過課件顯示我國貧富差距對比的圖片,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到我國貧富差距存在的事實,更能夠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的意識,增強他們的公平意識和社會使命感,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此外,在教改過程中,新課程標準有一個很重要的要求即需要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那就是教材上出現的內容不一定都講,而有一些教材上沒有涉及的卻需要授課教師及時地拓展和補充,或者就是針對部分教學內容開展專題研究。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則為這個教學要求的實現提供了最為便利的條件和平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材和教參中的教學要求制作出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對教材的內容給予適當的刪減和補充,或者進一步展示由教材中延伸出來的討論觀點及意見,既講授課程內容,又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通過時政解析緊扣時代脈搏,體現出政治課的時代性和實用性。
雷媛.淺析新課改下中學政治教師素養的提高[J].新課程學習:中,2012(5).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