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境 建設銀行丹東分行
從組織結構改造談國有商業銀行獲取可持續競爭優勢對策
徐境 建設銀行丹東分行
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快和中國金融市場的成熟,國有商業銀行不僅要面對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的巨大壓力,同時,也要面對多年來自身在發展過程中積淀下來的許多問題。先進企業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企業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其重心在于組織結構,核心在企業文化。因此,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可持續競爭力,獲得優勢是當下我們國有銀行面對的現實課題。
金融機構 商業銀行
目前,我國的金融機構呈現不斷優化趨勢,但現存狀態依然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以及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甚至嚴重制約了金融效率與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在金融體制和金融市場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國有商業銀行可持續競爭優勢受到金融市場多元化,互聯網金融脫穎而出等諸多挑戰。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的組織機構在設置上歷經多次變革,但與中小型商業銀行比較,往往受到“船大掉頭難”“步履蹣跚”等重疾拖累 其癥結在于組織結構。由于組織結構缺陷,造成了國有商業銀行企業文化不能適應現行條件下的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組織結構設計中許多不合理的方面經過銀行在發展中多年的積淀,又成了企業文化的一部分,這種相互交織的狀況,是的兩者的關系在深層次上顯得很模糊。因此,提升競爭力優勢的最終途徑應是通過原有組織結構的改造,為營造新型企業文化的構建,為銀行優勢的獲得提供原動力。
途徑之一:國有商業銀行組織結構的重新設計
組織結構的改變方案和方法很多,從實際情況看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模式可以取而代之。而是應該結合企業文化和企業經營理念的改造,從更系統和前瞻性的角度加以著手。一是信息技術對金融業的影響。據哈佛商業評論報道,由于信息技術的挑戰,下個世紀典型的企業組織的管理層次將比現在減少一半,管理者的人數也不會超過三分之一。員工以網絡交流的信息的方式與同事、客戶和高層管理者合作。因此,這種組織又被稱為基于信息的組織,表面看起來十分傳統,但實際操作大為不同,而且其對組織成員的行為要求存在很大的差異。組織內大多數管理層不是為行使權力做出決策或實行監督而設,其主要功能是作為信息的“中繼站”,用以收集、放大、整理和傳播信息。同時,在管理人員減少的情況下,組織對專業人員,尤其是市場營銷人員的需求將大大增加。二是經濟局勢和不斷激化的同業競爭。目前,國有商業銀行面對著區域經濟運行的波動和同業競爭的雙重挑戰,越來越要求國有商業銀行增加自身的靈活性。首先是功能的靈活性。即隨著銀行經營范圍的變化和業務品種的不斷創新,組織能夠迅速平穩地重新分配員工去完成不同的工作,比如管理人員能做客戶服務和營銷工作,科技人員也能直接進行業務和產品營銷等。這樣即使提供的產品類型、使用的技術或程序發生了變化,組織也能利用原班人員進行,經過一些適應性調整,得以比較長遠地應付未來的局勢。其次是數目上的靈活性,也就是為了業務發展需要,銀行在較短時間內能夠擴大或網絡組織人數,理想的目標是能夠讓銀行在任何時候保持實際擁有人數和需要人數的一致,而在過于臃腫時又不致引發財務和社會成本的增加。組織中只有極少部分從事核心工作和主要任務的人擁有穩定的職位,其他工作職位都可以通過合同的現實聘用。當然,對國有商業銀行而言,要真正做到數目上的靈活不僅僅是組織結構的問題,還涉及到體制上的許多問題。三是財務上的靈活性,即銀行能根據經營業績的好壞自主調整工資和獎勵成本。三是外部環境的復雜化和銀行自身發展的個性化。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快,任何銀行單憑自身有限的資源以難以適應這種趨勢,也難以取得競爭的優勢。一般來說,銀行憑借現有資源可以通過三種競爭方式增加競爭力,與同業共享全球資源構建虛擬組織,與別的銀行聯合起來組成戰略聯盟,直接的合并。這些方面的使用使得人們對組織的概念有了新的認識和界定,傳統的觀點把組織的存在規定與一個明確的界限之中,在此界限之外,除了客戶和供應商以外的其他組織都是實際或潛在的對手。
以上影響未來銀行組織機構設計的四大力量推進的方向雖非絕對一致,但趨勢是一致的。總的來說,國有商業銀行組織結構設計目標應該是,減少管理層,弱化等級差別,強調內部員工信息及網絡交流,通過虛擬組織和戰略聯盟實現與外界組織的資源共享,逐步實現與客戶之間組織邊界無縫化,以工作任務團隊方式實現對內對外的營銷,通過對核心活動(包括核心業務、核心產品、核心職位)與邊緣活動的區分來建設銀行內部的靈活性,尤其是用人環境的靈活和激勵機制的靈活。
途徑之二 改造原有阻礙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
組織結構的重新設計為企業文化的改造提供了載體,但并不意味著兩者之間是相互獨立的。相反,組織結構的設計一方面是新型企業文化構建的需要。同時,又需要企業文化的支撐,如果沒有適應的企業文化做支撐,任何有關的組織機構變革的嘗試都不會取得成功,因此,兩者必須彼此兼容,互相融合。只有這樣,國有商業銀行發展才會有強勁的生命力,才有可能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
國有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個性與共性相統一的原則。一方面,企業文化要反映社會的本質特征和時代精神,用大文化指導小文化。另一方面,文化要有自身的獨特的個性和特色。因此國有商業銀行企業文化的建設,應該把握時代精神,突出本行特色,內外有機結合起來。
國有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途徑。從加快進行“企業組織結構再造”入手,營造競爭優勢。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真正體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國有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的設計和提供服務的種類等方面應從客戶角度來考慮問題,使整體服務過程在充分體現真誠、友善,進而提升“客戶滿意度”。同時在實際經營中銀行要充分重視客戶的意見,將客戶的建議和意見視為提升“客戶滿意度”的推動力,實現銀行與客戶之間的互動關系,真正將“客戶為上帝”的口號落實到銀行的每一個具體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