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保育院,江西 贛州 341000)
?
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幼兒發展關系研究——淺談如何發揮幼兒與墻飾的互動作用
李欣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保育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摘要:蘇霍姆林斯基說:“一所好的學校連墻壁也能說話。” 環境是一種隱性教育,也是幼兒園物質文化的載體。孩子們生活在一個童話般的世界里,對周圍的事物現象充滿濃厚的興趣,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任何事物總是懷著無窮無盡的幻想。因此,幼兒園主題墻創設和幼兒起著一定的互動作用。
關鍵詞:幼兒園主題墻;創設;互動
(一)幼兒園主題墻飾的概念。墻飾是對幼兒園建筑空間美的創造,它具有裝飾性、教育性、參與性等多重功能,是一種教育環境。主題則是指在一段時間內圍繞教學重點和中心內容來組織的具有目的性、持續性和教育性的教學活動。在教學實踐中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對幼兒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而主題墻飾恰恰是一個非常形象生動的物質載體,既能呈現教育教學的內容,又能在創設過程中了解幼兒不同年齡段的特點。
(二)創設主題墻的意義。主題墻讓教師走出班級環境創設的困惑;讓幼兒成為班級環境創設的主人;讓課程成為班級環境創設的內容;讓幼兒園成為一個聯動的整體。
(一)主題墻創設要發揮教育功能。班級主題墻的布置應該善于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的需要,注重幼兒年齡差異,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發揮主題墻教育的功能。
(二)主題墻創設要發揮參與功能。幼兒是環境的主人,在主題墻的創設中,老師應該尊重每一位幼兒,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參與主題墻創設的機會,老師要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
(三)主題墻創設要發揮互動功能。主題墻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為了讓主題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要利用班級主題墻實現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家長與幼兒之間,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使主題墻為幼兒的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為家園共育提供有效的途徑。
(四)主題墻創設要發揮變化功能。主題墻的創設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經過主題產生、主題發展、主題完善的過程。它記錄著幼兒活動和經驗的建構過程,所以在師生共同創設主題墻的時候,要善于留有空白,以便適應幼兒興趣需要而發生變化,以便適應主題的豐富和新主題的派生。教師不要強制地限制主題墻的改變,要盡量讓幼兒去協商。
(一)教師確立主題。許多幼兒園的墻面布置存在教師唱獨角戲的現象,墻飾主題是教師根據自已的意愿確定的,沒有站在幼兒的角度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作為主題,教師成了主要的策劃者和實施者,如此設計出的主題往往比較陳舊,單一難以引起幼兒的共鳴。
(二)過分強調藝術性。許多教師會片面地認為墻飾主要起美化和裝飾的作用,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將幼兒園的墻面布置的精致而富有藝術性,卻往往忽視了墻飾對幼兒的教育價值,甚至將成人的意志帶進了幼兒的世界,這樣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
(三)教師“節約”意識濃厚。據觀察表明,部分幼兒園尤其是中小型幼兒園的墻飾往往存在一學期難得換一次的現象,也許是因為教師愛惜自己的心血花費了大量精力精心制作的墻飾不忍心更換,另一方面教師沒有考慮到利用墻飾布置展開幼兒多方面的教育。
(四)舊的傳統內容多、反映時代特征的內容少。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傳統的精華的內容可以保留,而更多的應注入新鮮的活力,讓幼兒感興趣、能接受、會思考、敢創造,這是無聲的教育。
(五)教師設置的內容多,幼兒參與設置內容少。有時,人為設置其實是剝奪了幼兒的天性和靈性,一成不變不如隨時、隨人而變,讓幼兒參與進來,既有好奇感,又有榮譽感,這對幼兒來說,是很好的進步和發展。
(一)主題的確定是幼兒興趣、需要與教育目標和內容的融合。主題的確定應以幼兒的興趣點和關注點為基礎,指向適宜的目標,也就是幼兒應該而且能夠獲得的關鍵經驗。
(二)從幼兒興趣出發,讓幼兒選擇墻飾內容。教師在選擇墻飾的主題時,嘗試首先考慮幼兒的興趣和關注點,邀請幼兒共同討論,通過觀察,傾聽和詢問來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關注點,不斷融入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引導幼兒積極主動而有效地學習。
(三)“讓墻面說話”,把墻面作為幼兒活動的記錄。在確定主題后,要實現幼兒興趣和教育目標與內容的融合,教師必須不斷與幼兒相互合作,圍繞確定的主題,鼓勵幼兒表達真實的生活感受和經驗,大膽提出想法觀點及問題,共同收集和制作布置墻飾所需的材料。
(四)墻飾內容要隨主題活動的發展不斷充實和調整。新的課程理念更為重視的是幼兒獲得知識經驗的過程,而不僅是一個簡單的結論,結果。那么,墻飾中展現的內容也應是活動不斷深入開展的過程,而不是幼兒作品的簡單堆砌,要使互動墻飾能夠促進并反映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關鍵在于墻飾應具有不斷深化的發展空間和清晰的內在發展脈絡。任何一面墻飾,在確定主題的同時教師就要設計出主題網絡,預想出創設怎樣的環境氛圍,開展哪些與主題相關的活動,怎樣使活動內容一步步不斷深化,從而促進幼兒關鍵經驗的建構。
(五)墻飾材料要來源于幼兒生活且便于更換。墻飾材料的選擇要豐富、要來源于幼兒的生活,除了包裝紙等精美的材料外,日常的廢舊材料,廢紙盒、易拉罐、海綿、樹枝、落葉、蛋殼等都可充分利用,應大量選擇幼兒自制的、收集的材料,并且可借助家長、社會的力量,充分挖掘社區資源,豐富墻飾內容。
總之,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對幼兒的影響雖是隱性的,卻是巨大的。幼兒園主題墻環境創設不再是強調“美化、綠化、凈化”等外在裝飾,也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手工勞動,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趨勢。我們應以幼兒發展的需要為目的,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共同創設幼兒所喜愛的與之產生互動的主題墻環境,使它對幼兒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產生隱性的影響。讓孩子成為主題墻飾的主人,盡力為幼兒創設富于變化、利于互動、便于交往、樂于體驗的環境;讓主題墻飾真正放射出絢麗多彩的光芒,成為孩子心中的渴望;讓主題墻飾伴隨著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2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