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基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探究
張媛
高等職業教育需要緊密結合學生的職業需求和社會的人才需要,并且實現對區域經濟進行積極促進。高職院校中的傳統英語教育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時代背景下的學生發展需要和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此,采用專門途徑英語教學模式實施教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所采用,并被作為高職教育和課堂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手段。對此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下,對高職教學模式進行討論。
區域經濟發展;高職英語;教學模式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幫助地方經濟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人才,同時地區經濟也會對教育實現一定的推動,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得到了十分快速的發展,并且和世界經濟實現了一定的融合,英語是經濟交流中的一種重要語言,對高職英語教學的模式進行研究,查找出英語教學和經濟發展之間的差距,實施英語教學改革,將兩者之間的差距進行縮小,才能保證高職英語教學對地區經濟的有效促進,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1.經濟發展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培養目標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經調查,區域經濟的發達程度和經濟對高職畢業生的英語水平和能力要求呈正比關系。因為在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區域中企業的信息化、技術化在逐漸增強,各種經濟業務和國際上的其他國家交流更加的頻繁。對此企業對企業中人才的各種國際業務中資料的閱讀能力要求逐漸提升,需要不斷增加英語教育的實用性。實用是高職英語教育的首要原則,夠用成為了英語教育中的基本原則。學多少就要用多少也成為了英語教育中的風向標。并且英語教學中逐漸將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為主,實現英語教學的實用性,重視崗位英語能力的培養,制定較為獨特的英語培養技術以及專業的課程體系,充分實現對英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區域經濟對英語人才的需求影響
高職英語是直接面對社會、民眾和企業的一門教育,高職英語教育事業同區域經濟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在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更新中,有的職業會逐漸被淘汰,相同的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會逐漸萎縮;但是在經濟結構的轉變以及產業鏈升級中,我國的企業逐漸開始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化為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這些變化帶來的是對高質量的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因此地方經濟的發展,對高職英語教育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高校要結合不同的人才需求,設置多元化特色化的專業和培養模式,應對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
3.高職英語教育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英語教育和區域經濟之間的影響是相互的,區域經濟的發展在對高職英語教育產生影響的同時,英語教育也會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促進作用。高職英語教育穩定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和人才的需求,高職人才為區域經濟輸送人才的同時還對專業人才的培養產生有利的作用,可以幫助專業人才的利用,實現經濟和文化之間的交流為地區影響力的擴展作為貢獻,進一步實現經濟發展的有效促進。就河北廊坊地區來講,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企業到該地區進行投資,相對的這一地區對高質量的英語人才需求也實現了提高,將更多的高素質和能力的英語人才輸送到企業中,同時受到了企業的認可,有效幫助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更使得該地區吸引了更多外資企業的入駐。在經濟文化的交流中,英語專業的學生在發揮本地英語特色的基礎上,將本地區的經濟優勢和外貿成果介紹給更多的人,擴大廊坊在國外的經濟影響和名聲,幫助其走向世界,具有良好的廣告效應,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1.以市場調研為基礎,實現專業定位,確立培養目標
以長江三角洲區域為例,長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較為強勢,該地區和國外的經濟交流與互動比較頻繁,南通等地的小型服裝以及紡織等企業比較集中。需要大量的精通國際貿易和英語實務的人才,商務英語人才需求缺口急劇增加。
因此在該地區的高職院校中可以開展商務英語教學專業。初期階段,該專業的設置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考察的主要內容也是學生的英語水平,學生真正掌握英語商務知識比較少,且缺乏良好的操作能力,單純的培養出了較多的外貿專員。隨著經濟的深化改革和發展,該地區對英語人才的要求更加細化,崗位職責更加明確,此外,相關高職院校對市場實施了調研,適當的調整了英語專業的方向和課程設置,適度增加了商務訓練課程在教學中所占的比例,對外貿單證員的培養實現了重點突出。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對外戰略逐漸從出口型向全球經營發展,對商務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英語專業的崗位更加細化。除了以上專業的設置外,還增加了涉外文秘和旅游英語等多個英語專業。
2.密切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實現課程的一體化
在教學中開展多種技能比賽、職場英語比賽和商務英語比賽等,并且將比賽中的技能知識轉化為專業知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反映,實現英語知識在學生中的傳遞。教學的主要表現為:在比賽中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幫助學生具備開口說的勇氣和能力,有效幫助對知識進行體驗。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工作需要,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意志。
在課外通過晨讀和朗誦以及外語角活動等,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強化學生語言輸入,保證良好的語言輸出和足夠的語言輸入,平時除了在課堂上進行訓練,還要將教師作為教研單位,開展晨讀,提高學生的聽、說等實踐能力。
專業英語課程實踐和教學改革需要借助互聯網實現信息的廣泛互動,在多媒體和教學軟件中選擇有聲有色的語言材料,在觸、聽、視等方面進行互動,為學生提供聲、像、圖的交互訓練語境,促進學生的交際意識和能力。
在專業方向上,將課證進行融合,詳細分析人才的需求,實現商務英語專業的細致化分類,在課程設置中,結合專業的特點設置考證課程。例如,外貿業務員方向的單證證書、國際商務英語等級證書、高級國際商務秘書證書、國際導游證書等。
綜上可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職英語教學需要和實際情況進行結合,針對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特點,例如旅游產業較為發達的地區,可以開展國際旅游英語專業、服裝紡織類的輕工業外貿較為發達的地區可以在高職院校中開設外貿業務專業。同時還要改革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以實用性為主,保證學生在畢業后的工作中可以有效利用各種英語技能和知識,實現對區域經濟的有效促進。
[1]劉艷平.高職英語教學與區域經濟發展協同性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5,18:168-169.
[2]劉艷平.服務區域經濟的高職英語ESP教學模式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15,19:50-51.
[3]房寶娟.基于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江蘇省南通商貿高等職業學校為例[J].職教通訊,2013,05:22-24.
[4]王巖.立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模式[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03:89-90.
(作者單位:錦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