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梅芬 李佳
【摘 要】對廣西10多所高校的100名外語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廣西高校的外語教師在使用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進行外語教學方面呈現出良好的勢頭,教師對于使用手機進行外語教學持積極的態(tài)度,但教師使用手機教學基本上還處于自發(fā)階段。基于調查結果,闡述廣西高校外語移動教學發(fā)展策略。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移動語言學習 外語教師 移動教學 調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C-0108-03
一、移動語言學習理論和相關研究
2000年由知名遠程教育專家Desmond Keegan博士撰寫、丁興富教授翻譯的《從遠程學習到電子學習再到移動學習》一文的刊登,引發(fā)了中國教育界對移動學習的關注和思考。Keegan博士把移動學習(m-learning)介紹為:“只要能夠實現其電話裝置的無線通信連接,無論在飛機場、在床上或在他們選擇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學習”。移動學習是一種通過諸如移動設備和無線網絡等無線技術傳播學習資料的方法,學習者只需接入網絡,學習可以在非固定時間、地點發(fā)生。全國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將移動學習定義為:“依托目前比較成熟的無線移動網絡、國際互聯網,以及多媒體技術,學生和教師通過利用目前較為普遍使用的無線設備(如手機、PDA、筆記本電腦等)來更為方便靈活地實現交互式教學活動,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無線設備和技術的特點滿足了語言學習中如聽說等技能訓練、人際交往互動、實踐應用知識等要求,創(chuàng)造了新的學習契機,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移動語言學習(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MALL),逐漸形成。移動語言學習關注移動技術在語言學習中的使用,是移動學習和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CALL)的結合體,增添了傳統語言課堂教學所不具備的許多可能性。
目前利用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進行語言學習在國內已經陸續(xù)展開。已有研究表明,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外語教學具有可行性,比如學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上安裝的QQ和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進行口語訓練。西部高校的學生也正在利用移動互聯網進行大學英語學習。然而,目前除了對于學習主體——學生的研究,高校外語教師對于移動教育基本工具和技術的掌握情況如何,少有專文探討,甚為遺憾。截至2015年11月,在中國知網上以“移動語言學習”為篇名的文獻只有43條,再以“教師”為關鍵詞進行二次檢索,則結果為零。可見目前移動語言學習的研究重心有失偏頗,忽視了對語言教師的調研。教師作為學校推進信息技術的重要主體,其態(tài)度與行為對手機移動教學的應用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研究高校的移動語言學習現狀的同時,調查外語教師在移動語言教學方面的情況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筆者所在的教改項目小組特別設計了問卷,以期通過了解廣西外語教師在將手機等移動終端用于教學方面的現狀,從而因地制宜地提出對外語教學的一些建議。這有賴于以下三個問題的解決:教師將手機等移動終端用于外語教學的現狀如何?教師如何使用手機進行教學外語?教師對基于手機的移動語言教學所持的態(tài)度如何?
(二)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廣西高校的外語教師。筆者利用參加區(qū)內外語學科學習交流的機會邀請與會教師,以及通過電子郵件郵寄問卷調查表的方式邀請各校外語教師參與問卷調查,包括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醫(yī)科大學、廣西財經學院、桂林理工大學、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等10多所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在內的100多名具有高級、副高級、中級和初級職稱的外語教師接受了問卷調查。
(三)調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問卷內容在參考王偉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從以下四個方面調查教師在將手機等移動終端用于外語教學方面的情況:一是教師態(tài)度;二是教師需求;三是移動教學約束性條件;四是綜合評價。共17道題,有多選和單選題,全都是封閉式問題。
(四)數據收集和分析
數據收集主要是由本項目組的老師利用與區(qū)內外語教師學習交流的機會完成,包括參加2014年11月在桂林舉辦的“中國外語微課大賽”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賽區(qū)啟動儀式暨微課設計與應用研討會,以及2014年12月在南寧舉辦的廣西翻譯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廣西外語學科建設暨翻譯研究論壇等。與會的教師以匿名的方式真實填寫學校情況、職稱、教齡等個人信息。此外,還通過電子郵件郵寄問卷的形式發(fā)放。一共發(fā)放問卷101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調查數據由筆者用SPSS18.0進行統計和分析。
三、結果和討論
在這100份有效問卷中,86%的外語教師來自本科院校,14%來自高職高專院校。其中,8%具高級職稱,17%具有副高級職稱,63%具有中級職稱,12%具有初級職稱。他們在問卷四個方面的回答情況如下:
(一)教師態(tài)度
1.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作為教學工具的接受傾向。調研顯示,89%的教師擁有智能手機,87%的教師擁有筆記本電腦,其他的移動設備包括平板電腦(45%)、MP3/MP4/MP5(41%)、電子詞典(31%)、kindle電子閱覽器(8%)。這說明智能手機已經逐漸超過傳統的手提電腦,以其小巧的設計和強大的集成功能,成為最主要的便攜式移動終端設備,而以往常被用于語言學習的MP3設備和電子詞典等工具,已經不太能滿足綜合化語言學習的需要。在這100名教師中,95人平時使用手機上網,只有5人不使用手機上網。說明作為上網工具,手機具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在使用手機時間方面,67%的教師在急需某些信息時使用,66%的教師在零散時間(如走路排隊等)使用,52%的教師在無聊發(fā)呆時使用,44%的教師在備課時使用,也有39%的教師在課間使用。說明教師已經意識到手機除作為即時通信工具外,其作為信息查找工具、學習工具、教輔工具的優(yōu)勢也日趨呈現。相比其他渠道而言,利用手機獲取資源更加方便快捷,不受時間和地點的約束,可以幫助教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將某些教學準備工作化整為零。
2.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作為教學工具的應用意向。調研顯示,對于“是否愿意嘗試利用移動終端輔助外語教學”,87%的教師表示“愿意”,認為“使用移動終端進行外語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外語學習興趣”;3%的教師表示“不愿意”,認為“移動終端會對授課過程形成干擾,更傾向于依靠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實施教學”。總體來說,教師對手機教學的接受傾向表現較為積極。接受調查的教師有超過九成為副教授職稱以下的年輕教師,此意向與年輕人樂意接受新事物、愿意嘗試新方法有很大的關系。
(二)教師需求
1.功能需求。如果移動終端與外語教學結合是趨勢,那么外語教師希望移動終端能夠實現怎樣的功能?調研發(fā)現,教師希望在手機上實現的功能前三位是“發(fā)布教學信息”(71%),“上傳教學資源”(69%)、“布置作業(yè)”(67%),也有部分老師希望借助手機課下給學生答疑和互動,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進行問卷調查和意見收集。此方面反映出課后教師對與學生交流的渴望,希望借助移動終端教學提高課堂反饋效率,并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內容需求。調研發(fā)現,外語教師最需要的三種內容是課文背景知識(75%)、聽力課本音頻(65%)、課前熱身活動(60%)及單詞(60%)。在外語教師看來,課文背景知識寬泛,單詞數量大,課前熱身活動及聽力音頻播放耗時長,而課堂時間卻有限,因此,外語教師更加希望將那些寬泛耗時的知識放在網絡上無限循環(huán)播放,讓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內集中講解精華內容,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習效果。
3.移動教學約束性條件。72%的老師認為信號差是影響使用手機上網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無線網絡信號覆蓋面不夠。另一方面是教師的手機設備跟不上,由于手機資費的壓力原因,有的老師只使用2G智能手機。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減少資費壓力,以免手機用戶因資費壓力產生對智能手機的恐懼和拒絕。
4.綜合評價。手機教學的最大優(yōu)點是可以隨時隨地教學,最大缺點是信號差,費用高。教學習慣很難改變、缺少移動教學的外語資源、缺少移動教學軟件所要求的硬件設備也是限制教師手機移動教學的主要因素。
關于對手機教學的建議,教師們的選項依次為:第一,建議開發(fā)配套的、免費的外語學習資源,如APP的應用,外語微課等(占79%);第二,認為移動教學應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占67%);第三,教師應掌握一定的移動教學策略(占64%);第四,教學產生的數據流量資費不宜過高(62%);第五,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占53%)。這反映出大部分老師擔心的仍是與手機教學相適應的資源建設問題,英語資源少、適合本校校情的資源更少,而且資源更新慢、有的資源制作水平不高,這是不少西部高校一直面臨的問題。再加上手機學習的資源不同于電腦學習的資源,具有特殊性,這類資源的制作也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
四、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
本研究隨機調查廣西區(qū)內高校各個級別的外語教師,他們在將手機等移動終端用于教學方面的回答,基本能夠反映目前廣西高校外語移動教學的總體情況,能夠回答之前提出的三個問題:
第一,教師將手機等移動終端用于外語教學的現狀。從調研可見,廣西高校的外語教師在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外語教學方面目前呈現出良好的勢頭。隨著移動教育在中國日漸流行,移動教育的理念也漸向語言教學領域滲透。隨著移動互聯網建設步伐的加快、校園局域網無線wifi和各運營商校園無線wifi的建成和完善,以及智能手機功能的升級換代和4G資費套餐價格的日趨走低,廣西高校外語教師已經開始自發(fā)地使用隨身攜帶的可接入移動互聯網的手機進行與教學有關的活動。
第二,教師使用手機進行外語教學的方式。從調研可見,目前廣西高校的外語教師用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外語教學基本上還處于自發(fā)的、按照個人意愿安排進行的階段。他們大多是根據手機的固有功能以及聯網后能實現的網絡功能,進行搜索信息、收集資料、即時通信等基本功能的使用,使用的場合也多為非正式課堂。2014年秋季以來,廣西10余所院校聯合倡議“無手機課堂”以來,越來越多的高校步入了整治課堂“低頭族”的行列,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外語教師將手機輔助外語教學的活動安排挪到了課外,作為補充學習資源、豐富第二課堂、督促學生學習的一種手段。
第三,教師對基于手機的移動語言教學所持的態(tài)度。接受問卷調查的大多數外語教師對于使用手機進行外語教學持積極態(tài)度。與東部發(fā)達地區(qū)相比,西部高校中移動語言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還很少,缺乏足夠的教學成功案例供他們效仿和參考,再加上教學任務重而導致移動語言教育理論學習缺乏,以及科研經費緊缺而造成資源建設速度緩慢。然而,根據教師們在問卷中反映出的積極態(tài)度,可以預測:隨著外語教學改革的深化和移動教育理念的繼續(xù)滲透,在移動終端功能更加強大以及移動語言學習資源更加完善等各方面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教師們極有可能積極地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進行更加系統的移動語言教學,推動西部高校移動語言教育研究與實踐的進程。
(二)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根據調查結果,課題組基本了解廣西外語教師在將手機等移動終端用于教學方面的現狀,這對于廣西高校今后的外語教學有如下啟示:
第一,建設適合移動終端學習的外語平臺,如外語微信訂閱號、公眾號,優(yōu)化現有教學資源。為了配合移動終端學習使用率的提高,應建設真正適用、實用、好用的學習資源,如小流量網頁、音頻、視頻片段,以便老師和學生隨時隨地無障礙獲取。把手機作為英語學習的工具,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于發(fā)動學生加入資源建設活動,如讓學生共享他們收集的高質量資源,讓高水平的學生制作一些英語視頻等,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為教師節(jié)省搜集建設資源的時間。
第二,建設強有力支持的“云”后臺。移動教學離不開“云”技術的支持,因為所有的計算都在“云”端,而移動設備僅僅是“云”端計算后顯示的圖像或聲音內容而已。只有在校園網內部的“云”支持下,移動設備在教學中才變得有用。除了校園網“云”平臺外,一些免費的公共“云”平臺也可以讓學生在連不上校園網的地方方便用資源,比如大型網站提供的云盤等,以及網絡上提供的便利教學的云服務,如問卷星等。
第三,加強教師培訓,轉變觀念,吸引學校管理者、教師樂于嘗試移動教學。一方面,通過培訓,提高管理者、教師對移動教學的認識,逐步認同手機移動教學;另一方面,加強案例宣傳,將應用推廣與技術、培訓服務相結合,讓教師樂于嘗試手機移動教學,推進移動教學的發(fā)展。同時,輔以獎勵機制,激發(fā)教師教學改革和教研的熱情,推廣新興高效的語言學習方式。
第四,提高教師整合教學資源和使用教育技術的能力。教師處于教學一線,應該過“技術”關,掌握相應的教育技術,在授業(yè)解惑以外,還應能獨自制作整合一些教學資源。特別是在經濟欠發(fā)達的西部地區(qū),要制作適合本人、本班、本校的學習資源,讓英語資源“接地氣”。現在的外語教師已不能滿足于掌握制作PPT技術,而應跟隨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制作出適合在移動設備上使用的新的資源,如微課、慕課。從2013年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舉辦開始,全國、各省市、各學校相繼組織了微課比賽,而外語學科方面,2014年起舉辦了中國外語微課大賽。這些微課比賽促進了外語教師整合教學資源和使用教育技術的能力。
第五,充分發(fā)揮年輕教師的優(yōu)勢,讓他們成為移動教學改革的主力軍。隨著高校擴招,外語教師需求的擴大,外語學科中最活躍的要數那些樂于嘗試新事物的年輕教師。他們有的是年輕的學者,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有的是教學好手,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正如同這次調查的對象,絕大多數都是年輕教師。他們接受新知識、學習新技術的能力更強,出于晉升等各種原因從事教學科研的動力更大,是在移動語言學習改革實踐中可以依靠的一支隊伍。
由于人力、時間的限制,本調查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毋庸置疑的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通信資費的降低、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移動教學是未來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將成為網絡時代“教、學、研”三位一體的一種新技術。
【參考文獻】
[1]Desmond Keegan.從遠程學習到電子學習再到移動學習[J].開放教育研究,2000(5)
[2]王建華,李晶,張瓏.移動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24
[3]翁克山,李青.移動語言學習概論[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
[4]李佳.基于智能手機即時通信的大學英語口語訓練模式探索[J].高教論壇,2014(10)
[5]李佳,鄧桂東.西部高校基于移動終端的大學英語學習現狀調查和啟示——以廣西大學為例[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
[6]王偉.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系統模型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