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庚標
責任感對小學生而言,就是對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的認識及完成任務情況而產生的情緒體驗。
一、目前小學生責任感欠缺的具體表現
在生活上:不愛勞動,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體諒父母;小小年紀就講享樂學攀比,愛面子。不知感恩,大多數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凡事以自己為中心,稍有不順意的事就大發脾氣,身邊的人都得為他服務。沒有意識到應該為父母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不知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
在學習上:沒有學習目標,不知為誰而學,沒有刻苦耐勞的精神,一遇到難題就退縮。上課遲到,隨便說話,做事無條理,不會收拾書包,丟三落四,不完成作業,或自認為自己什么都懂,不接受批評,不虛心請教。
二、小學生責任感培養的策略
1. 學校方面
確立正確教學目標,有目的地將責任感的培養滲透于各個學科。基于不同年齡段學生道德認識水平的不同,對學生責任感的培養應設立不同的側重點。低年段主要進行“對自己負責”的教育,并滲透“對同伴負責”和“對家庭負責”的教育內容;中年段主要進行“對同伴負責”和“對家庭負責”的教育,并滲透“對社會負責”和“對人類的生存環境負責”的教育內容;高年段在鞏固低、中年段教育成果的基礎上,集中進行“對社會負責”和“對人類的生存環境負責”的教育。教會學生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他人負責、對集體負責、對國家負責、對人類負責,使責任感的培養更經常化、更為有效。
以身作則,樹立責任感學習的榜樣。作為老師,在生活與教學中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身教重于言教,樹立良好的榜樣。車爾尼雪斯基認為:教師把學生造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教師作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因此必須做好榜樣。我們知道小學生善于模仿,模仿讓我們的孩子成長。那么一個良好的榜樣就顯得極其重要,如果老師們都能注意自我修身,自我立德,從身邊一點點小事做起,給孩子們樹立榜樣,那么對培養孩子們的責任心會有很積極的作用。通過老師的榜樣作用,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從而強化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責任心。
2. 家庭方面
有意識地交給孩子一些任務,鍛煉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并使之理解,鼓勵孩子認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在方法上給予指導,但是一定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有機會把事情獨立做完,對于完成的效果,也要給予一定的肯定或者贊揚。
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樣。家長自身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心如何,對孩子來說是一面鏡子,父母的責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責任心。一個對家庭、社會毫無責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養出有責任心的孩子
3. 社會方面
目前,大多數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但是作為社會的一個成員,學生不可能與社會隔絕。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在孩子們中也開始流行起來,孩子生日講排場,對孩子物質要求有求必應,孩子們之間相互攀比,將艱苦樸素等優良作風拋之腦后。因此,注重社會教育也是培養小學生責任感的重要途徑。要寓責任感培養于社區活動之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走向社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責任感。如可以成立“環保小分隊”,組織他們到社區(農村)宣傳保護綠化、保護生態環境等知識,向人民倡議要保護環境,愛護環境。此外,可以成立“紅領巾助學小隊”、“雷鋒小分隊”等小隊在社區(農村)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在實踐的大課堂中了解社會,通過幫助他人,從而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服務群眾,使小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加深對社會現象、社會觀念的了解,正確把握社會發展的主流和本質,促使責任感培養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