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彤 申潔
摘要:纖維藝術屬于材料的藝術,以綜合材料在纖維藝術中的運用為中心,論述了纖維藝術與綜合材料各自的發展,以及在作品中的運用。通過對纖維藝術中使用綜合材料的原因與優勢的論述,表達綜合材料的使用在現代纖維藝術中的重要性。使更多的人對綜合材料在纖維藝術中的表現技法與藝術效果進行更多的探索。
關鍵詞:纖維藝術;綜合材料;發展;運用
“纖維藝術是指以各種纖維為材料,以傳統和現代的各種造物工具和手段創造出來的或實用或觀賞、或平面或立體的藝術。”[1]纖維藝術起源于壁毯藝術,在纖維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它吸收了許多國家的優秀文化,并與現代藝術觀念相融合,整體藝術形式古老而又年輕。在七、八十年前,纖維藝術就逐漸由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演變。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下,纖維藝術表現出的形式也各有不同,并且也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在文化與科技都迅速發展的當今社會,現代的纖維藝術不僅僅繼承了傳統的編制工藝,并且也在材料、材質、藝術形式和空間上超越了傳統纖維藝術,增加了纖維藝術范圍的深度和寬度,展現出各式各樣的藝術風格,同時還給予了它豐富的文化內涵。
運用大量綜合材料的纖維藝術作品的出現與當時的社會背景與地域文化有著很大的聯系。隨著社會的發展,材料的使用在纖維藝術中越來越重要,綜合材料在纖維藝術中不斷發展,就是受到了各種藝術思潮、工藝運動這些藝術運動和多元文化背景的影響。
纖維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由于中國古代封建的社會體制,阻礙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也使纖維藝術的發展停滯不前。漸漸的我國打開了國門,開始迎接世界的多元文化,20世紀80年代開設了萬曼壁掛研究所,加上受到世界各國藝術思潮的影響,我國的年輕藝術家們也開始了纖維藝術的設計之路,并且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從此我國的纖維藝術也開始了新的發展。2000年“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的舉辦標志著我國的纖維藝術開始蓬勃發展,從2000年到2012年,展覽的作品中運用的綜合材料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加,傳統纖維材料與綜合材料的所占比例分別由2000年的95%與5%發展成21%與79%。充分體現了綜合材料在纖維藝術中的發展與重要性。
在纖維藝術中不管是傳統還是現代,無論是平面作品還是裝置作品,材料都是他們的基本元素。藝術家也并不僅僅是將各種各樣的材料進行簡單而隨意的堆砌,而是發現材料中的某一特性,使用多種材料綜合運用,可以給人以新的視覺感受。
綜合材料的使用可以突破傳統的繪畫形式。早期的藝術作品大多注重造型、色彩與空間上的塑造,這也是那個時期藝術家們所追求的,而新型的綜合材料的出現和使用漸漸的突破了這一傳統的繪畫觀念,作品形式由平面向立體轉變,脫離了傳統的纖維材料可以豐富畫面的整體效果。
“藝術創作往往帶有一定的偶然性。”[2]在纖維藝術中使用綜合材料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為對材料質量和特性的不熟悉,在創作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偶然性的效果,在實驗的過程中會出現偶然的肌理,或偶然的色彩,這些偶然也會激發創作者產生新的靈感,也會使觀者對作品產生更多的聯想,更給作者的創作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纖維藝術中使用綜合材料能開拓作者的思維,使其有更大的創新。
“材料在藝術設計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功能方面的,包括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及材料的基本特征;二是材料美學方面的,主要是材料材質美感方面。”[3]在纖維藝術中,利用綜合材料表面自身的肌理,或者后期對這些材料表面進行藝術的再加工,從而使其出現新的肌理,可以使設計的形式美感更加突出。
綜合材料的運用既能表達個體的思想感情,又有文化性質和普遍的社會意義。拓展了審美的范圍,也豐富了纖維藝術的文化內涵。藝術設計與創作就是通過運用各種材料,來體現相應時期的文化背景。“每件藝術品都是那個時代的孩子,也是我們感覺的母親,每個文化時期,都有自己的藝術,它無法被重復。”[4]在纖維藝術創作中,綜合材料不僅是一種審美語言與表現形式,也體現著各個時期的文化背景。
現代纖維藝術中綜合材料的運用在種類和具體表現手法上都日益完善和豐富,在表現方式與風格上更加自由與靈活,各種材料在藝術家們的手中綜合運用,進行適當的組合,創造出了全新的藝術語言形式。材料的綜合運用使纖維藝術突破了傳統的概念,向現代纖維藝術迅速發展,增加其了創作的偶然性,賦予纖維藝術作品更多樣的形式美,強化了纖維藝術的表現力,并且豐富了它的文化內涵。藝術家們用更多的材料去激發創作靈感與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推動纖維藝術綜合材料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怡莊,藍素明.纖維藝術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
[2]王珠珍,陳耀明.綜合材料的藝術表現[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15-60
[3]李冰.藝術設計中的材料美學[J].文藝爭鳴,2010(10):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