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晗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實驗高級中學,廣東 汕頭 515800)
信息技術翻轉課堂中的學習任務單設計
林晗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實驗高級中學,廣東 汕頭 515800)
在信息技術翻轉課堂中,引入學習任務單能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一個有力的支架。本文首先厘清了學習任務單的基本結構,進而調查討論學習任務單可應用的形式,并在此基礎上詳細說明學習任務單各部分的設計方法,最后依據信息技術課不同課型以及每節課不同教學環節的特點,討論了設計學習任務單的側重點。
學習任務單;翻轉課堂;信息技術
在信息技術翻轉課堂中,引入學習任務單能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一個有力的支架,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使信息技術課堂中常用的任務驅動教學法更有效地實施。要使學習任務單在信息技術翻轉課堂中發揮其理想的作用,厘清其基本結構,明確各部分的設計要點和在不同課型中的設計側重點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學習任務單的界定
學習任務單是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綜合設計,用以輔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內容、高效利用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及與同伴交流的工具,其不只是對教材的編撰或知識點測評,且使用的主體是學生。
(二)學習任務單的基本結構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究提煉以及幾輪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修正,筆者最終總結出面向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任務單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學習指南、學習內容和反思評測三個部分。
學習指南作為學習任務單的第一部分,是讓學生明確所要學習的目標和內容,對學習活動和學習方法有一個宏觀的預知。其中,課題是該課時教學活動的學習主題[1],要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對教學課時進行定位。且學習目標不是該節課的教學目標,不應該將三維教學目標直接“丟”給學生,而應該對教學目標進行精練,表述要簡單明了、可操作性強。學習指導部分,則應包括合適的、先進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建議,并預告后續的學習活動。

圖1 學習任務單的基本結構
學習內容是學習任務單的核心部分,由任務清單和支持資源兩部分內容組成。由于信息技術課中多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法,使用任務清單能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以問題的形式呈現任務,可更好地驅動和指導學生學習。而支持資源要準確精簡,且可以從學生學習的流暢性和便利性出發,與任務并排出現,不必分部分先列舉所有的任務再提供資源內容。
反思評測應包括知識測試、問題記錄、學習反思和學習評價四個內容。若僅有知識點掌握測驗,則無法全面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利于以評價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讓學生記錄下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將問題帶到集體中討論交流,也有助于突破重難點知識,深化所學內容。此外,讓學生回想反思在學習中的經驗、方法和不足,在課堂中分享能給學生帶來成就感,也是給教師最好的關于學習情況的反饋。
(三)學習任務單的形式
有研究者將學習任務單的形式規定為一套表單[2]。對于學習任務單以何種形式呈現,教師和學生的喜好各有所偏。表單形式的學習任務單結構清晰,方便教師針對每一部分進行教學設計,學生也能夠快速地把握學習主題的教學活動和內容,尤其適用于結構性和理論性較強的教學內容;但是表單的表現形式相對比較束縛,尤其是對于信息技術課中一些操作性較強的內容。而直接呈現的學習任務呈現內容更自由,結構性卻差一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學習任務單應首先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重點參考作為使用主體的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表現形式,可不局限于表單。
(一)學習指南的設計
課題名稱作為學習任務單的“門面”,必須準確指出該課時而非該節課的學習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如“制作引導層動畫”“計算機病毒”。但無論什么課,適當的情境可以更加吸引眼球,如“愛的牽引——引導層動畫制作”“計算機病毒大作戰”,這種融入一定情境的標題能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其學習興趣。
學習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任務單的指引完成相應的教學活動之后要達成的目標,在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數量以2—3個為宜,避免過多造成學生的畏難心理。目標的表述首先要精簡明確,同時要重視其可操作性,盡量使用“能說出”“能做到”等容易判斷衡量的動作詞匯,如“能說出什么是計算機病毒”“會利用Photoshop中的鋼筆工具繪制復雜圖形”;避免如“了解”“掌握”等語義較模糊、難以準確衡量的詞匯。
學習指導中,方法指導是為學生提供該課題的一些學習方法、建議,照顧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規范作業,也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學習。活動預告是對學習活動的一個簡單描述,包括在課前如何自主學習,如閱讀教材或完成微課的學習;課堂中的學習將采取何種形式,如小組合作、集體討論等,使學生對教學活動有整體的把握,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
(二)學習任務的設計
學習內容是學習任務單的主體部分,而任務清單則是學習內容的核心部分。任務設計的好壞,直接體現了學習任務單的質量,關系著翻轉學習實現的程度。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應重點關注以下四個方面。
1.要圍繞教學目標整體把握
學習任務單的設計,必須緊扣教學目標,確保覆蓋每個知識點,學生完成任務清單時能夠實現該課時的教學目標。另外,任務的數量設置要根據教學目標的特點權衡,若是教學重難點可適當地分解成若干個任務,引導學生以小步子的形式突破重難點;若是一般的教學內容,則一個或若干個知識點設計在一個任務里即可。
2.應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學習任務的可操作性體現在時間安排、內容表述、活動設置等三個方面。學習任務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完成任務所需花費的時間,如果課堂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完成任務,會影響反思評測環節的進行,難以實現知識的升華;而自主學習的環節,若任務太多、時間太長,會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或畏難心理。任務內容的設置可利用問題、填空等形式呈現,給學生準確的引導。同時,表述要精準、簡潔,避免過于冗長的表述或如“把握主要觀點”等寬泛、難以界定主體和活動的表述。此外,活動設置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3.要體現開放性和難度梯度性
任務的設計應有一定的廣度和寬度,以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避免只停留在簡單的填空、判斷等封閉性問題的層次。任務難度要呈現梯度性,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必須完成的基礎任務以及可深度探究的拓展任務,逐層遞進,以實現對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支持。
4.情境性可以潤色學習
學習任務單是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學習支架,學生用于獨立探究或協作學習。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學習的自我約束力對學習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如果將任務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下,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持續地主動學習。操作中,將任務融于某個生活場景或故事情節中是相對比較容易的情境創設方法,也有利于學生循著情節線索準確把握學習內容。
(三)支持資源的設計
學習資源可以支持學生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也是學生進行深入探究的對象。為學生提供的支持資源,要準確地貼合學習目標和任務,及時地在需要支持資源的任務后呈現,而不是作為獨自一部分附錄式地放在任務清單之后。使用表單、圖示、綱要等形式比大段的文字內容更加直觀,一些擴展閱讀的內容最好避免直接引用網頁內容,而先進行精簡整合,刪除不必要的干擾信息,并合理地分類。如果發給學生的學習任務單是普通的紙質版,則提供的網頁鏈接最好使用如微博中轉址的短鏈接,減少學生輸入長鏈接地址的時間、精力和出錯率。
(四)反思評測的設計
反思評測的設計主要是知識測試和學習評價兩部分的設計。知識測試部分的題目應符合教學目標和任務內容,從對該課時的知識歸納整理入手,難度要與任務相當,數量也不宜過多,一般控制在中等水平的學生5分鐘內能完成為宜,以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設計學習評價時,引入量規實現對學生個體的絕對評價,避免過多的相對評價,同時鼓勵學生自評、學生小組內部和小組之間的互評,使評價主體多元化,更全面客觀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量規的設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才能讓學生和教師都能直觀地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
(一)不同課型設計的注意點
信息技術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可以分為理論課、技能課、實驗課和作品制作課四種課型[3],其學習任務單的設計重點也應當有所區別。
理論課的內容多是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或者與理解和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要避免課堂的枯燥乏味,學習任務單的設計首先要重視情境的創設。將任務融于情境之中,如“程序的選擇結構”可融入《年代秀》等答題類電視綜藝節目的現場之中,設計比較有趣或容易出錯的題目作為內容主線,讓學習更真實,課堂更生動。利用表格、示意圖等形象的工具引導學生系統深入地探究,并精選廣泛且相關的學習資源支持學生拓展學習,引導學生融入技術世界,避免將任務清單變成選擇、判斷、填空等封閉性題目的試卷。
技能類的課型主要是培養計算機和應用軟件的基本操作。由于課中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練習以熟練操作,相關學習任務單的設計如果能融入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中,可以減少學生反復操作的厭煩心理。將操作性的任務與日常實際應用相結合,并結合總結歸納性的任務,引導學生總結各種工具、技巧的特點和應用范圍,從而當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相似的問題時,能夠實現知識能力的應用遷移。可將關鍵的操作步驟或易錯之處利用文字或截圖等方式及時給予學生支持,切忌大篇幅地展示所有的操作步驟,把學習任務單變成軟件使用說明書。
信息技術的實驗課主要是局域網組建之類的和硬件相關的操作,其學習任務單的設計要關注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而不是讓學生填寫一份實驗報告。可以將任務內容轉化為問題,在實驗前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探究實驗原理,明確關鍵的實驗步驟;在實驗過程中以問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記錄實驗現象,思考實驗結果。針對實驗過程設計一些小組討論的任務,讓學生在實驗后通過交流加深對實驗的理解,鞏固實驗操作的正確步驟。針對實驗的關鍵步驟和易錯點要適時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適當提供一些表格引導學生記錄實驗,此外,評價的設計也應重視實驗過程。
作品制作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完成一個相對完整的作品。引入學習任務單的翻轉課堂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發揮。作品制作課的學習任務單,首先要重視資源的設計,所謂熟能生巧,給學生提供豐富且針對性強的優秀資源,讓學生在任務的指引下多品鑒、多賞析,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認識邊界,從而更好地進行創作。其次,要完成一個作品往往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合理的任務安排要關注引導學生在開始創作前對作品整體進行規劃設計,在作品完成后進行評價完善,以保證學生經歷完整的作品創作過程,促使學生形成全局的意識,提高技術應用的能力。
(二)不同教學環節設計的重點不同
由于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有不同的教學側重點,因此學習任務單的設計重點也應有所區別。有研究者根據學習任務單所應用的教學環節,將學習任務單分為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課中協作學習任務單和課后檢測鞏固任務單[4]。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需要每一節課都應用這三類學習任務單,如信息技術課一般沒有課后的檢測鞏固環節。
設計應用于課前的學習任務單,學習目標應該向基礎知識與技能目標傾斜,如“會給文字和圖片設置超鏈接”“能說出順序結構的語法格式”等。任務的難度設計在圍繞學習目標的基礎上不宜太高,需要設計拓展任務指引基礎好的學生進一步探究。此外,將反思評測中的問題與反思列入學習任務中,可以有效地敦促學生完成。
若于課中要應用學習任務單以支持學生的協作學習,則在設計學習目標時要側重于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設計與實現,如“能合理設置圖片和藝術字的環繞方式”“能夠根據已有的程序語句舉一反三寫出其他計算程序”等。方法指導中要提供小組協作的學習方法建議,設計的任務難度和操作方法要適合學生協作完成,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產生思想碰撞,小組內部成員的互相評價要占較大的比重。
在翻轉課堂中,學習任務單是支持學生獨立探究和協作學習的工具,是教師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綜合設計。面向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任務單,其基本結構必須包括學習指南、學習內容和反思評測三個模塊共九部分內容,其中又以學習內容模塊即任務清單和支持資源兩部分為核心。學習任務單的表現形式應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具體情況,可應用但不局限于表單的形式。此外,設計學習任務單還應關注不同的教學環節,并根據信息技術課的不同課型,側重對不同部分內容的設計,從而讓學習任務單支持學生高效地進行學習,實現課堂的翻轉。
[1]金陵.如何設計自主學習任務單(一)[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3):17.
[2]金陵.用“學習任務單”翻轉課堂教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03):20.
[3]朱彩蘭,李藝.信息技術課程四種課型的界定[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1,(01):26-27.
[4]胡小勇,馮智慧.理解翻轉課堂,從十個問題說起[J].教育信息技術,2015,(11):3-6.
(責任編輯 杜丹丹)
Learning Plan Design in the Flipped Classroom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N Han
(Chenghai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Shantou,Guangdong,China 515800)
In the flipped classroom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troducing of learning plan can help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build a strong support.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learning plan,then investigates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ble forms,and,on the previous basis,explains in details the designing methods of each parts.Finally,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ssons and different teaching links of every less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cus of designing learning plan.
learning plan;flipped classroom;information technology
G434
A
2096-0069(2016)06-0057-04
2016-08-26
林晗(1987— ),女,廣東汕頭人,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實驗高級中學信息技術學科中學二級教師,華南師范大學在讀教育碩士,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