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季愚
摘要: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教育界對于語言文字應用的教育學習重視程度遠超過對英美的教育,這就導致了在一定程度上英美文學出現了邊緣化?;谶@樣一種現象,本文以“美育背景下英美文學教學的創新”為主要研究對象,在通過對美育概念進行闡釋的同時,積極探討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融入美育的積極意義,并就這一教學過程該如何創新提出了自身的看法與建議,望能給當前的英美文學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美育;英美文學;教育創新
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史人類文學藝術發展史上的兩塊瑰寶,其在各自不同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中呈現出不同的文學主題、社會價值傾向,對于后世人研究其文化發展歷程以及歷史進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作為一種美的載體,英美文學的字里行間所折射出的有關語言、有關文字、有關節奏韻律的美感,將為所有學習者帶去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和精神享受,但是如何在美育背景下推動英美文學的教學,又如何在現有的教學背景下,實現對其過程與方法的創新——將是本文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
一、美育的概念闡釋
董學文教授曾在《美學概論》一書當中,對“美育”所包含的維度進行了四個方面的發掘,即完人教育、藝術和價值教育、美學理論教育以及美感教育?;谶@四方面內容不難發現,所謂“美育”就是指的一種具體的藝術陶冶和技術性訓練,是一種更加全面的完人教育。而完人教育則是指在“美”的原則指導下,不為時尚經濟利益所誘惑、不為教育專業內容和職業化傾向所拘泥,基于學生的自身特點,以發展能力、提升人格為目標,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全面性人才。而對于英美文學教學而言,由于其本身屬于語言外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它需要學生對其投入積極的情感,并以一種愉悅的審美體驗融入學習的過程當中,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
二、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融入美育的積極意義
(一)有效推動英美文學進行教學改革,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美文學作為文學教育的一種,其教學過程中難以避免面臨著其它類文學教學的共性問題,比如教學方法較為保守、教材內容較為滯后以及基于應試教育呈現出缺乏審美體驗等。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讓學生對于文學學習產生了強烈的煩躁情緒,還因為長時間無法提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得文學學習變成一種猶如語言應試學習的精神負擔,長此以往,不但學不到知識,還會將這一門課程視作可有可無的冗余,產生抵觸心理。鑒于這一點,將美育融入英美文學教學過程當中,通過有效地教學方法,實現學生與文學之間直接的精神對話,能夠讓學生將學習的心境,從負擔變為樂趣,由抵觸變為積極,從而實現文學藝術與學生之間良好的心靈溝通模式,推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二)幫助學生緩解生活壓力和焦慮情緒,端正生活態度
就中國社會目前的教育結構來看,英美文學教學主要集中于大學階段,而這一時期的學生大多處于為學業、未就業、為各類人際關系勞碌奔波的高壓時期,一系列的現實因素以及個人在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內在元素很容易引發學生產生各種心理問題,而文學作品作為一種本身基于生活、基于“美”而產生的藝術,本質上彰顯的是一種人類的生存態度和生活方式,其作品當中所塑造的形象,所醞釀的情感,完全可以作為一種精神寄托,呈現出強烈的美育功能。倘若將文學內容當作普通的語文課來傳授,忽視其內在的美育內容,那么其中的“美學”價值就很難被開發,也很難讓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因此將美育融入這一教學過程中,對于充分發揮文學作品中的美育價值,幫助學生緩解生活所帶來的壓力和焦慮情緒、端正生活態度等都具有積極作用。
三、美育背景下英美文學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拓展學生視野,綜合語言學、心理學以及哲學等多種角度來解讀文學作品
教師作為美育的重要執行者,要想將這一教學方法和模式有效置入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其打破傳統的、枯燥的語文授課模式,以拓展學生視野為首要原則,充分挖掘出文學內容中有關語言學、心理學和哲學以及其它藝術門類的相關信息,利用多重維度的課程專業,豐富學生的見聞、全方位解讀文學作品,從而凸顯出其中有關人文素養和精神內涵方面的內容。
(二)圍繞美育目標,多角度為學生選取愉悅心靈、緩解壓力的文學作品
筆者認為,可以根據學生的基本語言掌握情況和學習基礎兩方面要素,圍繞美學目標,多角度選取那些可以取悅學生心靈、緩解其壓力的文學作品。而且在選擇具體的內容時,要注意把握與時俱進和形式多樣化的原則,要選擇在內容上具有鮮明特色的,要能夠非常直觀地帶給學生精神上的審美愉悅與享受的。因為對于廣大學生而言,由于語言文化環境以及審美構造的客觀差異性,主題模糊、內容思辨性較強的作品很有可能會使學生陷入到閱讀的困境之中,甚至帶來一定的壓力,非但不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甚至會讓學生產生不良的抵觸和放棄情緒,產生對于學習的消極心理。
(三)培養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當中“美”的認知,以“對話”式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重教輕創新”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方法“重言談、輕創新”,因此能讓學生從文學當中發現美、感知美的機會并不多,因此筆者認為可以讓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重點挖掘篇幅當中的“美”的段落,將諸如修辭方法、環境描寫等的語言在課堂上著重指出,并給予這些內容準備適量的問題,以“對話”的方式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從自身的視角去發掘美、探索美,充分發掘和認知文學藝術背后的精彩與魅力,引發對其的深入感悟與思考。
綜上所述,美育作為一種本質上追求“完人”的教育形式,將其融入到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來,不僅有助于推動教學改革、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學生發掘文學作品中的審美情境、審美意象當中,得到“美”的洗禮,從而緩解生活壓力和焦慮情緒,以積極的生活態度面對生活?;趥€人的工作經驗,筆者認為,要想在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融入“美育”就需要其從解讀教材、選取內容以及創新方法三個角度來實現,以此引發學生關于情感、關于人生、關于美的思考,改變傳統授課枯燥乏味的局面,讓文學學習真正意義上變成一種“享受”。
【參考文獻】
[1]何柳.英美文學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文學教育(上),2014,(01):81=83.
[2]葉明珠.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英美文學教學模式探討[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3,(06):80-81.
[3]嚴紅蘭.大眾文化背景下高校美育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Jourmal of Jiangxi Finance CoHege,2010,(01):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