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春苗,胡耀華
(海南省中醫院檢驗科,海南 海口 570203)
·經驗交流·
婦產科門診患者陰道分泌物檢查結果分析
符春苗,胡耀華
(海南省中醫院檢驗科,海南 海口 570203)
目的 了解近年來女性陰道感染狀況。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來海南省中醫院接受檢查的240例婦產科門診患者的陰道分泌物標本,按照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對其進行常規檢查、清潔度檢查以及病原體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分析統計患者的感染狀況。結果240例婦產科門診患者共檢出真菌71例,陰道滴蟲37例;中年女性的陰道感染率為53.7%(66/123),明顯高于青年女性的39.7%(31/123),中青年女性的陰道感染率為48.3%(97/201),明顯高于老年女性的28.2%(11/39),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一年中以7~9月份發生率最高,達61.7%(58/94),分別與1~3月的25.0%(8/32)和10~12月份的33.9%(19/56)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陰道分泌物檢查中Ⅲ~Ⅳ度清潔度者195例,占81.2%。結論陰道病原體感染情況在女性中比較普遍,與年齡、季節明顯相關。
陰道感染;陰道分泌物;陰道分泌物檢查;病原體
陰道分泌物常被稱為白帶,其主要是由陰道滲出物、宮頸腺體的分泌物以及少量子宮內膜的分泌物等構成。一般來講,正常白帶應為白色或乳白色、透明、絮狀、略帶腥味(或無味)以及黏性的分泌物。白帶的多少與女性自身機體內雌孕激素有很大關系,且會隨著月經周期而出現一定變化。陰道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婦科病癥,其會對患者及嬰兒造成嚴重影響。特別是真菌性陰道炎以及由厭氧菌感染引發的宮頸炎、陰道炎等,在近年來的發病概率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1]。臨床上最常用的檢查方法是對婦女的陰道分泌物進行檢查,這種檢查方式可以直接反映出女性是否存在陰道炎以及感染的情況,同時也是診療陰道感染最為重要的依據。本文對近一年來在海南省中醫院接受檢查的婦產科門診患者的陰道分泌物檢查標本進行回顧性分析,以了解我院婦科門診患者陰道感染狀況的臨床特征。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來海南省中醫院接受檢查的240例婦產科門診患者的陰道分泌物檢查標本作為研究對象,受檢者年齡20~66歲,平均(35.2±2.1)歲;其中20~34歲78例,35~54歲123例,55歲及以上39例;4~6月份58例,7~9月份56例,10~12月份94例,1~3月份32例。所有標本均由專業醫務采集人員采用消毒棉簽取自陰道深處部位或者是陰道穹窿后部、宮頸處,并將采集完的標本放置在無菌的生理鹽水試管當中。排除標準:在分泌物采樣前24 h內發生性交、盆浴、陰道清洗以及局部用藥的標本。
1.2 檢驗儀器 采用光學顯微鏡,檢查試劑采用革蘭染液、復方瑞特染色劑以及生理鹽水、氫氧化鉀溶液等[2]。
1.3 方法 婦科醫生將采集到的陰道分泌物標本依據采集量滴加生理鹽水,并將其放置在40×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如果使用濕片法分辨度較差的話,則要等涂片干燥之后),用革蘭染液染色后放置在100×倍顯微鏡下觀察。統計婦產科門診患者的白細胞、上皮細胞、桿菌及球菌的數量以及分布情況。
1.4 評價標準
1.4.1 陰道清潔評定標準 依據高倍鏡下陰道清潔度的評定標準:大量陰道桿菌和上皮細胞,白細胞的指標在0~5/HP之間則可評判為I度;中等量陰道桿菌和上皮細胞,白細胞的指標在6~15/HP之間的則可評判為Ⅱ度;Ⅰ~Ⅱ度為正常。少量陰道桿菌和上皮細胞,雜菌較多,白細胞的指標在16~30/HP之間的則可評判為Ⅲ度;無陰道桿菌有少量上皮細胞、大量雜菌,白細胞的指標超過了30/HP則可評判為Ⅳ度[3]。
1.4.2 陰道感染判定標準 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查中發現大量桿菌將其脫落的上皮細胞覆蓋、且線索細胞的邊界模糊(一般呈現出鋸齒狀)的核異質細胞或病理細胞,以找到真菌孢子或滴蟲為陰道感染的陽性判定標準。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年齡女性陰道感染情況比較 本組受檢者中共有108例出現陰道感染情況,其中以中青年女性(20~54歲)陰道感染的發生概率[48.3%,(97/201)]最高,老年女性最低[28.2%,(11/39)],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女性陰道感染情況比較[例(%)]
2.2 不同季節陰道炎發生情況比較 一年中以7~9月份發生率最高,1~3月份最低,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季節陰道炎發生情況比較[例(%)]
2.3 女性陰道清潔度分布情況 陰道清潔度為Ⅰ~Ⅱ度者45例,Ⅲ度者176例,Ⅳ度者19例。
陰道炎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婦科感染性病癥,其主要是由于陰道受到真菌、滴蟲、加德納菌以及其他非特異性病菌感染導致的[4]。主要臨床癥狀是分泌物增多以及外陰瘙癢,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為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在240例陰道分泌物樣本中共發現108例患者出現了陰道感染現象,占總數的45%,通過與沈穎等[5]的研究對比發現,陰道清潔度在Ⅰ~Ⅱ度的女性比例有所減少,但陰道感染的概率要高出許多(尤其是真菌感染),推斷這可能與海南的悶熱潮濕等因素有關。
分析中我們還發現,不同病原體感染的陰道分泌物會出現略微不同的外觀,比如說滴蟲性陰道炎的陰道分泌物增多呈現泡沫狀;細菌混合性陰道炎的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膿性,分泌物有腥臭味;真菌性陰道炎的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豆腐渣狀[6]。從而造成陰道分泌物的檢查中,檢驗技師的主觀性較強,不同的檢驗師判斷標準差異明顯。因此,臨床檢驗應仔細觀察,規范檢測方法以及判斷標準,嚴格遵守臨床檢驗操作規程,以便提供更加準確的檢測結果。
統計分析顯示,7~9月份組感染率(61.7%)分別與1~3月份組(25.0%)、4~6月份組(39.7%)和10~12月份組(33.9%)比較,秋季感染率明顯升高;中年女性的陰道感染率為53.7%,明顯高于青年女性的39.7%,中青年女性的陰道感染率為48.3%,明顯高于老年女性的28.2%。說明陰道感染的發生概率與季節、年齡等存在較大關系,尤其是真菌性陰道炎,這種現象體現得更為明顯,與王輝等[7]的研究結論具有相似性。
近年來,因臨床醫學上各類抗生素、激素、免疫類藥物的大量使用以及女性衛生用品的質量隱患使得陰道炎的感染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除此之外,因為陰道炎的復發性極強,且與盆腔炎、宮外孕[8]、術后感染以及輸卵管炎等病癥密切相關。因此,要想做好預防陰道感染的工作就要從其感染根源入手,高度重視經期的衛生狀況、性行為的衛生度,并定時進行陰道分泌物檢查,可以對許多陰道感染性疾病起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1]歐陽慶.婦科陰道分泌物檢查和其感染狀況的臨床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10):1315-1316.
[2]周衛萍.500例婦科陰道分泌物檢查及其感染情況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7,4(4):283-284.
[3]劉青,樊冰.568例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查及病因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7(22):2476-2477.
[4]張秋菊,趙德華,賈莉婷.31 848例陰道分泌物檢查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2):2886-2887.
[5]沈穎.2784例陰道分泌物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 (6):179-180.
[6]王潭楓,席云.陰道分泌物酵母樣真菌分離培養及其藥敏的臨床價值[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2,21(6):531.
[7]王輝.18503例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查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29(11):1042.
[8]胡曉波.臨床檢驗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37.
R711.72
B
1003—6350(2016)04—0646—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6.04.046
2015-8-25)
符春苗。E-mail:665813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