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晶
(四川理工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
?
對于新時期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
林晶
(四川理工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
摘要:在新時期階段,黨中央高度重視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在全國范圍內的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工作中,非常優秀的成績已經在諸多方面取得。現如今,全球化的市場經濟、多元化的社會價值、持續實施的教育改革、思想文化藝術的跨國際交流把新的挑戰和發展擺在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前。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骨干,建設高校的輔導員隊伍是非常重要的。要解決輔導員隊伍建設所面臨著的問題,就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緊隨思想的潮流,從當今社會的現狀出發,使得輔導員隊伍的建設能夠持續地發展下去。
關鍵詞:新時期;輔導員;隊伍建設
對輔導員隊伍的建設,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建設的現實需要和客觀要求,即職業化和專業化。
國內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現實需要是職業化和專業化。現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更加繁重的工作、更加艱巨的任務和更加復雜的形勢,這些都是社會的多元化所導致。所以提高高校學生的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有效性已迫在眉睫,這同樣是一個高校學生工作所面臨的難題。當代95后大學生有著更加獨立的思想、個體的差異性,在此背景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工作,對輔導員來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只有確保輔導員首先勝任這一工作,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真正按照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促進大學生健康成才與全面發展。
高校輔導員待遇較低、工作內容繁重、人員機構不合理、隊伍流動性較大、班子穩定性不足等現象的出現,這與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與專業化的程度較低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現在的高校輔導員在學校被當做“萬金油”,什么都要會、什么事都要能做,這一工作實際恰恰忽視了輔導員工作應該具有的專業化與職業化。除了現在各高校都積極采取的提高輔導員待遇和改善科研環境的措施外;還要通過大力培育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來提高輔導員隊伍的個人素質和專業能力,使得輔導員的工作從累積時間、積累經驗到面向科學化和技術化的方向轉變,使從業人員把輔導員崗位當做事業的跳板和臨時職業的現狀,改為把輔導員崗位當做個人的事業來發展,才是更加重要的。
那么什么是專業化呢?符合相應專業標準、發展成熟并且具有一定地位的職業的發展過程就是專業化。它是用來評判某個職業的專業性質和發展狀況處在何種程度上的一個重要依據。輔導員崗位從一般職業轉向專門職業的動態過程是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專業特定的內涵與專業化的標準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意味著輔導員不僅僅是一種職業,而且還是一門專業。而職業化中的職業,是指社會的一部分人群經歷了社會職業的分工演化,從而固定工作的內容和服務的過程,最終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作業規范和作業水準,獲得較為穩定的收入水平。其中輔導員崗位也是由于社會分工而形成的,它是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的工作。輔導員職業化的一個重要要求是使輔導員崗位成為一個長期的正式職業則。①
(一) 輔導員隊伍結構的整體水平較低。
優化結構是輔導員隊伍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隊伍結構包括:學歷、職稱、性別和年齡結構。放眼輔導員隊伍的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隊伍過于年輕化。現今輔導員隊伍的組成中,那些剛研究生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工作時間也就兩三年。雖然那些年輕的輔導員有活力、有創意、有干勁,但因為年紀輕、工作時間短,缺乏經驗,閱歷淺,自身的某些方面都還需要完善與提高,才導致了在工作的開展中,出現的一些缺乏權威性的過失,以致于工作成效不佳。其次,職稱偏低。由于大部分高校輔導員工作年限不符合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條件,而且晉升機制也存在著不合理、不科學之處。所以年輕輔導員的路不好走,大多數都是助教職稱。
(二) 輔導員隊伍的角色定位和職業認同感存在問題。
人們做好工作,完成目標的心理基礎是職業認同感。推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重要因素便是職業認同感。同時輔導員的成就感、忠誠度和事業心會被它影響。輔導員崗位對從業者的要求較高、工作相對于一般崗位更辛苦,這種特性削弱了高校輔導員崗位對擇業者的吸引力。此外,對輔導員崗位的定位還有一些擇業者存在著不小的偏差。
像輔導員這樣的的骨干力量,是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同時,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實施者都是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很混亂。他們不僅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連本職之外的一些事務也要處理。輔導員整天都忙于很多瑣碎的工作中,因此他們成了學校管理工作中的“萬金油”。學生們無論發生什么事,都是首先向輔導員求助。這樣的工作量,使有的輔導員認為只做好學生工作就行,其他的工作都不重視甚至忽視,導致了光輔不導的現象產生。
(三) 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具有較低程度。
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專門職業訓練。如今,針對高校輔導員職業專業化的培訓體系還沒有形成,即便目前各高校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輔導員培訓方面,但是起到的只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大多數輔導員缺乏專門培訓,甚至有些輔導員從未學過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與服務、心理咨詢、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等方面的技能。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相應專業知識的缺乏,他們只能應付學生的一些日常事務管理與服務工作,對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心理咨詢、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等技術性的工作時就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學科建設上推動輔導員專業人才培養,整合相關學科,設立高校輔導員專業培養方向或者開展與高校輔導員工作有關的通識教育,開展輔導員專業領域的研究,使輔導員的學術支撐得到強化是非常必要的。
(一)構建全面的輔導員隊伍制度體系。
促進高校輔導員隊伍制度逐步走向發展和成熟的過程中,也是高校深化“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這一重大問題的思考與實踐的過程。根據隊伍自身特點,切合實際,作出恰當和科學的安排構建全面的制度體系,才能推動輔導員隊伍的持續發展。并且要遵循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才能確保政策的系統性與整體性,才能構建全面的輔導員隊伍制度體系。在職能定位、配置模式、隊伍結構、職務待遇安排、管理考評等方面都要精細設計、科學安排,力求在制度創新中體現輔導員發展的活力。
(二)構建輔導員隊伍的培養體系。
輔導員隊伍的建設是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需對當前輔導員的素質進行客觀地分析,以提升輔導員德才兼備的綜合素質能力為目標,要系統構建輔導員隊伍培養體系,優化開發輔導員人力資源,滿足輔導員培養的多元需求,重點在第一,系統研究培訓內容,要積極構建輔導員培訓體系,重點在加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培訓方式的吸引力和培訓設計的系統性,大力提高輔導員專業培訓的質量。第二,遵循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構建系統的輔導員工作研究機制,提高輔導員的育人能力。
(三)構建輔導員隊伍科學的發展體系。
首先,為了促進輔導員隊伍多樣化的發展,我們應通過開放和培育適應新時代要求的輔導員隊伍的培養機制。其次,要通過試點,創新培養平臺,促進輔導員優出。在輔導員隊伍健康發展的可行道路上應積極探索;在新時期的種種挑戰面前,須抓住機遇;在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總體思路上,應充分考慮到輔導員隊伍的流動性和穩定性。力爭改變輔導員崗位暫時性、過渡性的被動形式,進一步激發輔導員工作的熱情,以便切實地做好輔導員隊伍的職業生涯規劃。科學構建輔導員發展體系還需立足于時間,以創新的精神和改革的勇氣,積極推動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科學化構架、專業化培養和多樣化發展的探索之路。
注解:
① 陳潔:《新時期輔導員隊伍文化的內涵及其建設研究——以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為例》,《學術論壇》2011年第5期。
② 翁鐵慧:《專業化: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發展方向》,《解放日報》2008年1月17日。
參考文獻:
[1]馮剛等.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理論與實務[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陳立民.高校輔導員理論與實務[M].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
[3] 陳潔. 新時期輔導員隊伍文化的內涵及其建設研究——以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為例[J]. 學術論壇,2011(5)
[4]駱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在于思想掌握群眾[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9)
[5]陳熊輝.教育信息化:人的全面發展何以可能[J].電化教育研究,2012(6)
作者簡介:林晶(1986-),女,漢族,四川省自貢市人,助教,法學碩士,單位:四川理工學院黃嶺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