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小學部(224000) 徐蘭芳
?
巧用數學史料,讓教學豐滿起來
江蘇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小學部(224000)徐蘭芳
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向學生滲透數學的發展史料,可豐富學生的數學內涵。數學史料對課堂教學而言有著重要的作用,若能正確地予以利用,將能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數學史料課堂教學豐滿深刻
課程標準在傳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補充了隱性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形成了“四基”。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的載體之一是數學史料,教師應當創造性地運用教材,使學生了解數學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感受數學家的嚴謹,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見,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參與操作活動,使之在操作中學習。
【案例】認識厘米
在讓學生充分感知統一單位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的表象后,教師要組織學生認識幾厘米,重點建立10厘米的表象。
師(拿出10cm硬紙條):你能估計它的長度嗎?
(學生嘗試估量)
師:估計得準不準呢?下面打開塑料袋,拿出硬紙條,撕下雙面膠,把小棒模型粘到雙面膠上去驗證吧。
師:這根硬紙條到底長幾厘米呢?這就需要用到測量長度的工具——直尺。剛才你們做成的10厘米模型已經很接近直尺了,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個模型和直尺,它們有什么區別?
該案例中,教師讓學生自制尺子,感受古人的聰明才智,滲透累進制思想,培養學生求真、求簡的數學素養。
了解數學史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感受數學家的嚴謹態度和探索精神,堅定學好數學的信念。
【案例】確定位置(選自特級教師林良富老師執教的教學片段)
林老師通過奧運會活字印刷術、國慶節閱兵式引出“位置”,讓學生描述某個對象的位置,引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同一對象的位置有那么多種講法”,自然地引出列和行的定義。
師:怎樣才能表示張明的位置——第4列第2行?請你試著寫一寫。
生1(板書:(4-2)):我先表示列,用橫杠表示中間有空段,再表示行,用括號是防止前后粘連在一起。
生2(板書:(4,2)):先表示列,用逗號隔開,再寫行。
師:你覺得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3:都是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生4:用括號表示一個整體。
師:大家總結得很好,現在我們來看看數學家是怎么表示位置的。
(出示知識鏈接:早在300多年以前,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受到蜘蛛“表演”的影響,認為可以把蜘蛛看作一個點,把蜘蛛的每個位置用一組數確定下來。于是在蜘蛛的啟示下,笛卡爾用一對有順序的數(χ,y)表示平面上的一個點,創建了數對與直角坐標系。)
林老師通過數學歷史小故事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數學家笛卡爾和直角坐標系,增強對坐標系的理解,感受“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實現數學素養與文化素養的雙重提高。
小學生會有很多出人意料的想法,是天生的學習者,乏味的知識學習會導致他們厭學。他們不應該只是學生,還應該是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案例】七巧板
教師在平面圖形認識、分類、拼組后出示七巧板。
師:你知道它為什么叫七巧板嗎?
生1:因為它有七塊。
生2:因為它把一個正方形分成了顏色不同的七塊。
師:你能說出每個圖形的名稱嗎?
小結:七巧板由5個三角形、1個正方形和1個平行四邊形組成。
師:仔細觀察七塊板,你發現了什么?
生3: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
生4: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你能拼出生活中的物體來嗎?
(學生獨立操作,拼出了小魚、小船等)
該案例中,操作由易到難,教師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其實像七巧板這樣的益智玩具在中國有很多,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玩具,還可以開發成課堂的學具。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運用數學史料,如故事、工具,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豐滿起來。
(責編吳美玲)
G623.5
A
1007-9068(2016)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