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梅君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媒介融合對傳統媒體廣告經營的影響
馮梅君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傳媒行業已經進入媒體并存、相互融合轉型的階段。分析媒介融合對我國傳統媒體廣告經營帶來的挑戰、機遇和措施,是我國傳統媒體廣告經營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媒介融合 傳統媒體 廣告經營
“媒介融合”一詞最早由美國麻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伊契爾.索勒.普爾提出。1983年他在其《自由的科技》一書中提出了“傳播形態融合”。
(一)媒介融合的定義
有關“媒介融合”概念的界定,目前學術界并未統一。近幾年,不斷有西方學者嘗試對“媒介融合”作出界定,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美國新聞學會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將“媒介融合”定義為“印刷的、音頻的、視頻的、互動性數字媒體組織之間的戰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聯盟”。美國南加州大學安利伯格傳播學院教授Larry Pryor認為,“融合新聞發生在新聞編輯不中,新聞從業人員一起工作,為多種媒體的平臺生產多樣化的新聞產品,并以互動性的內容服務大眾,通常事宜每周七日,每日24小時的周期運行。”①我國學者蔡雯教授邊比較贊同這個觀點。
我國學者王菲則將“媒介融合”定義為: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背景下,以信息消費終端的需求為指向,由內容融合、網絡融合、終端融合所構成的媒介形態的演化過程。
(二)媒介融合的類型
我國學者認為,從媒介外部環境和內部機制,到媒介經營與新聞傳播,大體上講,媒介融合主要有六種模式:媒介科技融合;媒體所有權合并;媒體戰術性融合;媒介組織結構性融合;文體與視覺的風格融合;媒體從業人員技能的融合。
(一)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1.平面化利用網絡媒體,相互之間缺少呼應。比之于多媒體或者新媒體,傳統媒體在廣告經營方面缺乏一個靈活性;在廣告投放形態上又少有新鮮感。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照搬傳統內容與形式于網絡上,顯得日益呆板、無趣,立體感弱,這樣也使得傳統媒體與傳統媒體網絡版之間的重合點巨多,而互補性卻非常之弱,網上和網下基本呼應不起來,不但使得傳播效果不佳,且增加了媒體負擔。
2.沒有正確把握好大眾網站與專業網站之間的特點。傳統媒體在通過網絡獲取資源時,或者把自己的內容、節目上網時,往往會忽略專業網站和大眾網站之間的功能和定位,不加選擇地將自己的內容直接平移到網絡中,而沒有考慮到不同網站的特點,對內容進行修改或者調整。
3.服務功能相對單調。目前網絡媒體拓展電視媒體的服務功能相對單調,大多只是作為媒體中的原版內容或者節目的導航,基本起不到太大作用,停留于文字信息的傳達,而沒有考慮利用自己的信息資源優勢、權威性優勢,做不到針對不同的受眾需求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二)帶來的機遇
1.創新價值。隨著新媒體的盛行,傳統媒體面對較高的創收任務,由于價格和資源的局限性,不得不在產品和營銷模式上創新,這個問題在媒介融合融合的背景下尤為明顯。
2.創新廣告形式。現在靠硬廣告來支撐創收任務會越來越難,唯有通過找到新的增值空間和可操作的新形態產品一途,才有可能實現客戶與媒體雙贏。
3.品牌營銷。在媒體紛爭的社會環境中,品牌是一種競爭力,在供大于求的媒體環境中,品牌是一種吸引力,在媒體分化的市場環境中,品牌是一種親和力。在新媒體的強勢入侵下,不論是媒體經營還是經營媒體,若致力于“以品牌的平臺價值為核心,以策劃為先導;以推廣為要點,以執行為保障,展開整合營銷”和“依托項目帶動常規廣告銷售”的模式,則有可能轉型成功。
4.理順廣告價格體系。要改善廣告的經營, 就必須解決廣告部內部的管理,而廣告經營管理的核心在于價格。
5.用策劃的力量提升經營的品質。隨著企業對廣告投放的要求越來越精準,對廣告效果的期望越來越獨特,從服務體系上完成以業務為驅動向以策劃為導向的轉變,以滿足客戶越來越精細的需求;從人員結構上,廣告部策劃、編排等專業性要求較強的崗位占據相當大的比例,與業務人員的比例應達到各占50%的地步。
(一)人才上,組建新型廣告經營管理人才團隊。廣告專業人才是傳統媒體廣告經營管理部門最重要的資源,對于其廣告部門來說,重要的是擁有多少專業人才以及如何管理、愛護、尊重、使用人才。需要強調的是,人才本身并不是制約傳統媒體廣告經營競爭力提升的主因,人才背后的培養機制才是本土廣告公司出現問題的所在。
(二)提高創新經營意識,發現藍海。對于傳統媒體而言,要建立一種有利于組織創新的文化和理念。不能因為本身媒體資源的優勢,而堅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樣的話,傳統媒體勢必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聲音越來越小,直至被海量的互聯網聲音埋沒。
(三)堅持內容為王、以內容贏得廣告主。傳統媒體應重塑自己內容供應商的角色,利用內容、權威性優勢,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增值性服務,促進自身發展。
(四)技術上培育發展變革技術。媒介融合根本的和直接的誘因是數字技術的成熟,新一代數字技術、廣播技術、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成為媒介融合的直接推動力。目前一些報紙把媒介融合簡單地理解為報紙的數字化,希望通過單一的“報紙+網站”的形式將紙質媒體轉型為數字化媒體用。
(五)產業上實現全媒體產業融合。
形成“傳統媒介+視頻+網站+兩微一端”,進入全媒體時代。媒介融合是大勢所趨,傳統媒介跟上時代腳步,搭上互聯網的快車是時代所需,也是其突破阻礙發展瓶頸的機遇所在。
[1]王菲.媒介大融合:數字新媒體時代下的媒介融合論[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7
[2]蔡雯.資源整合:媒介融合進程中的一道難題.[J]新聞記者,2009 (9) .
[3][美]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6
馮梅君(1989—),漢族,甘肅隴西人,2015級碩士研究生,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研究方向為:國際新聞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