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辨證論治聯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觀察
楊旭峰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中心醫院,518102)
【關鍵詞】慢性萎縮性胃炎;辨證論治;西藥治療;臨床觀察;HP轉陰率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臨床常見多發消化道疾病,以胃黏膜腺體萎縮為主要臨床特征,且重度慢性萎縮性患者一般合并中重度腸胃上皮化增生,可能進展為胃癌。目前尚未確立針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特異性治療方案[1]。但近年來,研究者表示中醫藥在提高其療效方面有一定的潛力與優勢[2]。為探討中醫辨證論治聯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效果,我院對收治的80例患者展開了對照分析,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將我院自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經病理學及胃鏡檢查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HP均陽性。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20~64歲,平均(46.6±2.5)歲;病程1~20年,平均(8.8±2.3)年;其中胃腺體輕度萎縮11例,中度23例,重度6例。觀察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21~65歲,平均(46.9±2.4)歲;病程2~21年,平均(8.5±2.7)年;其中胃腺體輕度萎縮10例,中度23例,重度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辨證分型:①脾胃虛弱型:喜按喜溫,胃部脹滿,隱痛,乏力,身倦,食少,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弱,便溏。②胃陰不足型:食少,口干,五心煩熱,胃嘈雜,干嘔,便干,舌質紅,津少,脈細數,苔黃。③脾胃不和型:胃脘脹滿,脅肋脹痛,噯氣,反酸,胸悶,食少,脈弦,大便秘結,苔白。④脾胃濕熱型:痞滿灼痛,胃脘痛,嘈雜,納呆,胸悶,腹脹,便溏,口臭干嘔,舌質紅,脈滑數。⑤胃絡瘀血型:胃脹痛,刺痛,面色暗滯,舌暗,有瘀點,黑便,脈弦。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方案。采取三聯抗HP療法。飯前口服,雷貝拉唑20 mg/d;口服蘭索拉唑30 mg/d;口服克拉霉素,0.5 g/次,2次/d;口服阿莫西林,1.0 g/d;飯后口服維酶素片,5片/次,3次/d。堅持治療3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辨證論治。①脾胃虛弱型給予益氣和胃健脾方,組方:木香10 g,當歸10 g,砂仁5 g,半夏12 g,炒白術12 g,陳皮5 g,麥芽15 g,黃芪15 g,茯苓15 g,山楂15 g,黨參15 g。②胃陰不足型給予清熱生津補胃養陰方。組方:甘草5 g,沙參15 g,麥芽15 g,麥冬12 g,知母10 g,白芍15 g,生地黃15 g,山楂15 g,枸杞子15 g,當歸15 g。③肝胃不和型給予疏肝健脾方。組方:陳皮10 g,甘草5 g,白芍15 g,柴胡10 g,郁金10 g,枳殼10 g,佛手10 g,制香附10 g,川芎10 g。④脾胃濕熱型則給予清熱醒脾、和中化濕方。組方:黃連10 g,山楂15 g,麥芽15 g,草豆蔻10 g,甘草5 g,梔子10 g,陳皮5 g,茯苓15 g,半夏10 g,薏苡仁20 g。⑤胃絡瘀血型則給予活絡行氣養血方。組方:陳皮5 g,砂仁10 g,丹參12 g,紅花5 g,五靈脂10 g,白芍12 g,香附子12 g,蒲黃10 g,檀香5 g,延胡索12 g,蘇梗12 g,當歸12 g。上述所有組方均取水煎,取汁,溫服,1劑/d,分早晚2次服用。堅持治療3個月。
治療結果
療效標準。治愈:胃鏡檢查顯示胃黏膜形態正常,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HP陰性。顯效:可正常進食,胃鏡檢查提示萎縮面積縮小,HP陽性程度降低,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有效:食欲逐漸恢復,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明顯改善,HP陽性程度降低。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任何改善,HP陽性。并統計兩組患者的HP轉陰率與近期(3個月)、遠期(6個月)根治率。
結果: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0%,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例(%)]
兩組患者HP根治率及近遠期根治率對比:觀察組HP轉陰率為87.5%,近期根治率為75.0%,遠期根治率為70.0%,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HP轉陰率及近遠期根治率對比[例(%)]
討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消化內科常見疾病,目前對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大部分研究者均認為其與HP感染相關[3]。因此認為HP轉陰率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治療效果有較為密切的關聯。在中醫學上,慢性萎縮性胃炎則歸于“痞滿”“胃脘痛”的范疇,多由飲食不節、外邪犯胃、情志不暢所致,傷及脾胃,造成脾胃兩虛[4]。外邪侵襲,則脾失健運,水濕聚集,長久郁積化熱,則導致濕熱內蘊,耗損津液,遂至胃陰不足,脾氣虧虛。部分傷寒者,寒損脾胃,則脾陽虧虛,日久積累,則氣血雙虛[5]。因此認為血瘀也是痞滿的重要致病原因。總結得出,脾胃虛弱、濕熱、血瘀、氣郁均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病機。
中醫學研究者表示,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通常表現為虛實寒熱交錯,同時部分各類證型兼雜[6]。在治療方面必須遵循辨證論治的原則,隨癥加減藥物,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7]。本組研究中采用中醫辨證論治的觀察組患者共五種分型。包括脾胃虛弱型、胃陰不足型、脾胃不和型、脾胃濕熱型與胃絡瘀血型。其中脾胃虛弱型多表現為胃部脹滿、乏力隱痛、便溏、隱痛,在治療方面需遵循和胃健脾、補氣益氣的原則。胃陰不足型則以五心煩熱、舌質紅、津少,胃嘈雜為主要表現,在治療方面則需遵循清熱生津、滋陰養胃的原則[8]。肝胃不和型則表現為噯氣、反酸、胸悶、胃脘脹痛,在治療方面則需以疏肝健脾為主。脾胃濕熱型則以痞滿脹痛、納差、腹脹、口臭為主要表現,在治療方面需以清熱醒脾、化濕和中為主。而胃絡瘀血型則以血瘀、黑便、胃刺痛為主要表現,治療則以活絡行氣、養血補血為主[9,10]。本組觀察組患者給予辨證論治,隨證立法,隨證轉法,結果證實,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患者HP轉陰率與近、遠期根治率均高于對照組,臨床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在常規三聯西藥方案的基礎上加用中醫辨證論治方案,其療效顯著,治療有效性高,HP轉陰率高,患者近、遠期根治率高,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柏,梁國英.謝晶日教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經驗淺析[J].中醫藥學報,2013,41(6):30-31.
[2]許成勇,黃泉智,張崗,等.王發渭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經驗[J].江蘇中醫藥,2012,44(8):11-12.
[3]李潔,玄立印.消萎方配合康復新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32):3589-3590.
[4]沈曉東,沈雙宏.溫中健脾法防治高寒地區脾胃虛寒型慢性萎縮性胃炎[J].中國醫藥導報,2012,9(5):108-109.
[5]王勝球,陳柏榮,梁子彬,等.益生菌聯合序貫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5,23(2):88-90.
[6]劉春葉.石斛養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陰不足證68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5,23(1):25-27.
[7]李衛強,魏雪紅,朱西杰.復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組合劑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4):842-843.
[8]谷春雨,劉建軍,劉西斌,等.益氣活血方對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液pH值及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2,20(1):1-3.
[9]金華江.中藥聯合埃索美拉唑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藥,2012,32(7):690-691.
[10]馬繼利.中西藥物聯用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58例[J].西部中醫藥,2013,26(6):91-92.
歡迎訂閱《中國民間療法》雜志合訂本
2010、2011、2012、2013年《中國民間療法》雜志合訂本,定價:128元。
2014年《中國民間療法》雜志合訂本,定價:158元。
2015年《中國民間療法》雜志合訂本,定價:168元。
請按以下地址到郵局匯款: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28號易亨大廈1602室。收款人:中國民間療法編輯部收。郵編:100029。請務必寫清您的姓名、詳細地址、郵編、電話及詳細購刊目錄。
(收稿日期201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