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潔
【內容摘要】詩歌是古今文明世界中燦爛的文化瑰寶,也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美妙、深刻,卻也深奧難懂。對于學生來說,最難以學習、領悟。對于教師來講,它的教學也十分講究方法。尤其在如今新課改的背景下,詩歌還承擔著向學生提供審美體驗、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任務。因此,筆者將在本文中對初中語文的詩歌教學進行粗淺的探討,希望能對詩歌教學提供一點有用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 ?詩歌教學 ?探討
詩歌是文學中獨特而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文體,它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也包含了綺麗的景色,因此,詩歌教學承擔著對學生審美能力和情感體驗進行培養的任務,同時也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需求。然而,詩歌又因為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用法,使學生在學習時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詩歌教學是語文老師一個很艱巨的任務。
一、從詩歌本身出發研究詩歌教學
1.語言是詩歌的主體,也是詩歌教學的關鍵
詩歌是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從遠古時期人們自主創作、口相傳送的歌謠,到后來精心錘煉編撰成書的文字,它在歷史長河中逐漸發展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學類別,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傳達著人們的情感,反映著真實的社會生活,甚至蘊含著人類浪漫的愿望和美好的社會理想。獨特的語言形式是它的主體,詩人用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美妙的景色,抒發內心情感,甚至有時語言的用法不同,所傳遞出的信息也不一樣。因此,在賞析詩歌作品時,要著重品味它的語言,感受語言的魅力。
同樣的,在初中語文的詩歌教學中也要首先從學習詩歌的語言著手。初中語文對于詩歌鑒賞能力的要求相比小學上升了一個檔次,小學重點在于讓學生積累詩歌,大致理解詩歌內容,著重感受它的節奏和韻律美,而到了初中,隨著學生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學生要開始對詩歌的內容和深層含義進行必要的認知。這時教師就要帶領學生對教材中的詩歌作品進行細細的品讀,在理解意思之后教學生嘗試著去賞析詩句。比如關鍵詞,特殊句式,詞語的活用等,從語言的多方面進行切入,盡量詳細全面地剖析詩歌的語言。而不是停留在對詩歌進行大致翻譯的層面上。
2.培養學生對詩歌的敏感度,有助于更好的賞析詩歌
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不像數學那樣緊依公式,很多時候它甚至可能因為每個人對語文的感覺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而詩歌這樣高度凝練的語言更是需要學生對其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夠在閱讀時迅速捕捉到詩歌中的細節,更好地把握整首詩。這種敏感度有助于學生快速而準確地理解詩歌,進一步挖掘詩歌的深層含義。但是教師也要注意到,有些學生對于詩歌的敏感度可能來源于天賦,而在后天的培養中也需要日積月累的訓練,并非一日之功。而且后天的培養更為重要,教師的職責也就在于對學生的敏感度進行培養。
二、從教學方式入手探索詩歌教學的道路
1.設計豐富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詩歌
詩歌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用寥寥幾句就能創造出一個意蘊豐富的情境,帶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同時,在詩歌的意境中又包含了詩人豐沛的情感。詩人借助詩歌抒發自己的情懷,同時也與讀者進行感官與情感上的互動,產生共鳴。初中語文的詩歌教學中,引導學生對詩歌的情感進行領悟和把握是教學中的難點。根據詩歌內容設置真實的情境則更容易將學生帶到詩歌的環境中去,從而跨越時間、空間與詩人進行互動,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借助音樂和畫面是很好的輔助方法。學生難以理解詩歌中的情境,很多時候是由于閱歷等原因,不能在腦海中構建詩歌中的畫面,致使與詩人的情感不能很好的對接,也就不能順利地體驗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在學習《天凈沙·秋思》的時候,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的學生或許已經很難想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所描繪的畫面,也就很難理解詩人“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悲涼心境和思鄉之情。這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舒緩中略帶悲傷的音樂來烘托課堂氣氛,可以搜集一些圖片或相關畫作來幫助學生進行想象,為學生創設情境,掃除學生理解的阻礙。
2.借助多媒體技術
在信息化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是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同樣也能彌補很多傳統課堂無法實現的不足,大大增強課堂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通過音頻、圖片甚至動畫等,更加生動地展現詩歌內容,幫助學生構建詩歌中的畫面,想象日常生活中難以見到的景象。
3.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交流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還都相對欠缺,學習詩歌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個人在詩歌學習中很難獲得充足的提高。此時,教師上課時,可以采取分組的形式,讓學生們進行討論、交流,來彌補個人學習的缺陷。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盡量放手給學生們自主探討,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提示,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進行討論即可。
三、結語
詩歌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詩歌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感水平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總結教學經驗,根據詩歌的特點,不斷提高詩歌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楊建輝. 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策略[J]. 新課程學習(下),2013(7).
[2] 陳燕.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四川省簡陽市云龍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