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孫重陽
【摘 要】根據我國制藥人才培養現狀,結合廣西師范大學制藥工程學科建設情況,具體指出其在培養方案制定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制藥工程專業 碩士 培養方案 問題 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C-0047-02
制藥工程專業學位是與醫藥工程領域任職資格關系密切的專業性學位,其從我國制藥工程的實際出發,為醫藥行業培養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自教育部2009年擴大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招收范圍以來,越來越多院校開始招收制藥工程領域碩士研究生。廣西師范大學化學與藥學學院審時度勢,結合自身資源、環境等優勢,于2015年首次招收全日制制藥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并制定了較為完整的培養方案。在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制定好培養方案是關鍵之一,然而這方面各院校大都還處在探索階段,故其中不乏不足之處。筆者以廣西師范大學為例,分析指出其在制藥工程專業碩士培養方案制定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革建議,希望對進一步完善學科建設,提高碩士培養質量等具有一定的啟發。
一、存在問題
(一)課程設置特色不足
制藥工程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反映當代制藥工程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水平,并突出層次高、知識寬、工程強等特點,因此課程設置上就要突出學科特色,具體表現在發揮資源優勢和突出工程碩士實踐應用兩個方面。分析廣西師范大學制藥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可以發現,必修課程集中在有機波譜學、藥物化學和有機合成化學等傳統的化學基礎理論課,未能結合學科發展,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開設一些前沿、有特色的課程。從課程內容上看,偏重傳統理論知識的傳授,工程應用的課程偏少,專業基礎課共5門課,只有制藥工藝1門是工程應用課程;專業選修課共9門,只有制藥設備與設計、藥物設計、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基礎等4門是工程應用課程,不能突出制藥工程專業學位碩士實踐應用性強的特色。
(二)教學方式傳統單一
廣西師范大學培養方案中主要采取“講解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小學課堂上,也是目前傳統教學中占主導地位的模式,其往往忽略了學生主體地位,學生積極性和參與度不夠,導致課堂效率低。講授法對于基礎知識理論的學習固然是必要的,但對于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尤其是對于其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言,并不適用。
(三)學位論文要求寬泛
學位論文是對碩士研究生的科學研究所進行的系統完整訓練,是培養其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衡量碩士研究生能否獲得學位的重要依據之一。廣西師范大學的培養方案中對于學位論文內容上的要求僅僅提出“體現本學科的先進性和前沿性,力求與國家、省的重大研究項目掛鉤,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研究項目接軌”,概括過于寬泛,對于學位論文的理論性、創新性、應用性以及提交形式未做詳細要求,沒有通過學位論文的選題和撰寫實現提升全日制制藥工程碩士研究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從而失去學位論文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二、改革建議
(一)整合優勢資源,優化課程設置
教學課程是制藥工程碩士教育的核心環節,為充分體現學校培養特色,培養有特色的制藥工程人才,應重新整合優勢資源,優化課程設置,使其最大限度地為培養全日制制藥工程碩士服務。廣西擁有豐富的藥用資源,是中國的四大藥材基地之一,若加上北部灣的海洋藥物資源,廣西的藥用資源位居全國首位。廣西師范大學化學與藥學學院已擁有一支專業化的制藥工程教學團隊和導師團隊,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導師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2人,同時還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和“國家級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因此,該校可在藥物、人才和實驗室資源優勢的基礎上進行重新整合,以化學、藥學、工程學為基礎,開設有特色的課程,培養有特色的人才。并根據學生興趣、教師個人特長以及企業人才需求等適當開設一些選修課程,以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
與工學碩士相比,工程碩士具有注重實踐應用的特點,因此學校應在原課程基礎上重新設置和調整,可以在專業基礎課中,工程應用課程增加到2門,專業選修課中,工程應用課程增加到5門,使之更為切近全日制制藥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從而有效提升其實踐能力。在課程內容上,也做相應調整,突出案例分析和實踐研究整合,做到理論性與應用性的有機結合,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特色鮮明的工程碩士。
(二)促進校企合作,豐富教學模式
鑒于工程碩士培養的特定性,目前國內均采用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的雙導師制。由于企業導師科研實踐經驗豐富,校內導師理論水平高,兩者合作相得益彰,從而能更好地提高制藥工程碩士培養質量。截至目前,廣西師范大學已經與20余家制藥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包括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三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天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并與其中5家企業合作建設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該校可制定嚴格的遴選機制從企業聘請優秀的技術人員作為企業導師,從而實現校企雙導師聯合培養。校內導師理論知識功底深厚、科研水平高;企業導師實踐能力強、市場嗅覺敏銳,他們共同擔負對學生的教育職責,各有側重。通過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校企導師的業績考核體系和激勵機制,明確其工作職責,可提高其教學效率,從而建立長久高效的培養模式。
在實際教學中,為突出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實踐性,應避免滿堂灌或填鴨式教學,可通過碩士生親身實踐、自主探究、運用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模式來提升教學效率。如在學習制藥設備與設計時,可以讓學生到企業中實地觀摩考察,并運用多媒體技術如三維仿真動畫,來增強其對儀器設備的直觀感知。課堂實踐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企業實際生產中的設備進行優化改進,從而增強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能力,強化問題解決意識,促進實踐與理論有效對接,為后期科研或生產奠定良好的基礎。總之,應不斷豐富教學模式,并通過有機結合、靈活運用,最終實現培養優秀制藥工程碩士的目的。
(三)規范學位論文,提升培養質量
全日制制藥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選題工作,必須在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其選題與工學碩士強調論文的學術性不同,要在有一定理論深度的基礎上突出實踐性、應用性。全日制工程碩士論文需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和應用價值,以聯合培養基地制藥技術開發與技術改造課題為主,形式不限于研究性論文,既可以是一個完整工程項目的課題研究,也可以是技術問題攻關,還可以是新工藝的研制與開發,或者是藥材、藥品質量標準、社會調查等。但無論以何種形式,都應該制定嚴格規范的標準,要求課題的研究背景明確、目標清楚、內容充實,體現出理論與實踐結合、創新和應用并重的學科特點。這樣嚴格規范的學位論文要求,才能更好地督促和指引碩士研究生努力提升自身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才能使學校提升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綜上所述,廣西師范大學化學與藥學學院在全日制制藥工程專業碩士學科建設的道路上,還剛剛起步,正處在摸索前進階段,固然難免不足之處,這也是從學科建設走向學科完善的必經過程。相信其能通過整合優勢資源,優化課程設置;促進校企合作,豐富培養模式;規范學位論文,提升培養質量等改革措施,進一步完善制藥工程專業碩士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李翠,仇昭君,唐燕輝.制藥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的實踐與認知[J].科技創新導報,2008(5)
[2]元英進,蔣建蘭,趙廣榮,邵維生.制藥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探索[J].藥學教育,2003(19)
[3]韓娜,張興祥,劉海輝,趙義平.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與改革[J].廣州化工,2015(2)
[4]蔡成濤,梁燕華,張雯.工程碩士研究生企業導師制度優化方法[J].科技創新導報,2015(4)
[5]顏雪明,肖新榮,譚倪.制藥工程專業建設實踐與發展[J].藥學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