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金栿
(大理大學,云南大理 671003)
高校課堂教學總結與反思
錢金栿
(大理大學,云南大理671003)
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永恒主題,不斷總結和反思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教學過程和結果達到評價指標的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總結反思高校課堂教學過程中常見的11類問題,結合“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基本內涵的解讀,提出高校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一些建議和意見。
高校;課堂教學;常見問題;評價指標;教學質量
[DOI]10.3969/j.issn.2096-2266.2016.07.011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永恒主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每一位教師的永恒目標和神圣使命。課堂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培養質量,必須高度重視。筆者根據自己數十年的高校教學經驗體會和多年的督學觀察感悟,以問題為導向,總結反思了高校課堂教學過程中常見的一些問題,結合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解讀,就高校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供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參考。
審視當今的大學課堂,有不少教師能夠精心組織教學,教學效果很好,深受學生好評。但也有不少教師的教學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筆者大致總結了以下11個方面的常見問題。
(一)學術含量不高
青年教師上課多是背熟教材內容后上課,少有自己的研究分析和經驗分享,深度和廣度不夠,學術含量不高甚至沒有學術含量。這是青年教師和老教師授課的一個普遍性問題,也是地方高校教師與一流大學教師上課的主要差距,盡管有的地方高校老教師和青年教師上課也可能受到學生的好評。
(二)不認真備課
有的教師備課不認真,或者在多次重復上一門課的情況下,沒有更新進步,拿著發黃的備課材料,帶上原有的PPT就上講堂。有的教師PPT做得不夠清晰美觀,PPT字體較小,后排學生看不清。在給不同專業的學生上同一門課時,不能因材施教,都使用同一個PPT內容,講授“千篇一律”,教學內容沒有精準地服務于各個專業的學生(文科類公共課教師更為明顯)。PPT文字和語句錯誤時有發生,講授語言單調、案例老舊。每當突然看到有督學教師聽課時,就感到心虛。
(三)講課平淡、無激情
有的教師授課,“有意義”卻“沒意思”。講話沒有激情,表情死板,語言乏味,聲音平淡,內容枯燥,一堂課都沒有一句精彩的語言、沒有一個生動的例子。按部就班、平鋪直敘,讓學生聽得昏昏欲睡。
(四)只有PPT,沒有講稿
部分青年教師上課,沒有講稿,臨時組織語言,語言病句多,語無倫次,內容重復,信息量很小,系統性、邏輯性差,這種現象選修課更為常見。有的教師表面上PPT做得不錯,實際上花里胡哨,大量的是“看圖說話”似的,令人眼花繚亂,沖淡了主題內容,一堂課聽下來,不得要領。
(五)不注意儀表
有些教師上課時的衣著和外表都比較隨便,不太注重教師形象。有的教師又過分講究自己的穿著打扮,過度打扮,肢體語言矯揉造作,似乎有意吸引學生的眼球,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六)不注意教學評價指標
有些教師無視教學評價指標,有的青年教師甚至沒見過“教學評價指標”。有的新入職的青年教師不知道教案和講稿的區別。個別教師分不清說課和講課的區別,上課時還有說課的明顯痕跡。
(七)英語水平不高
部分教師自己英文水平不高,也缺乏提高英語水平的意識,導致上課時英文的使用頻率較少,影響到學生的專業外語水平的提高。
(八)選修課質量不理想
選修課“兩無”(無教材、無講稿)課程多。有的教師僅憑自己的愛好就跨學科開課,對相關問題研究不夠、功力不足,講課水平有限;有的選修課課時過多,每節課內容太少,有誤人子弟之嫌。考核辦法不具體,教學監督也不到位,質量不理想。
(九)不注意師生交流互動
有的教師上課就是“講課”甚至“念課”,只顧自己講,甚至念講稿,不管學生的反應,不與學生交流互動。教師唱獨角戲,不啟發學生思考。
(十)不進行課堂管理
學生上課玩手機、睡覺或做其他事情,教師也不管;有部分學生上課時沒有帶教材,不帶筆記本、不帶筆,未寫一個字,教師也不管。上大課,教師點名時,一個學生答應兩次、冒名頂替者時有發生,教師也沒有發現。這成為學生逃課的重要因素之一。
(十一)敬業精神不強
有的教師思想覺悟不高,敬業精神不強,像廟里撞鐘的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甚至成為“有病之和尚”。沒有認識到人民教師的神圣和崇高,把教育事業當作謀生的飯碗,缺乏應有的思想境界。
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永恒的目標追求,評價講課質量是教學管理永恒的主題。“教學質量評價表”一般包括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四部分,是衡量教學狀態和效果的基本尺子。全面、準確把握“教學質量評價表”,深刻理解其內涵,對于提升備課質量,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是至關重要的。
(一)關于教學態度
第一,“著裝和精神飽滿”是表現教學態度的一個方面。任何職業都有與自己職業相適應的行頭。服裝是職業身份的標志、是職業人士的外部特征。穿不同的服裝,就給別人留下不同的職業、身份形象,也反映出個人對工作的態度。恰當的服裝可以幫助教師優雅得體地表現教師職業形象。教室和講臺就是一個舞臺,要演好教師角色,就要去塑造教師的角色形象,首先就是著裝。
衣著與儀表聯系在一起。教師的儀表是一種心境,是一種力量。北大一位教授曾撰文說:“教師們要把上課當作人生的節日。起床洗一個澡,穿最好的服裝、最好的皮鞋、打最好的領帶才去上課。”教師上課前從頭到腳都要認真準備一下,要給學生留下一個好印象。現在上課時學生經常照相,希望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好印象。教師穿得比較莊重得體,風度翩翩,精神飽滿,上課就有激情。學生會感覺到教師很認真,重視這堂課,情緒也會不一樣。教師一旦有激情,就會聲音洪亮、抑揚頓挫、眉飛色舞,猶如江水濤濤不絕。這樣教學效果才好。
第二,“備課充分,內容熟悉”。上課像舞臺藝術一樣,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行家知道,三天不練學生知道。教師對教學內容熟不熟練,行家一看就知道。如果上課完全照本宣科,照著PPT讀,眼睛沒有離開電腦屏幕,沒有解釋性、分析性的內容,沒有PPT外的語言,沒有最新的案例,那就是沒有好好備課。備課充分的人,一上課,沒打開PPT,沒有看稿子,不看屏幕就講得頭頭是道,那肯定是認真備課的結果。
如何備課?備課要先看大綱,根據大綱寫教案,在教案的基礎上寫出講稿,根據講稿再做PPT,這樣就比較系統。青年教師必須寫出講稿,講稿相當于“演戲”的劇本,寫講稿是備課工作中最重要的內容。教師沒有講稿,看著PPT臨時組織語言,就會乏味、枯燥,不老道,沒有新意。希望要表達的語言、邏輯思維,例子的總結,都要在準備講稿時完成,盡管上課時不是讀講稿。
理科教師當遇到很難講授的內容時,不能知難而退,必須在備課時多花工夫、在困難的問題上多用力,多在教法上做文章,才能把難講的問題講清楚、講透徹。優秀的教師要有“將繁就簡”、化難為易的能力。否則學生會有這么一個評價,“老師懂的我們也懂,我們不懂的老師也不懂。”
第三,教學態度不是空洞的概念,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那些人生境界比較高、認真備課的教師,就會有讓人敬佩的教學態度。真心愛學生,真心愛教學,把教學看作是自己一生從事的偉大事業,就會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課程內容,去注意每一個細節,在講臺上就會有令人贊許的表現。所以,可以說教學態度是教師高度理智下的一種熱情,是從心底里、講稿中散發出來的情感,聽課人完全可以感覺到上課人態度的好壞。
筆者認為,教師的教學態度可分為三等:上等是態度很好、很敬業的人。這種人每年備課都會把原來的講稿扔掉,在參考許多新資料的前提下,重寫講稿,既有繼承,又有創新,講課做到常講常新。中等態度的人,是把上次的講稿拿出來看一遍,復習一下略有補充,就去上課。下等態度的人,也就是混工資的人,新一輪上課基本不備課,帶著上年的PPT,看著PPT就講,并且自己感覺還好。
教學關乎職業,但教學還要超越職業,要把教學作為事業來追求,才能把教師當好。舞蹈家楊麗萍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為了舞蹈,她把整個身心、靈魂都融入到舞蹈事業之中,才把事業做到了極致。她是為舞蹈而生,為舞蹈而活的人。為了舞蹈,她放棄了人生理應享受的美味佳肴,吃得很少。一切都服從于舞蹈事業。當教師,如果也有這樣的境界,這樣的態度,講課效果一定會很好。
(二)關于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評價課堂教學最重要的部分。
第一,“內容要充實”。講課的主要任務是解釋教材中的內容。比如在藥理課中,講鎮痛藥嗎啡的副作用是“針尖樣瞳孔”。你可以只講五個字,半秒鐘就講過去了。負責的教師可能花了許多時間,找了許多眼睛的圖片介紹給學生,圖文并茂,讓學生一目了然,一生都不會忘記。
第二,“聯系學科前沿”。每個學科都有許多新進展,教師要去了解,并將其納入教學內容,讓學生知曉前沿的東西。比如基因工程已經涉及到醫藥學的方方面面,要我們去學習、去研究,并介紹給學生。
第三,“理論聯系實際”。哈佛大學最成功的教學法就是案例教學法和討論教學法。培養應用型人才,要像講兵法一樣,要到工作實際中去找案例,用實際的內容印證理論,將實戰的例子介紹給學生,理論與實際的內容融為一體,講課才生動、有效、有用。
第四,“注重使用外語教學”。課堂適當使用英語是大學教學的一項要求,這不僅僅是教學語言的問題,使用英語也包含了相關的內容。各課程都要介紹學科專業的英文名詞以及與中文關聯性知識,天長日久,學生、教師自己的英文水平和相關知識都會有長進。學生英語過級率普遍不高,與專業教師的外語水平不高有關。
第五,“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研究性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研究性學習是高校教學的高層次要求,這既是教法問題,也涉及內容問題。教師要搞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教師有研究性的經驗,能夠培養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帶著學生弄清學科的“原問題”、探討學科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去學習、思考和探索教材之外的內容和問題,這樣的教學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內容方面,筆者還有以下幾點經驗和建議。
一是內容多時講專題。對專業課,有時課本內容很多,也很瑣碎。如講一些互相間沒有多少聯系的零星知識,課堂氛圍不好,學生也記不住。內容較多,課時有限,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不如重點講幾個問題,把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留下的、待解決的問題提出來讓學生思考。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留出學生自學和思考、探究的空間,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陳景潤的1+1的問題,也是在老師課堂上提出的,后來變成他一生研究的問題。
二是專業課程講運用。專業課既要講清專業知識要點,還要多講一些實際運用的例子。教師多從實際工作中去尋找新的運用例子,把死的知識講活,讓學生感到實際、有用,學生就能夠把知識記牢,還會運用。
三是難理解的內容打比方。有一位教師,在講心血管藥理學時,把心臟細胞看作是一個團隊,按功能將心臟細胞分為指揮層、管理層和操作層,增加了學生的記憶和理解。科學知識和義理都是與生活相通的。如果某個概念或原理很抽象很枯燥,你必須調動你的一切生活積累和能力,把枯燥的問題化作有趣的故事。這樣,難題就迎刃而解,學生也會學得輕松、記得牢靠。
四是簡單的內容講經驗。講課最難的是內容簡單的章節,沒有多少內容可講。這時就要總結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以此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聽起來覺得上課還是比較有意義的,比自己讀課本內容豐富、精彩。
總之,教師要研究教學內容,講出課本外的、或者是自己總結和研究的、比較有實際價值的東西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注重日積月累。如果每個教師每學期下苦功夫備好一兩堂課,備到自己的最高水平,幾年下來,課堂教學面貌就會有根本的改變。
(三)關于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如同排練節目一樣,故事、劇本是一樣的,但不同水平的人,方法不同,演出的效果完全不一樣,就看你的演技里有沒有戲。
第一,“普通話標準,邏輯性強”。語言是教學最重要的載體,講普通話并盡量“標準”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普通話標準對于有些人來說是與生俱來的。但對于許多人而言還得花工夫訓練。至于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更是要經過不斷地學習哲學、文學甚至數學才會有進步。
第二,“體態語言”。筆者以為教師不要太多的體態語言,但要求教師要有“對象感”,與學生有更多肢體語言上尤其是眼神上的交流,把臉上每一塊肌肉都調動起來,盡量做到聲情并茂。要看著學生講,經常向學生提問,創造互動的場面,效果會好得多。有的教師講課,不管學生聽不聽,我講我的,不注意學生的感受,效果就不好。
第三,“板書工整”。雖然現在不經常寫粉筆字,但一旦寫板書,應盡量工整甚至美觀,要讓學生一看上去就知道是大學老師寫的字,至少要看得清楚。這一條評價,也應該體現在PPT文字方面,字體字號、行距、顏色等均應該有所講究,便于學生把握重點。
第四,“多媒體技術運用”。做PPT的水平永無止境。有的教師把形態學的教學內容用心做成PPT動畫;有的教師把復雜的機體運動、機械運動用功做成動畫展示出來,都有助于學生的理解。許多多媒體手段的合理運用可以增強教學效果。但是,還需懂得,PPT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要服從于教學內容,不合時宜地故弄玄虛、花里胡哨,只會適得其反,不會收到好效果。
第五,“注重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和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學生興趣”,要達到這樣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要用好“問題教育法”。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有較高的學科水平和實踐能力,不斷提出問題,介紹大量的創新例子,讓學生頭腦里充滿問題,而不僅是充滿知識。如果教師提出100個問題,每一個學生能夠思考其中一個問題,教育就有了希望。如果學生學的是沒有問題的學科知識,不知道哪里還有問題?教育就沒有多少價值。有的教師講課似乎自己什么都懂,沒有問題,這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
總之,古人說“教無定法”。盡管大多數課程只能按部就班,但多思考,總會有新的辦法出現。
(四)關于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是所有教學活動的落腳點,是教師講課水平的綜合體現。提高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
第一,要用恰當的方法,抓住事物的本質和核心來講課。教學效果當然要考慮講什么的問題,但大學教師的課不是所有內容都得講清、講透,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和核心來講。有人說,講課講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講。這話強調的是講課方式方法問題。主要看你對講授內容的理解程度,如何用你自己的語言和技巧來講。就像領導講話一樣,有的領導不管講什么內容都能講出新意,吸引聽眾。有的人講話沒有什么技巧,前言不達后語,邏輯性差,令人聽得厭煩,效果可想而知。朱镕基思想睿智,講話往往抓住事物的本質,分析、歸納問題充滿智慧,也講究技巧,大家評論就很好。
第二,講課要有激情,效果才好。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聲音要洪亮,講課要比平時講話提高8度,激情高昂,聲音就有穿透性。教師沒有激情,講課就會像催眠曲一樣,學生容易睡覺。
第三,語言要豐富、語速要適當。有人通過語言計量統計分析說,聽眾能迅速記住的語言和內容,有38%的是來自語速和音量,40%來自文學水平的表達。文學水平高,表達得精辟生動,學生就容易記住內容。許多情況下,教師所講的內容,考完試就忘記了,幾年后誰也記不住。而有的時候教師說過一句經典的語言反而會被記住,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就是語言提煉的重要性,而經典的語言背后是思想。人類對自然界的深刻認識,其最高境界是思想,是智慧。而智慧源于思想,語言是思想的花朵,豐富的語言出自于文化素養。
第四,教師的眼神和語言要與學生有頻繁的交流。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是心與心連接的紐帶,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眼神和語言與學生交流不多,會影響講課的效果。從內心發出聲音,才有影響力。教師不要站在電腦前看著電腦屏幕講,要適當走動,看著學生講,使你的智慧和知識直達學生的內心,收到入心入腦的效果。
第五,有些課程,建議多用教具。凡是估計學生不知道的儀器、材料,如果可能,帶上講臺來給學生演示,一目了然。
第六,講課結束,盡量用精辟的語言、甚至是順口溜總結所學的內容,幫助學生記憶。讓學生覺得你是一個善于總結經驗的人。在講課速度上,定義、概念要講慢些,并且盡可能用自己的話歸納出幾點該概念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和記錄。例子的描述過程要講快些,節約時間。新東方的教學很生動,許多課程都像講故事一樣充滿樂趣、人文和哲理性,幾乎每堂課都有新的思想、新的經驗讓學生分享,許多課堂能夠讓學生震撼,讓學生激動。恰當的教學方法和嫻熟的教學藝術,讓學生從厭煩的學習中得到解脫,把艱難困苦的學習變成載歌載舞式的學習的活動,教學效果就得到了升華。
總之,出色的教學效果來源于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藝術。歌唱家的功力在喉嚨里,舞蹈家的功力在肢體上,教師的功力在備課的細節上、在頭腦里、在睿智的目光里、在精彩的語言里。每次上課都要如同走紅地毯一樣認真、精心準備才能出現良好的效果。上課是學校里最經常、最“簡單”的一項工作,人人都可以為之,無論學歷、職稱的高低,無論年齡的大小。但教學要能夠讓學生真正獲得深刻體驗的東西,是那些情感與知識的互動過程。上課要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學術成就,體驗到學科的學術價值。
如果把教學作為一種事業,那么對教學傾注滿腔的激情和熱愛,是教師應有的基本素養和品格。教學質量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每個教師永遠都在路上。教師專業不同、特點優長不同、戲路不同,但努力追求卓越的目標是一致的。上課要讓同行認可、讓學生滿意,我們每個人,無論是教授、博士還是講師、助教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
University and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Summary and Reflection
Qian Jinfu
(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Promoting quality of teaching is a ever-lasting topic for school work.Keeping summarizing and reflecting the problems in classroom teaching for meeting the teaching and result evaluation index is one important measures of promoting quality of teach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11 types of common problems in classroom teaching,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for promoting university and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of"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university and college;classroom teaching;evaluation index;quality of teaching
G642.421
A
2096-2266(2016)07-0061-05
(責任編輯楊朝霞)
2016-04-28
錢金栿,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