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英超 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關于建立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的思考
史英超 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教育部高等學校招生擴招,大學生數量呈現出幾何級增長。在就業崗位一定的情況下,招生數量的增長必然會造成失業人數的增多。失業大學生無任何經濟來源,造成了家庭生活壓力增大等社會問題,所以適時推出大學生失業保險變得十分必要。
失業 失業保險 大學生失業保險
失業是指一個人有意愿并且有能力,但是尚未找到工作的情況。失業保險就是針對這種情況所推出的社會保險,而大學生失業保險則是以大學生作為保險對象。
(一)加強人民群眾對教育的信心和投資熱情。在人們的記憶里,只要考上大學以后肯定會有好的工作。2000年以前我國高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在80%左右,但是隨著大學招生擴招之后,大學畢業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的想法逐漸被打破。根據教育部統計結果顯示,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比之前降低了10個百分點,跌到了70%,而實際上大學生的就業率比官方統計數據還要低10到20個百分點。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家長希望通過孩子上大學來改變目前的經濟狀況,所以無論有多困難都會堅持投資孩子的學業,以期望未來能夠獲得好的回報。但隨著大學生失業率逐漸升高,家長對高等教育的信心和投資的熱情只會一步步被消失殆盡。“教育無用論”和“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偏激言論可能會隨之變成主流言論。當大學生畢業失業后,家長們會覺得早進入社會參加實踐鍛煉可能會有更好的投資回報率,這會影響我國教育大計的發展。
(二)維護社會秩序安定和人民生活和諧。大學生失業后沒有固定的生活來源,每天只能通過玩電子游戲來消磨時間,極易產生負面的情緒。處于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極易在負面情緒的控制下做出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而這些行為不僅會對其自身造成惡劣影響,也必然會影響社會秩序的安定。為了維護人民生活的穩定,必須要推出大學生失業保險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就業后無保障的問題。
(三)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維護大學生權益。大學生畢業后失業沒有生活來源的情況下只能繼續依靠父母的生活補助,隨著父母年齡的逐漸增大,其勞動收入與其年齡成反比。家庭收入在到達一個峰值之后會不斷減少,這個時候需要大學生去工作以減輕父母的生活壓力。大學生失業保險在大學生畢業一段時間后還未找到工作時就可以申請,以維持其基本的生活開支。
(一)未意識到通過保險來解決大學生失業問題。大學生失業雖然已經成為困擾社會和學生家長的常見問題,但由于一直以來對保險的偏見和認知不夠使得人民沒有意識到可以通過保險的手段來解決失業問題。大學生畢業后是否會失業是其必將面臨的風險,有風險則必有保險,保險是規避風險的常規手段,所以解決此問題必須充分發揮保險的作用建立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
(二)無法防范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建立以后肯定會使部分大學生依賴心理。認為無論工作與否都會有保險金,這不利于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對工作的認真態度,不利于其后續的成長。有些大學生可能會因為失業保險的推出而假裝失業以騙取保險金,這就違背了最初設計大學生失業保險的初衷,只會引發嚴重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而防范該種現象的發生是設計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必須要克服的問題。
(三)無法解決巨額保險金問題。如果最終該決定成立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那必然會面臨發放保險金的問題,而大學生人數是以百萬作為計量單位的,以就業率為70%計算,每年也有將近200萬的失業大學生,如果每人每月補助500元,那么每年就需要發放大學生失業津貼120億元,120億元如果全部由財政負擔的話將是一筆龐大的開支。所以巨額失業金問題不解決,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便無法建立。
(一)加強政府對保險的宣傳力度。既然大學生家長和大學畢業生因對保險的認知不夠才沒有對大學生失業保險產生足夠的重視,那么政府首先應該宣傳保險的功能和作用,并且應該告知大學生畢業失業問題具有巨大的負面影響。一方面可以敦促大學生積極找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使大學生在失業保險推出后進行購買,以解決其面臨的失業風險。
(二)加強保險金審核工作,防范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針對部分大學生對大學生失業保險推出后可能產生的消極心理,必須要做好嚴格的資格審查工作。首先,規定大學生失業保險金的領取人群,以畢業半年作為界限,如果畢業半年后還未找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由其畢業學校出具失業證明,然后到有關機構領取失業保險金;其次,為防止其消極工作情緒出現,大學生失業保險須規定,只有積極找工作未果的大學生才能領取失業保險金;最后,應該規定只有應屆大學畢業生才有申請領取失業保險金的資格,對于非應屆的畢業生應視為主動放棄該資格。除此之外,還應該規定大學生失業保險金的領取年限為一年,以便于其能在一年時間內積極主動尋找工作。
(三)借鑒社保經驗,強制投保大學生失業保險。大學生失業保險所需的保險資金巨大,是能否推動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建立的關鍵。大學生生失業保險金的籌集工作可以參考以往社保資金的籌集方式,每位大學生從入校開始每年都必須繳納一定數額的失業保險費,用于其畢業后大學失業保險金的發放工作。由于失業人數只占到總人數的30%,并且保險期限只有1年時間,因此每個人每年所需繳納的保險費并不多。這種籌集保險金的方式就是通過大多數人的力量來解決少數人的問題,與大數法則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強制大學生投保失業保險增加了其生活成本,但也使其面臨畢業風險時多了一份保障。
[1]呂志勇,韓鑫.我國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設計研究[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0.
[2]胡舒,潘峰.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建設初探[J].當代經濟,2008.
[3]謝勇,羅曉芳.對建立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的思考[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7.
史英超(1993.12-),男,漢族,遼寧省興城市,本科學歷,研究方向:保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