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城
(永春第一中學 福建 泉州 362600)
摘 要:作為高中階段的基礎課程,數學學科是目前教學改革的重要部分。探究式教學方法近些年來逐漸被關注,在教學改革的推動下,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逐漸成為了學者們研究的焦點問題。
關鍵詞: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220-01
高中數學課堂非常適合引入探究式教學模式,這個階段學生們的思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完全可以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數學原本就是一門研究型學科,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教會學生利用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既然如此,何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充分挖掘出他們的潛能,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
一、設立目標,創設情境,激發探索
讓學生在活潑、生動的情境中學習,是促進學生學習效率與興趣的有效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創建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回歸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引入了探究教學法之后,數學教學情境的創建必然要具備探究性,學生在探究式的教學情境中,思維能夠更加活躍,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情景教學的優勢,激發高中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為他們營造一個樂學、趣學的思維環境。
比如:進行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教學,可以進行以下情境的創建:
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動畫課件——唐僧師徒取經回來之后,豬八戒回到了高老莊開了一家高老莊連鎖餐飲公司,但是由于經濟不景氣,需要大量資金進行周轉,于是他向大師兄求助:“猴哥,我的餐廳需要一些資金進行周轉,您能不能借給我3000萬周轉呢?”悟空回答:“咱來這關系,不說借的事,就這樣吧,我從今天開始每天給你100萬,但是你第一天要給我1元,第二天要給我2元,第三天給4元,接著以后每一天都要是前一天的2倍,你覺得如何?”八戒想了想:第一天給他1元,他給我100萬,第二天我給他2元,我還是有100萬,這樣想是合適的呀,但是這猴子每次都要算計我,聽說這個班級的學生本事很大,我向你們求助以下,你們能不能幫我算一下這筆賬,看我要不要答應這猴子的建議?”
這是一個將等差數列融入到實際問題中的情境,教師巧妙的將趣味性的故事融入了教學情境中,能有效技法學生的學習欲望,并主動投入到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最終得出答案:
豬八戒收入的錢數:100*30=3000萬元
豬八戒支出的錢數:1+2+22+23……229=?
這個錢數怎么算呢?同學們又發現1,2,22,…229,是一個以1為首項,以2為公比的等差數列,這恰好就是求其前30項的和,這就是我們這節課需要探究的問題。
二、緊扣主題,提出猜想,重視探究
在開展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既要給學生預留空間進行自主探究,又要合理的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能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能夠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將目標問題化、問題設疑化、過程討論化,同時教師要注意例題的設計應該階段性、階梯式的,要從學生的思維特點入手,預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幫助他們自主探究,自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綜合能力。
比如:在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學中,先讓學生觀察熟悉的圖片,比如操場的跑道,單杠雙杠,旗桿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把地面抽象成平面,把“跑道白線”,“旗桿”,“單杠”抽象成直線,請先獨立嘗試思考以下兩個問題,然后將自己思考的結果與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后,請回答下列問題形成統一答案。
1、直線與平面的交點個數有幾種情況?
2、直線與平面分別有哪幾種位置關系?
教師通過合理的設疑,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接著組建探究小組,要求他們自己觀察和總結答案,思考除了除了以上幾種情況,直線與平面之間還存在什么位置關系?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開始積極思考、分析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數學語言組織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三、突出重點,探究交流,引導探究
教學過程是教學活動實施效果的集中體現,反映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和認知能力,因此教師要優化教學過程,保證教學活動實施的流暢性和可操作性,既可以節約教學時間,又為教學活動的成功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優化,可以采取“問題導入——討論交流——結果歸納——反饋鞏固——形成定論”的教學模式,展開小組探究式教學活動。用數學方法論的觀點 看待數學內容、數學方法,就要著重研究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方法, 側重形成數學概念的認識過程的分析,啟發人們的創造性思維,探討和研究尋找真理、發現真理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貫徹數學方法論,是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的重要渠道。具體舉措有: 一是歸納、演繹探究;二是比較、類比探究;三是觀察、實踐探究;四是假設、猜想探究, 等等。在課堂上我們應直入主題,以問題驅動,引導受教育者積極思考,共同解決問題,問題步步深入,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形成質疑精神,并共同參與其過程,整個教學過程遵循學生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多角度的思考,使得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探究教學模式,是符合學生思維特點,回歸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有效教學手段,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該積極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普及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史寧中.《數學課程標準》的若干思考[J].數學通報.2011(05)
[2] 寧連華.數學探究教學設計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2(04)
[3] 黃 翔,李開慧.關于數學課程的情境化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