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陸健 陳金玲
【摘 要】借助案例分析,基于語篇教學探究提高小學英語課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過渡、課文呈現、操練鞏固等教學過程中教師話語的邏輯性,以有效提高語篇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語篇教學 小學英語 教師話語 邏輯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C-0111-03
語篇教學強調教學設計的整體性,學生接觸到的是在語境中出現的完整的語言,而不是破碎的單詞和語句,由此在語篇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要保證教學的整體性,連貫和銜接是關鍵。進一步而言,語篇的連貫在于課堂教師話語在語義上的邏輯連接。而教師的課堂話語不僅是組織完成教學任務的用語,更是學生獲得的最直接有效的語言輸入。邏輯性強的教師話語,容易讓學生接受信服,提高可理解性語言輸入的質和量,更有助于語篇教學目標的達成。
一、邏輯性的教師課堂話語對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促進作用
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7歲到11、12歲是“具體運算階段”,兒童認知發(fā)展最典型的標志是能夠進行有邏輯的思考活動,具體生活經驗對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有很大影響。也就是說,小學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對具體事務進行邏輯思考的能力。現行的小學英語教材故事性很強,內容基本都是圍繞幾個固定的主人公編寫的,并且與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聯(lián)系密切。教材中的任一語篇或長或短都是一個完整的語義整體,具有明顯的話題功能。語篇中的文字都有邏輯銜接。在語篇教學中無論是組織教學,還是呈現和講解語言知識,還是與學生一起進行話題討論,教師的話語都應該具有邏輯性。
語篇教學強調圍繞主線設計整體的教學活動。各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語具有邏輯性則能使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學流程自然順暢。語篇解讀過程中邏輯性話語會幫助小學生進行有邏輯的思考活動,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逐層地理解語篇內容,建構知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語言輸入的可理解性。教學過程中承載的目標語言自然也就獲得更多的輸入。在鞏固拓展的輸出教學中,會出現超越學生水平的一些“i+1”的知識,此時合乎邏輯的教學設計,加上語義連貫的邏輯話語,則有助于輸出的順暢。從輸入到輸出,邏輯性強的教師話語必然能使整個教學渾然一體。極大地促進語篇教學的效果。
二、課堂實錄和分析
小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著不同的作用。如果課堂話語的使用與課堂教學目的吻合,那么就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學習機會。因此,教師應根據各個教學活動的目的來使用不同的課堂話語。下面將以幾個來自近兩年小學英語一線教師的課堂案例,分別對教師的課堂導入話語、環(huán)節(jié)過渡話語、課文呈現話語、操練鞏固話語的邏輯性進行分析。
(一)邏輯性的課堂導入話語,使課題引出順理成章。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話語起著吸引學生的興趣、激活已知、溝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的作用。進入語篇前的導入熱身,教師的話語是否具有邏輯性則關聯(lián)著本課教學主題是否能夠順理成章地引出。
【課例1】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的三年級“At the zoo”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先用圖片以快看快說的形式分別讓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動物panda monkey tiger elephant pig bear parrot cat dog,同時處理教讀新詞giraffe。然后在一張PPT上出示所有的動物圖片,繼續(xù)下面導入的教學:
T:(PPT同時出示以上動物的圖片)And,look,what are they?
Ss:They are animals.
T:Yes,They are...
TSs:Animals.
T:Oh,where are the animals?
(學生思考)
T:Are they at the school?
Ss:No.
T:Oh,where are the animals?
(有學生舉手)
T:You,please.
S1:They are zoo.T:Oh,they are-
S1:Zoo.
T:At the zoo.At the-
S1:Zoo.
T:OK.At the zoo.
S1:At the zoo.
T:And who else?Where are the animals?
S2:At the zoo.
T:At the zoo.Well done.So boys and girls,they are-
TSs:At the zoo.
T:Very good.So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3 At the zoo.(板書課題并教學生讀)
【話語分析】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會用英語表達許多的動物,對animal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案例是一個簡單的導入,大約3分鐘。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并沒有開門見山直入課題At the zoo,而是讓學生先充分回憶已經學過的動物的知識,并在已有的認知水平上,以舊帶新,學習新單詞giraffe。接著利用PPT同時出示動物的圖片,讓學生感知今天將要學習的內容與動物有關,再提問Where are the animals?自然地導出了課題At the zoo。該教師的課堂話語簡潔清晰,邏輯性很強,以舊帶新,自然引入,整個課堂導入過程順理成章。
(二)邏輯性的環(huán)節(jié)過渡話語,使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要能突出語篇教學的整體性特征,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語起著關鍵的作用。具有邏輯性的過渡話語讓教學各環(huán)節(jié)銜接自然流暢,承前啟后,環(huán)環(huán)相扣。但在一些課堂中,教師卻沒有關注過渡話語的邏輯。
【課例2】一位教師在進行“I like football”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感知和簡單地操練了將要學習的新語言點:like football.I dont like football.隨后進入語篇教學,過渡環(huán)節(jié)的話語如下:
T:OK,boys and girls.Today,lets come to(一面板書一面說)Module 3 Unit 1 I like football.Together.I like football. 今天我們來學習喜歡或不喜歡某種體育項目。And we have some sport teams for classmates sport meeting.接下來要為班級微型體育運用會選拔人才。我們先了解你們喜歡或不喜歡某種體育項目。Ok?
Ss:OK.
T:First,please watch TV.看看盼盼都喜歡那些體育項目,看看他是怎么說的。(播放動畫)
T:盼盼都喜歡那些體育運動啊?OK,now,you are Panpan.Who can try?You,please.
S1:I like football.
T:(教讀)Football.I like football. Follow me,together.
Ss:Football.I like football.
【話語分析】在這個課例中,教師呈現課題“I like football”后說:“今天我們來學習喜歡或不喜歡某種體育項目。And we have some sport teams for class sport meeting.接下來要為班級微型體育運用會選拔人才。我們先了解你們喜歡或不喜歡某種體育項目。OK?”這里的語言似乎還是合乎邏輯的,孩子們齊聲回答“OK”。孩子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按照正常的邏輯思維,應該是心里已經在躍躍欲試,想著自己喜歡什么體育運動。但教師在這幾句話過渡之后緊接著卻是讓學生看教學視頻并問“盼盼都喜歡哪些體育項目,看看他是怎么說的”,從而進入正文語篇的學習,運動會的事沒了下文。于是孩子們的思維活動被硬生生地打斷了,心里還會覺得老師為班級選拔人才是假的。顯然教師在進入語篇正文教學活動的過渡話語缺乏了邏輯性,讓人覺得教師鋪墊的這幾句話很隨意,沒有起到承前啟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作用。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被動地進入另一活動的思考,也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認知發(fā)展。
(三)邏輯性的語篇解讀話語,使語篇教學完整連貫。語篇本身的文字都是具有邏輯連接的,教師在與學生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應該依托語篇內容有邏輯,有層次地進行語篇解讀,學生就能夠緊跟教師的步驟逐步深入地把握語篇中的語言信息,理解語言文字的語義和語用。但如果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只是按照預設好的教學設計開展教學沒有注意話語的邏輯,會使語篇的完整性受到影響 。
【課例3】這是一位教師在教學 “My Favorite Season”的活動片段。
教師在進行了與天氣、季節(jié)等與新授課內容相關的導入和背景介紹后,帶著問題進入語篇解讀:
T:What will they draw?Now listen.You can watch and get the answer.What will they draw?Lets have a look.(播放課文錄像)
T:OK,can you get the answer? What will they draw?What will they draw?The hole class tell me what will they draw?
S:They draw winter and spring.
T:Ha?!
S:They draw winter and spring.
T:Winter and spring they are the --
TS:seasons.
T:Ohlook Mr Jones say:(播放課文錄像)Four seasons.Today we will draw the seasons.)
T:So,today will draw ---will draw---
T S: the seasons.
T:Yes,you are right.(拿單詞卡教讀seasons.)
T:Do you know season?
S:Yes.
T: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S:Four.(回答得很大聲很肯定)
T:And Mr Jones play a music to them.Would you like to listen.
(播放音樂The four seasons,學生欣賞)
T:OK,its about the four seasons. So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話語分析】在這個案例中,教師未能有效地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與學生進行互動,導致教學層次顯得混亂,從而缺乏邏輯性。在文本解讀之初,教師提出第一個問題:“What will they draw?”學生根據圖片內容直接回答“winter and spring”,這是因為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活動是處于“具體運算階段”,所以學生沒有按照教師的預期回答“seasons”。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說出了“seasons”的答案。教師進行了教讀。隨后教師又問了第二個問題:“Do you know season?”這個問題顯然不合邏輯,從教師的教學可以看出,season是本課新授詞。但是從課堂看,學生顯然已經明白該詞的意思,教師的話語還停留在強調該詞的教學上,沒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逐步推進語篇的理解。另外,本片段中的最后一個問題“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也是重復教學,顯然是按照預設好的教學設計進行,忽略了學生的認知情況,導致教師話語邏輯性不強,語篇的整體性理解受到了影響。
(四)邏輯性的操練鞏固話語,使輸出活動有序進行。語篇閱讀后的輸出活動仍然是整個語篇教學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輸出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應在教材的基礎上走出教材,進行一定的拓展活動,學生可能會接觸到一些略高于當前認知水平的知識,這個時候邏輯性的話語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能在教師的邏輯性的話語指導下完成活動任務,建構新的知識,有序地進行輸出活動。
【課例4】以下是一位老師教授“I have a pen pal”的片段。該教師是借班教學,學生沒有用過該版本的教材。教師在解讀完文本,是這樣從課內走向課外的:
T:So there are four/two clubs and two hobbies for you to choose.I wonder what do you want.Tell me your choice.看完這四個notice,whats your choice?Use the sentences“I like …Im going to call/join…”to practice.
(學生根據課本內容進行操練)
T:Ok,some say they dont like these clubs.I have another choice for you.There is another notice on the board,thats the cooking club.So this time you can read this notice on the board(每個學生手上都拿到這張資料)try to finish this cooking club(指著資料)。This ad is for the cooking club,so try to read and finish the blanks.Try to understand what it says on this ad.of the cooking club.
(學生閱讀并填寫)
T:Now lets say it(讀資料上的短文)“Do you like food.Do you like cooking?Join us….”(個別、集體檢測學生完成的情況)
T:So this is a cooking club.Who likes cooking?Yeah,(指著一個學生)I know you like cooking,so you can go to the cooking club.
T:Now if you want to write your notice,we can do like this(指著屏幕)First of all,try to write a title. Understand?Then write your body(正文)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how to contact with you.怎么跟你聯(lián)系。 Understand?So this time youre going to write your own notice.For example,my notice(出示范例):…(并讀教師自己的范例)
T:Try to write down your notice.
(4分鐘)
T:Who can come here and share with us.Were going to put it on the notice board.。
接著是學生展示活動。
【話語分析】課堂操練鞏固活動的目的主要是促進學生輸出。這是一節(jié)讀寫課。該教師的鞏固拓展活動有讀有寫,從課內到課外,首先是就課本內容,進行操練,愛好什么,喜歡加入哪個俱樂部。談論完課本內容后,教師的轉折話語是Ok,some say they dont like these clubs. I have another choice for you.這樣很自然地教師增加了一個“烹調”俱樂部讓學生閱讀填空。其實也是仿寫的一個例子,但較簡單,只是填空,難度不大,大部分學生完成得較好。隨后教師用一句話Now if you want to write your notice,we can do like this轉入難度稍大的寫的活動。示范講解步驟和要求后,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整個鞏固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的話語很有邏輯性,每個指令清晰明確,不拖泥帶水。任務由易而難,教師適當增加的新內容也沒有阻礙教學活動,恰好處于“i+1”的程度。在這中間教師話語的邏輯性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提高小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邏輯性的建議
(一)找到切入點,以舊帶新,自然引入,提高教師課堂導入話語的邏輯性。導入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使新授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之間建立有效的聯(lián)系。教師的任務就是根據語篇內容找準切入點,幫助學生提取舊知,在復習的過程中,有目的地把舊知與語篇的切入點匹配起來,在舊知與新知之間有效地建立聯(lián)系,順理成章地導入新課。在自然的導入過程中教師的話語連貫而有邏輯。
(二)分析教材,抓住關聯(lián),提高教師環(huán)節(jié)過渡話語的邏輯性。邏輯性強的過渡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緊密,課堂教學環(huán)環(huán)相扣自然流暢,也是整體性語篇教學的關鍵。在考慮環(huán)節(jié)過渡語時,要分析教材中所包含的邏輯內容,這是教材的編寫者們在編寫教材時曾經考慮過的,有些是直接以文字的形式出現,有些則隱含在課本插圖中。找到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再串聯(lián)起來,可以用陳述句,也可以用設置懸念的疑問句來過渡。
(三)圍繞主題,解讀語篇,提高教師課文呈現話語的邏輯性。語篇作為話語分析的核心內容之一,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整體性和連貫性。課文呈現過程中,語篇的解讀重在“解”,解釋語篇內容,解釋語義,解釋語用。語篇解讀的主要對象不是語音、語法和詞匯,而是話題和功能。獲取語言信息就是最基本的要求。圍繞語篇主題有邏輯有層次地連貫解讀文本,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則能有效提高文本理解的效果,從而提高語篇教學的效果。
(四)明確指令,調動學生,提高教師鞏固拓展話語的邏輯性。鞏固拓展環(huán)節(jié)屬于輸出活動,小學英語課堂輸出活動的成效與教師的活動指令有緊密的聯(lián)系。教師指令語必須富有邏輯。教師的指令應該是簡潔清晰,學生易于明白指令并按要求有條不紊地進行活動。輸出活動走出語篇,但仍應該圍繞主題來設計,設計活動有層次,由淺入深,適當增加難度,以達到鞏固拓展的目的。
好的教學要有好的設計,但好的設計更需要教師好的語言來展示。小學英語教師富有邏輯的話語不僅能使語篇教學事半功倍,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和表達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彭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程曉堂.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3]程曉堂.英語教師課堂話語的邏輯性與連貫性[J].基礎英語教育,2008(12)
[4]靈智丹.關于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的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