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婧
隨文識字也叫分散識字,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占主導地位,它根據兒童語言思維發展水平及特點,從兒童的興趣與接受能力出發,建構學習體系與內容;同時把識字與閱讀及發展語言結合,以促進識字與書面學習的相互融合。
“隨文識字”貫穿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之中。這種識字方法的優勢在于:創設了輕松而有情趣的識字環境,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愉悅的心理體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字義在課文語境中也得到了明確、而又深入地開掘。同時,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從識字角度看,更是避免了學習文字與閱讀運用的脫節,避免學生機械記憶生字。
一、在“階段”上明晰
教育的至高境界,應該是“無痕”的:情感自然涌流,知識自覺接納,教育滲透于生命之中。縱觀一年級教材,除漢字家園,古詩外,編排的多是小故事、小兒歌。小故事生動有趣,兒歌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如果只采用“定位識字、集中識字”等方法,課堂上就會索然無味。學生們不愿意聽,老師也不愿意講,只是為了完成識字而識字。所以,從“隨文識字”特點出發,應該明確:即使在一年級,也可以將識字與閱讀結合在一起,賦予識字教學的雙重目的,即:閱讀中識字;識字中促閱讀。生字隨課文出現,邊識字邊閱讀,識字、閱讀兩不誤。
隨文識字課堂教學有其最基本的三個步驟。
1.寓識于讀。
即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多種形式地讀(自由讀,小組合作讀,指名讀,齊讀等),讀通全篇文字,結合漢語拼音,進一步確定字音,再在多層次讀文中鞏固字音。
2.寓解于讀。
隋文識字強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也終歸要回歸到“篇”這一整體。通過“詞句之間,上下文之間”的聯系,了解生字(詞)的意思,體會一種情感,并在朗讀中表達理解。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錘煉語言功夫,力求多樣化。很多情況下,課堂的節奏是靠教師的語言把握和調控的。對學生提出學習目標、學習要求時,語言清晰、干凈;總結學習方法時,語言緩慢、有力;與學生對話、交流時,自然輕松,多運用口語化語言;一些過渡語時,可壓低聲音,故作神秘,以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引讀課文時,和學生一起身臨其境,感情飽滿真摯。
3.寓寫于觀。
隨文識字相對集中的識字環節是滲透寫字知識。同時出現在“識字表”與“寫字表”中的生字,我們要極其關注。學生在認真觀察,練習臨寫,書空的過程中,也是在鞏固識字成果。在實踐中,寫字觀察四個點,即,觀察結構,觀察圍繞橫、豎中線的筆畫,觀察關鍵部分,觀察關鍵筆畫。
二、在“策略”上探究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材特點和學段要求,讓學生在隨文識字課中學得有興趣,學得扎實,是語文教師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在這個環節中,借助漢語拼音,教師范讀,同學之間相互教讀,高低變化讀,同桌接讀等多種“讀”的方式,生字多次復現,引導學生讀準、讀通文字。在這個環節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生嘗試拼讀在先,然后,教師根據學生拼讀情況,再范讀或者學生直接的糾錯讀。此時,學生在讀文過程中,除生字的讀音外,更多的是感知生字的字形,初步建立了生字的表象。
2.精讀課文,識記生字。
這個環節,目的是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識記生字。融識字于閱讀教學中,通過識字也幫助學生閱讀。
首先,應明確隨文識字策略應貫穿整堂課的始終。
教師應根據學情,有針對性地進行隨文識字,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解決難點,大大提高識字、寫字教學的效率。
如《貓和狗 鴨和鵝》一課,可先引導學生讀文,讀到“它們不做好朋友”時,自然引出“友”的字理識字法。而讀到“花貓花狗一齊走”“撲通撲通跳下河”時,遇到“齊”“撲”字,則引導學生運用做動作識記,“尾”運用部件組合方法,“朋、哥”則用加一加的方法隨機指導。
在講《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時,也有這樣一個環節。教師問:“這些小畫家都有誰呢?(課件出示圖)你能用‘雪地里有……有……有……還有……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學生通過看圖進而想表達的欲望特別強烈,接著教師可以引導,“有這么多的小畫家啊,我們就可以說是——一(群)小畫家。”學生茅塞頓開。接著,再讀讀這個詞——“一群”。“我們還可以說‘一群什么呢?”學生發散性思維,可以說“一群螞蟻”,可以說“一群大雁”等等。
再如《青蛙寫詩》一課,“串”是生字。教學過程中,可采用板畫的形式,畫出“小蝌蚪”的樣子,提到“小逗號”時,讓學生從直觀上認真觀察,它和小蝌蚪的樣子像在哪里。而“一串( )”的擴詞中,從“一串鞭炮,一串辣椒,一串腳印”等詞語的擴充中,引出“一串”正好是“6”個圓點的小水珠,學生輕松地掌握了省略號的樣子,并且知道了“6個小圓點”并排就是“省略號”等。
讓學生在多樣的識字策略中輕松記憶,最后,再加上觀察插圖(圖片),體會心情,在朗讀中把情感表達出來。這種根據學生學習起點進行教學的設計安排,充分體現了從學生已有的認知規律和學情出發這一特點。
其次,識字、寫字教學的方式設計應遵循規律,創新有效。
如《貓和狗,鴨和鵝》一課,板書課題時就應指導學生認讀生字“狗”,還應了解哪些字帶有反犬旁,與動物有關等,這一教學活動的設計,充分體現著漢字的構字規律。
低年級的寫字指導,重在指導每個字的主筆占格位置,以及筆畫間的內在聯系。從結構入手,開始時應是一筆一筆地寫,到后來引導學生發現漢字的規律,抓關鍵部分和關鍵筆,教給學生漢字的書寫規律。寫字時,應注重教師在黑板上示范書寫,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應習慣性地提醒學生注意寫字的姿勢和正確握筆的方法,和學生一起背一背寫字歌。應進行巡視,及時矯正學生的不良坐姿及錯誤的握筆方法,以重視學生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
識字、寫字是為了知,知則為了行。低年級的學生需要引導、指導,需要把“知識”融于不同的活動。靈動的畫面,巧妙的語言,能在無聲中浸潤學生學習的心靈,識字與意境又與文本相連,目的就是不過度地脫離文本,又賦予其無限的表達空間。有趣的識字環境,愉悅的心靈體驗,行使知得以復活,進而達到了識字教學學以致用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