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秀香
趣味性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夠通過教材,全面的感受到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效果。
一、靈活運用教材
1. 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一些字詞的讀音和文字都能夠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材中的很多順口溜和繞口令,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繞口令的閱讀能夠獲得一種意想不到韻律感,同時通過朗誦這些繞口令和順口溜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和正確發音的能力。
2. 合理運用教材的內容
低年級老師教漢語拼音時,認為學生之所以沒有什么興趣,主要原因是漢語拼音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實際不是這樣的,小學語文老師要懂得如何靈活運用教材,把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增強趣味性,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自主學習。例如,老師在教授“aoe”這幾個拼音時,可以把教材里的配圖運用到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配圖。早晨,小妹妹醒來,太陽已經出來,小妹妹面對太陽正在練嗓子“aaa”。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根據配圖編一些兒歌,用這種方式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字母是什么形狀:“臉蛋圈圈小辮扎,嘴巴張大aaa。”這種教學方式讓教學課堂充滿趣味性,不僅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讓學生對字母有很深的印象。
二、靈活運用教法
1. 營造愉悅的課堂氣氛
現階段,由于新課改的實施,教學課時得到縮減,再加上教學任務的繁重,很多教師將大部分的課時用于教授傳播知識,而忽視了對教學的反饋。小學生處在生長的初級階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因而,課堂氛圍的塑造對于小學生學習的影響極大,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能讓學生有興趣學下去,因而,要加強課堂氣氛的塑造。
教學《和時間賽跑》,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知道時間嗎?你能告訴老師時間是什么嗎?”學生七嘴八舌的道:“時間就是時鐘”,“時間是手表”,“時間是生活中的一切已經開展的活動”,“時間是我媽媽做出的香噴噴的米飯”……大家爭先回答我的問題,這時的課堂好不熱鬧,學生們都紛紛投入到教學中來。
在猜字謎過程中學習識字。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出字取一半,人兒旁邊站”“一口又一口”“太陽頂上有三人”“空中飛人”都代表什么字,剛開始學生都會陷入沉思,沒過多長時間,學生就會踴躍地舉起手,爭先恐后地回答字謎,從而使識字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2. 分利用好多媒體設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是信息化發展的結果和產物,是現代教育中一種十分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多樣化和課堂張力的一種重要對策。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全方面的呈現,給予學生多方面感官的刺激,從而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教材在學生心目中的滲透性和吸收性,最終全面促進教材內容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效地統一和發展。
3. 用講故事的方式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內容與生活有著直接聯系,有些課文本身就是一個故事。講故事,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課文中的內容,更好地學會及明白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和常識,同時語文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得到提高。例如《菜園里》的教學,可以設計“將漢字安全送回家”這樣一個游戲:運用課件,在蔬菜上貼上相應的生字。游戲中,可以點名在課件上找生字,用鼠標點擊出來;讓學生從作者角度出發,把故事要講述的內容敘述出來。這樣,不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印象,而且培養學生思維邏輯能力,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也增強了課堂趣味性。
4. 置探究性問題
小學生的好奇心重,在興趣激發的前提下,有較強的學習動力。教師可以采取有效設問的方式,讓學生帶著“疑問”,學習。例如,教學《窮人》時,教師要盡可能引導學生用心感受桑娜當時不安的心理,并感受到桑娜即使受苦還是要幫助別人的可貴品質。例如 “假如說把桑娜具體的心情變化過程給拋棄,那么又能感受到什么?”這個問題其實是有一定深度的,讓學生思考起來可能會有困難。如果將問題換成“桑娜在等待自己丈夫時所想的是什么?怎么會想到這些?”就有了一定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更好地感悟課文描寫的內容。
總之,在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方式及內容等方面都充滿趣味性,就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要不斷實踐,歸納總結經驗,找到趣味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好方法,讓教學質量得到真正的提高。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