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雄
[摘 要]校本教材的開發不僅有助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在對校本教材開發的過程中,應遵循科學性與學科性并舉、針對性與靈活性相輔、地方性與時代性融合等基本原則。同時,要采取相應的開發策略:培訓先行,智慧引路;制定方案,明確要求;項目分工,職責分明;健全激勵,評價反饋。這樣,才能使校本教材的開發達到理想的目標,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校本教材;開發;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2-0037-02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明確指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不僅有助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校本教材是校本課程的集中體現,是校本課程的核心。為提高校本教材開發的實效性,我們以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為例,談談校本教材開發應遵循的原則和應采取的策略。
一、校本教材的概念界定
何謂校本教材呢?王秋菊在《語文校本教材開發的理論研究》中,認為:“校本教材是指教師個體或群體,在學校課程設計的總思路下,為有效施行校本課程而自行編制的教學材料。它具有多種形態,包括教師編寫的講義,補充的閱讀材料及正式出版發行的教材”。許世華、曹軍、譚會恒等三人在《關于校本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中,指出:“校本教材主要是學校在落實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為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根據科學的教育評估,利用本學校、本地域的優勢教育資源開發出具有鮮明特色的課程或教材體系。”基于上述觀點,我們可將校本教材的概念歸納如下:校本教材即在新課程改革理念引導下,學校遵循教材開發基本理念,由學校教師根據本校教育教學發展需要,自行編制的一種教學材料。
二、校本教材開發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容不得半點馬虎。因此,在具體的校本教材開發過程當中,必須要遵循如下原則。
(一)科學性與學科性并舉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教育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自身獨特的發展規律。基于此種情況,作為小學語文重要教學載體的校本教材也必定要充分體現出語文的學科性質。在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過程當中,必須要注重校本教材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嚴格遵循三維教學目標,有效開發和編寫小學語文校本教材。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的編寫必須要與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密切結合,應接近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不能過難也不能過易,應做到難易適中。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除了要具有學科性之外,還應遵循一定的科學性。在校本教材的編寫方面應盡量做到合情合理,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嚴謹性,應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在此基礎上科學開發小學語文校本教材。如開發與識字教學相關的小學語文校本教材,教材中呈現的漢字必須要做到由簡入繁、由易到難。這樣的做法更加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也更能體現出校本教材編寫的邏輯性及嚴謹性。
(二)針對性與靈活性相輔
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注定與小學語文的統編教材大一統的設計與安排有所不同。為提高小學語文校本教材開發的有效性,校本教材的開發應重點突出針對性,要根據特定的內容、目標及教學對象實施開發。小學語文校本教材是基于特定知識與能力目標開發的,它所呈現的形式與內容必須要符合知識與能力目標的相關要求。如,可以根據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目標,分別開發小學語文“聽、說、讀、寫”校本教材;可以根據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目標,開發試卷類或習題類校本教材。例如,在作文教學伊始階段,為了讓小學生快速掌握作文寫作的相關技能,學校即可以組織相關語文教師進行《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方略》的校本教材的編寫,通過該校本教材的開發可以幫助教師更加有的放矢地開展作文教學。在具體的校本教材開發過程當中,不僅要做到具有針對性,還應做到具有靈活性。這里所說的靈活性是指校本教材內容的開發應該在基本目標不變的情況下,靈活設計教材內容,讓校本教材的編寫既符合教學需要,又呈現變化之美。
(三)地方性與時代性融合
對于不同的學校來說,學校自身的文化根基或多或少會存在不同。因此,在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過程當中,必須要始終做到以科學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為主導,在充分結合本土語文資源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開發小學語文教材。這樣的校本教材內容更具生活性和地方性,可以將語文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距離拉近,讓小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與語文學習之間的聯系,進而對校本教材產生親切感。例如,在識字校本教材的開發過程當中,編寫者可以將校本教材與當地的自然景觀、人文地理有效結合起來,讓小學生通過熟悉的自然景觀有效進行相關漢字的學習。除此之外,在開發校本教材的過程當中,要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校本教材開發經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編制具有時代特色的語文校本教材。這樣的做法不僅是一種繼承,更是一種創新。
三、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的具體開發策略
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無法做到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在具體的校本教材開發過程當中可采用如下策略:
(一)培訓先行,智慧引路
校本教材的開發離不開教師,教師在校本教材開發中扮演主要角色。教師不僅是校本教材開發的設計者,也是校本教材開發的決策者和執行者。研究表明:教師的綜合素質如何直接決定語文校本教材開發的深度與廣度。因此,在正式進行校本教材開發之前,學校應對即將參與校本教材開發的語文教師進行科學甄選。確定參與校本教材開發的教師名單之后,學校還應聘請該領域的相關專家對其進行系統培訓。這樣,使教師具備較強的校本教材開發能力,具備校本教材開發所需的專業理論知識。除此之外,參與校本教材開發的教師也需要積極進行自主研修,學習與校本教材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而有效激發自身的智慧潛能,為語文校本教材開發做好必要的知識儲備。
(二)制定方案,明確要求
校本教材的開發編寫工作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的編寫不僅要科學嚴謹,還應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沒有現成的樣板可供照搬照抄,它需要校本教材開發人員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實踐,最終方能開發完成。而校本教材開發的有效性,自然也離不開語文課程相關專家的審查與指導。參與校本教材開發的教師可以與相關專家一起制定校本教材編寫方案,并明確具體的編寫要求,制定科學嚴謹的教材開發計劃。如果可能,還可動員周邊多所小學的骨干教師共同參與到校本教材的開發當中,利用集體的智慧共同完成校本教材的編寫。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過程當中,如發現問題必須要及時調整校本教材的開發方案和要求,需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從而有效適應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要求。
(三)項目分工,職責分明
校本教材的開發工作量非常巨大,為有效地完成開發工作,應對參與校本教材開發的相關人員進行合理分工。明確每一位教師在校本教材開發中應承擔的職責、充當的角色。通常來說,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人員角色可以分為如下幾種:1.校本教材的開發統籌人員;2.校本教材的編寫人員;3.校本教材的校對人員;4.校本教材的評審人員;5.信息調查反饋人員;6.校本教材的輔助人員等。分工結束之后,再由各工作人員根據自身在小學語文校本教材開發中所承擔的角色,認真完成本職工作。在正式的校本教材編寫任務確定之后,可以由全體參與校本教材開發的人員先嘗試編寫一個單元樣式,按照之前的分工進行先期實踐操作。待大家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之后再正式著手進行編寫。在校本教材的編寫過程當中,還應該建立責任制,對沒有認真完成自身工作任務的相關人員必須要追究其責任。
(四)健全激勵,評價反饋
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的編寫無論對學校還是教師來說均是一項重大挑戰。為盡可能地調動校本教材編寫人員參與教材編寫的積極性,學校必須要建立相應的激勵制度。激勵能使教師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到校本教材的編寫當中。例如,學校可以為教材的開發提供足夠的資金保障。在校本教材開發結束之后,如果能夠取得預期效果,對參與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編寫的人員應予以一定的獎金激勵。除此之外,在職位晉升及學校評優等方面也應給予參與校本教材編寫的人員一定的傾斜。這樣對參與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編寫的人員來說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激勵,可以有效激發他們參與校本教材開發的積極性。小學語文校本教材開發結束之后,為檢驗其編寫水平,學校可以嘗試在全校范圍內進行一次師生大調查,通過調查了解師生對校本教材的看法。對于調查當中所反映出的校本教材存在的問題,在教材修訂階段必須要予以有效解決,從而不斷提升小學語文校本教材開發的質量。
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具體的開發過程當中,參與開發的人員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遵循一定的步驟。唯有如此,方能開發出更加符合本校小學語文教學實際的校本教材。事實上,在小學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過程當中,需要注意把握的問題還有很多,本文當中所論述和提及的問題并不是非常全面,具體如何執行還需要大家在具體的校本教材開發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根據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的實際需求,靈活、科學地編制小學語文校本教材。
[ 參 考 文 獻 ]
[1] 王秋菊. 語文校本教材開發的理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8).
[2] 許世華,曹軍, 譚會恒.關于校本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J].高教論壇,2012(3):49-51.
[3] 蘇慧,雷江華.培智學校校本語文教材開發生活化探析[J].中國特殊教育,2011(7):38-40.
[4] 蒙承陸.中職語文校本教材建設與改革的探索[J].大眾科技,2008(6):56-58.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