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旅游市場的不斷擴大,市場對于旅游專業人才尤其是針對國外旅游的專業人才的英語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改革當前旅游英語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為了有效提升旅游英語的課堂教學效率以及提高旅游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筆者將體驗式教學法融入到旅游英語的教學中,并研究和探尋其對旅游英語課堂效率的提升作用以及對學生學習英語自主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法;旅游英語;課堂教學
一、體驗式教學法在課堂中應用的理論基礎
世界著名的語言學家Dr.David Nunan 認為對教學理念有深遠影響的變化是:知識從“傳授式”向“體驗式”的轉變。倡導體驗式學習的美國教育理論家David A. Kolb 創立了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ELM)——體驗學習模式。模式包括四個階段:實際體驗(實踐)、觀察與思考、形成抽象概念(理論)和運用于新的情境(再實踐)。學習者通過體驗真實的或虛擬的情境獲得感受,并在體驗中觀察、判斷、思考和總結,習得規律或規則,而后將其運用于新的情境中,以檢驗知識的合理性、可行性與有效性。課堂教學過程既是一個傳播知識與接收知識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對話、交流和互動的過程,即師生共為主體、精神互動的體驗式教學過程。體驗式教學包含兩方面內容:學與教,兩者互為前提,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師生共為主體的體驗式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組織、指導和評價者;以任務為導向,以體驗、實踐、參與為方式,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為目標,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情境體驗,讓學生發現并習得語言使用的規律,并能將其運用到實際交流中。體驗式教學強調用身心去體驗,然后獲得切身感受,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也是培養人際交往與文化交流的有益方式。
二、體驗式教學法在旅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在旅游英語教學中,我們以《實用旅游英語》作為參考教材,涉及到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所包含的場景英語,所有這些內容的教學都需要納入情境的設計和場景的模擬與體驗,我們以Festival這節課為例來展現體驗式外語教學模式的三個階段:
(一)設計情境
這是體驗式教學的第一步,關鍵的一步。情境的設計主要通過教師課前搜索、閱讀大量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并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精心設計出最可行最合適的課堂體驗情境,使外語教學過程體驗化、互動化、情景化。這一步要求教師課前做好搜索、查閱、設計和制作的工作;同時布置學生課前對相關主題或知識點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這樣才能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求知。老師通過大量的備課搜集到有關節日的相關知識,分為中國傳統節日和西方節日兩大塊,提前給學生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找與各自的節日相關的習俗以及美食文化。
(二)情境體驗
這是體驗式教學最重要的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將語言材料及文化場景與自己的生活體驗及知識儲備聯系起來,在體驗情境中找到熟悉、共鳴或震撼的感覺,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簡而言之,學習者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從而獲得真實的心得體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展示PPT或情境對話,比如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節),學生需要展示與端午節相關的歷史典故,風俗習慣以及外國人眼中的端午節;Halloween(萬圣節),學生需要展示萬圣節的由來,風俗習慣,甚至需要借助一些道具比如說面具,服裝等來感受節日的氣氛等等。
(三)實際運用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在于運用。經過聲形并茂、如臨其境的情境體驗之后,學生心有所感所思,想要表達的欲望或訴求通過教師設計的具體話題或交流形式可以得到滿足,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能得以發揮。訓練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場景對話、復述、口譯或筆譯、主題討論、辯論、角色扮演等,旨在將學習者的生活及學習經驗與具體的主題聯系起來,點燃其表達欲望,激發學習興趣,在體驗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逐漸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最終培養學生實際交流與再運用知識的能力。
以上這三個階段相互融合、相互滲透。
三、體驗式教學法在旅游英語教學中的反思
在體驗式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互動,老師認真引導點評,一堂課下來,每個學生都在聽、說、讀、寫、譯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師生互惠雙贏的效果為體驗式英語教學提供了良好的佐證。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體驗式教學具有如下效果及優勢:
其一,體驗式學習強調學習者發揮主觀能動性親自參與、體驗教學過程,由被灌輸知識變成主動吸收知識。體驗式教學首先是對情境或場景的模擬和設計,避免了書本知識與實踐脫節。同時,語言的學習應與專業知識融合,與社會接軌,與企業合作,與崗位掛鉤。比如,旅游英語教學的課程設計中提供旅游英語教學的師生去旅行社及相關部門實習或親身體驗的機會,以提高教師“職業化”水平,以培養學生用英語處理與職業相關的業務的能力和提前適應社會的能力。
其二,學習者體驗情境,參與任務的執行、主題的討論,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了信心;學生在體驗式學習中明白了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能在實踐中運用英語,并很好的與所學專業融合;體驗式學習強調在體驗中學習,強調熟能生巧,所以沒有捷徑可循;強調實踐性、體驗性、活用性、實用性、適應性等能力的培養。
其三,體驗式教學要求教學方法“高職化”,即針對高職高專實用型人才培養這一目標,英語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寫、譯的能力,能用簡單的英語交流,編寫英語導游路線,簡單的景點翻譯等。作為未來的英語導游,最重要的是英語聽說能力,能用英語簡單介紹旅游景點的特色,及講述相關的故事或傳說。
體驗式教學法雖然優勢突出,但也有不足之處,值得思考。首先,如何把握好課堂體驗與教學的時間,講與練分別占多少為合適;其次,情景體驗式固然可以創設多種情景,但不宜過多,否則導致課堂教學娛樂化,不符合教學的常規,所以這個比例也需要好好把握,并且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最恰當的形式。最后,體驗式教學法的課堂以學生為中心,而學生以體驗、展示和表達為主,難免稍稍忽略了基礎知識的精讀,學習很容易流于表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教師邊教學邊反思的地方。
【參考文獻】
[1]戴日新,彭宣紅.一種創新英語教學方法——高職體驗式英語教學實驗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15).
[2]姜云橋,張雅丹.淺談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課堂中的運用[J].華章,2012.11(01).
作者簡介:衛圓杰(1986-),女,漢族,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旅游英語和旅游管理。工作單位:濟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