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慶生
(寧陽縣東莊鎮韓莊完小,山東 泰安 271415)
?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葛慶生
(寧陽縣東莊鎮韓莊完小,山東 泰安 271415)
摘要: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更好地實施創新教育,必須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入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學會探究、創新的技巧與方法,從而為他們的終生學習,不斷地創新打下牢固的基礎,使創新教育落到實處。
關鍵詞:問題意識;創新意識;創新教育
問題是啟動人們認識活動的啟動器和動力源,沒有問題就沒有人類的創造。在教學中,欲想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更好地實施創新教育,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入手,通過強烈的問題意識,驅使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學會探究、創新的技巧與方法,從而為他們的終生學習,不斷地創新打下牢固的基礎,使創新教育落到實處。能否有效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課改的成敗。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質疑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前提,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強烈的主體意識,力求做到學生的事學生自己辦,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課堂上,教師要靜下來,學生要動起來,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機會、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積極參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把整個教學過程變為教師指導之下,學生獨立思考,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自己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問題意識的重要已被廣大的教師接受,大部分的教師在上課也能運用問題來引課,來組織教學,但往往問題提的太直接,太突然,太簡單,給學生留下的思維空間太少,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當然能用問題引課或組織教學比直接講述要好。但筆者認為若能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將會更好。
如筆者在上“物質的鑒別”一課時,曾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拿出一杯無色透明的液體,叫學生針對這一杯液體提一些問題。結果學生馬上來了興趣,提出了很多問題:這是杯什么液體?它有氣味嗎?它是不是水?它是不是硫酸?它是不是單一的物體(純凈物)?它由哪些元素組成?它能喝嗎?它有味道嗎?……這樣不但活躍了教學氣氛又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選取有探索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索設計,如:討論提出研究方案,選取研究方案,搜索有關信息,進行典型的實驗……等等。如上面的這么多問題提出后,就抓住“它是不是水?”“它是不是硫酸?”等幾個問題進行探討展開教學。再如《分子的運動》一節教學時,根據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抓住其中之一“為什么能聞到香味?”展開教學,引發學生思考、分析,不難引入這樣的問題:物質是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構成的。
探索研究設計要求:⑴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要求教師精心設計類似科學研究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探索研究,教師重在點拔。⑵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學中要求學生主動探索,自我分析解決問題,自我發現解題規律,自我構建知識、問題、方法結構體系。⑶注重探索的科學性。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思維方法(類比、等效、移植等)和科學的研究方法來分析、解決問題,讓學生領悟科學探索、研究的魅力,體味創新活動的樂趣。
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真誠的愛心,以其愛心喚起學生的誠心、信心、責任心、使命感,一般說來,凡是師生關系良好的班級,學生的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高漲,喜歡跟著教師的思維去。因而是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與學生平等對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尊重學生的觀點、思路和方法,不搞一言堂,保證讓學生有良好的愉悅的心情,這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保證。
學生的總是意識培養,需要成功的支持。反復的解決問題的成功,能使他們形成積極進取的心態,堅定他們努力探究的意志。因此,我們在設計問題時要從小處入手,從容易辦到的地方入手,幫助學生不斷成功,從而使他們認清自己的創造潛能,激發他們主動研究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熱情,要高度重視學生的每一點成就,不論這種成就多么微小。要對他們的成功多肯定、多表揚、多鼓勵,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成功,都要細心發現,高度珍惜并及時給予鼓勵、支持,對學生的不足之處要采取寬容的態度,不要多加指責,只要不涉及社會理論道德就可以置之不問。
問題設置必須有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問題的內容必須針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集中性”是指問題必須相對集中于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指向性能使學生的學習精力集中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而不至于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筆者在設計《大氣壓》一節教學時,先做“紙片蓋住盛滿水的杯倒置能不掉下來。”“小試管能在盛水倒置的大試管中向上運動!”等幾個實驗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引出大氣壓后,又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大氣壓是怎樣產生的?大氣壓有多大?大氣壓的大小該如何測定?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不管怎樣,只要我們開動腦筋,更新教育觀念,為學習創設“心理安全”的環境,樹立“不惟書,不惟師”的思想,把提問權力還給學生,讓學生創造性的學習,保護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捕捉學生“智慧的火花”與靈感,必將能培養出具有思考強烈問題意識、有創造思維的人才。如此,才不負我們為師者實施創新教育的歷史使命。
作者簡介:葛慶生(1981-),男,漢族,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人,大專學歷。工作單位: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東莊鎮韓莊完小;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