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平
摘 要:精神文明建設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是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動力。創建精神文明企業,是黨和國家對國有企業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時期國有企業健康發展、轉型發展、科學發展的客觀需要,探索新形勢下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以進一步推動企業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在社會責任中的實踐。
關鍵詞:精神文明建設;國有企業;實踐
一、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要在承擔責任中發展,在發展中更好地履行責任,最終目標是實現員工價值、企業利益和社會效益三者綜合效應的最大化。
國有企業本質上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國家引導、推動、調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是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其經濟屬性要求它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其特殊的政治屬性和社會屬性要求它承擔起擴大就業、維護穩定、發展先進文化等方面的責任。這就需要企業主動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使其經濟屬性不斷擴展為社會屬性。
當前,企業社會責任已成為衡量企業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很多大型跨國公司都把“企業公民”作為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之一,如《財富》和《福布斯》在全球企業排名評比時,不僅以總收入、利潤等作為定量指標,還加上了社會責任標準。國有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為政府提供稅收;二是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三是為市場提供產品或服務,并在這個過程中兼顧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四是積極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幫助弱勢群體。
二、精神文明建設如何推動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長期以來,筆者所在的國網安溪縣供電公司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企業的重要工作任務,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升員工素質,打造企業形象,為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一)從思想、班子、指標、措施上做到“四過硬”,增強抓精神文明建設的自覺性
在企業中,容易出現以下這種不協調的現象:生產雖然發展了,精神文明卻“滑坡”了;職工收入雖然增加了,精神生活卻頹廢了……產生這種不協調現象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還是,經營思想上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依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
精神文明建設由于不易直接見諸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人們往往輕視它。要使精神文明建設這一手由軟變硬,就必須做到“四過硬”:
1.要思想過硬,明確堅定。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是實現既定目標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證,有了過硬的思想指南才能排除各種錯誤思潮和影響,做到明辨是非;才能善于把繼承優良傳統與外來文明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吸取精華,剔除糟粕;才能善于把黨的方針政策與企業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的開展工作。
2.要班子過硬,堅強有力。政治路線確定后,如何搞好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領導班子則是決定因素。過硬的班子,是能經受各種考驗,能排除各種錯誤思想影響,能團結協作的戰斗群體;他們自身公正廉潔,有事業心、責任感,作風深入扎實,富有創造精神。有這樣過硬的工作班子,在企業精神文明建設中就有了凝聚力、號召力、推動力。
3.要指標過硬,切實可行。指標是精神文明建設運作過程中的具體目標。要把精神文明建設的各項內容在一定時期內所要達到的目標明確下來,才能使全體職工有共同努力的工作方向;要把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在一定時期內所要達到的目標盡可能進行量化管理,以便操作。在制定量化指標和測評標準時,都要以初級階段的理論為指導,聯系企業的具體實際來確定,要使職工經過努力就能做到。
4.要措施過硬,行之有效。精神文明建設點多、線長、面廣。總的來說,要做到措施過硬,就必須滿足以下幾點:一要有組織保證;二要有目標保證;三要有教學保證;四是有活動保證;五必須有制度保證;最后還必須有物質保證。
(二)服務中心求發展,是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出發點
生產經營活動是企業最主要的實踐活動,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出發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的優劣與每個職工的切身利益是息息相關的。所以企業負責抓精神文明建設的同志一定要與廣大職工心連心,自覺把精神文明建設的創建活動貼近中心,服從中心,圍繞中心,服務中心,并且要善于在服務中突出體現精神文明建設對“中心”的推動作用和導向作用,這樣才能贏得廣大職工對精神文明建設更多的參與和支持。
(三)企業精神文明建設要堅持全面、系統地創建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以人為本,要造就“四有”新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這非一日之功所能辦到,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企業而言,它以物質文明建設為基礎,又與黨建、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工團建設、行政管理、治安保衛、內外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它推動各個領域、各個部門工作的發展與進步,才能使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三、對國有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一)創新載體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的有效動力
開展創建活動,必須有一個好的載體,才能把廣大干部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在精神文明創建過程中,圍繞群眾最為關注、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醞釀主題,確定載體,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增強了員工的體質,陶冶員工工的情操,保持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生機與活力。
(二)員工參與是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力量源泉
員工是精神文明創建的主體,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動力之源。只有尊重員工的主體地位,發揮員工的首創精神,增強員工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讓員工參與、員工受益、員工滿意,最終給企業帶來的生機和活力,從而推進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