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蘭金
(廣東省廉江市塘蓬中學)
淺談家長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馮蘭金
(廣東省廉江市塘蓬中學)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家長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愈加明顯和重要。每個孩子在思想意識、性格特征、家庭環境、生活背景等方面大不相同,這對教師來講,班級的集體管理尤為困難,因此需要家長能夠積極參與、配合教師的班級管理。教師和家長多溝通交流,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針對家長在學校班級管理中的五大作用進行簡要分析。
初中教育;家長;班級管理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關注我國教育的人漸漸發現,初中生的教育不僅要依靠學校和教師的管理,同樣也需要家長的協助和配合。眾所周知,社會、學校以及家庭三個方面的正確管理和引導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有重大作用,而在初中這個階段,往往是最令學校和家長擔心、頭疼的時期。初中學生開始有自己的思想認識,對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開始有獨特的見解。因此,初中時期的正確引導和管理對一個孩子來說是萬分重要的。
學校實行的有關教育管理規章制度是經過多方面考慮和實踐的,但是由于學校里學生眾多,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生活環境以及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因此只靠學校的教育和班級教師的管理是難以達到目的的。故而,我們作為初中班級管理者,本著“一切為學生”的原則,要加強與家長的合作交流,實現學校家庭聯合教育的管理模式。通過家長了解學生,通過學生溝通家長,實現學校教學的透明化,鼓勵家長參與學校的教學管理,發揮家長在初中學生管理中的重大作用。
當前涵蓋企業界、教科文衛等政府部門在內的廣泛共識已逐漸變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強化和管理,向管理要質量,向服務要市場”的觀念。消費者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變化中逐漸形成新的教學觀念,這也要求社會建立新的、符合時代要求的現代化學校制度,同樣給我國目前存在的學校管理模式帶來深刻影響和變化。家長作為教育經費的納稅者和消費者,逐漸認識到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同樣,學校相關人員也意識到必須滿足和回應家長的合理要求,才能保證學校長久的生存和和健康的發展,同時也開始認同家長在學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開始接受學生家長對于學校各方面的監督和檢查,讓家長們能夠實質性、真實參與到學校的相關教學和管理中來。
家長意識到學校管理的重要性,認識到作為家長參與到學校管理的重要性,這有助于家長關注學校各個層次的管理,而不僅僅局限于班級教師個人。因而,家長參與到學校班級管理對于初中學校的落實教育服務來講至關重要。
為了避免學校權利的過分集中,最終導致學校教育出現決策的隨意性以及教育的不公平現象。近年來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學校管理逐年趨向民主化,學校、社會以及家長都有自己的參與權和決策權,實現決策的民主化,將自己的權利加以落實。
受中國傳統教學方式和思想的影響,很多家長和學生沒有意識到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學生的教育僅僅依靠學校和教師,實踐證明這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是遠遠不夠的。家長作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在學生健康成長中的作用和意義是不可忽視的,而且家長也同樣是學校教育的利益主體之一,他們對學校的教育和管理具備參與權、監督權、建議權等各項權利,這是教育管理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從這方面來講,學校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家長參與進來,進一步落實家長參與學校的相關權限,這對學校教育管理的民主化至關重要。
學校作為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單位,不應該成為僅僅是學習的文化孤島,更應該創建開放式和社會化的管理模式,積極鼓勵家長參與到學校的教育和管理中,打破傳統封閉式的教學管理模式和理念,進一步彌補我國傳統教學管理模式和理念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我國傳統的管理教學模式和理念往往存在形式內容單一、學校管理權利集中、學校空間封閉、學校設備和教學內容滯后、過分關注與理論模式等弊端。為了打破這種現象,改革教學管理模式,必須增強教學管理方式的靈活多樣性、實用性以及針對性,加快學校和家庭聯合“互動共長”模式的創建,促進教育管理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社會化,最終走上教學管理良性循環發展軌道。
初中班級的管理需要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的共同協作和參與,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既需要分工明確、責任落實,也需要大家相互協作、共同配合,在這之中,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教學管理工作的配合尤為重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讓學生產生興趣,認真學,主動學。
4.課中認真組織實施,精練的語言表達、優美的教學姿態、良好的組織協調,將一堂完美的課演繹下來。其中兩點需注意:(1)解決重難點,需要特別生活化的手段。光靠書本上的術語學生很難接受,簡單直白的技術教學枯燥乏味,不太容易接受,不得不要求我們從生活中接近動作的內容啟發學生,形象化,讓學生從被動學習中轉化為主動學習,讓抽象的動作逐漸豐滿起來。(2)堅持簡單技術多樣練,復雜技術學、運、賽的原則,追求技術、技能、趣味有機融合的練習方法和技巧,實現技術教學向運動能力的轉化。
5.課后的總結反思才是重中之重,這是被我們忽視的環節。課后反思不僅能查漏補缺,揚長避短,更能讓我們潛下心來思考更深層次的思想,思索更有內涵的思維。教學手段巧妙了沒有,教學設計是否合理,組織調動是否精致,課堂效果是否有效等都是在反思中獲得,讓學生在學習中發展,我們老師在不斷探索實踐中成長。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無論怎樣的教育都是緊緊圍繞育人為核心地位的。德育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貫穿始終,除結合教材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加強德育外,還應把握住解決突發事件的機會及時地發揚先進思想行為,遏制不良傾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避免冗長的說教,發揮體育課生動、具體的長處,采取多種形式,形象、活潑地滲透德育。
我們在進行技術動作教學時,要特別重視動作的基礎練習和規范,這也是體現體育教師的價值所在。如籃球投籃練習、水平二開始都是胸前投籃,到水平四以后開始學習單手肩上投籃,肘關節外展、手指撥球等重難點都是難以克服的技術卡點。由此,我們不是說不重視技術教學,而是重視的“點”沒掌握好。技術教學基礎不扎實,何談技能和運用?在進行技術教學時,要遵循教學規律和原則。泛化—分化—運用的動作技能形成規律,更要遵循學習—鞏固—提高—發展的學習規律。學習一個新的動作技術,必須建立在原來已經學習過舊的動作的基礎上進行,前面一個動作就是后面一個動作的基礎,前面一個動作的學習和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后面一個動作的速度和質量。現在很多課堂教學在提倡課課練就是對抓實技術動作基礎練習有益的方法。
其實每堂課都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很多細節需要修剪,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努力探索和實踐。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做得完美,將一節課的亮點突出來,減少瑕疵,減少爭議。在吸取前輩精華的同時融入自己的創新。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醒學生需要什么,接受什么,對我們的教學記憶最深刻的是什么,我們的教學才有動力、活力、生命力,我們的教學生涯就會精彩并出彩。
董玉泉.一個體育人的五十年[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