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 潘燕
腹腔鏡下老年直腸癌切除術患者的手術室護理效果評價
羅慧 潘燕
目的 分析腹腔鏡下老年直腸癌切除術患者的手術室護理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70例老年直腸癌患者,對患者采取腹腔鏡下直腸癌切除術,按照患者護理方式不同分為2組,每組35例。對照組患者接受手術室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184.6±21.5)min,術中出血量(158.9±24.6)mL;對照組手術時間(226.9±25.8)min,術中出血量(305.9±25.8)mL,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5.7%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2.9%,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老年直腸癌患者在接受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時,在患者手術室護理中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應用效果顯著。
腹腔鏡;老年直腸癌;手術室護理
直腸癌是目前導致患者死亡的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1],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腹腔鏡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外科手術的發展。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屬于微創手術,手術損傷輕,術中出血量少,對腸道干擾小[2],多數患者能夠接受此次手術,尤其是老年患者,受到廣大患者和醫師的青睞。本文就將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手術室護理中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70例老年直腸癌患者在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期間就診,患者均接受腹腔鏡致直腸癌切除術;按照患者護理方式不同分為2組:觀察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齡60~80歲,平均(68.8±6.4)歲;對照組35例,男23例,女
12例,年齡60~79歲,平均(69.1±7.1)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利用統計學軟件處理,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手術室常規護理。術前常規訪視,常規備皮,清除術野范圍內的污垢,輕柔操作。叮囑患者禁食禁水及術中注意事項,術中密切注意患者體征變化,如發現異常問題,立即處理。
觀察組患者接受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術前及時評估患者情緒狀態,針對患者不良情緒采取針對性心理疏導干預。向患者講解直腸癌發生機制、原因、手術方法、注意事項及并發癥預防,肯定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的重要性、必要性,消除患者負面情緒。并告知腹腔鏡手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中轉開腹的可能性,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術前1天,手術室護士應主動訪視,向患者自我介紹,基本講述手術室環境及麻醉方式,通過成功案例消除患者負面心理,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2)術前準備。術前常規備皮,做好皮膚準備,剔除多余毛發,避免損傷皮膚。去除毛發后,以0.5%碘伏徹底清潔,以免切口感染。同時充分胃腸準備,術前3天口服腸道不易吸收的制菌藥物,減少腸道細菌,以免術中感染。術前1天清潔灌腸,減少術中污染。(3)器械準備。術前準備好術中所需器械,腹腔鏡手術所需器械包括腹腔鏡專用器械、無菌溫水、止血紗布、自制標本袋等。手術室護士應掌握各器械性能及操作步驟,術前檢查器械各個情況,確保性能良好無誤。同時能夠準確處理器械常見故障,準確使用、清洗、保養和維修,確保腹腔鏡各器械安全使用。(4)器械護士配合。器械護士應提前30min上臺,檢查術中器械、物品的完整及質量,仔細清點器械、紗布,以免術中遺漏。按照順序擺放各手術器械并調節至最佳狀態,便于術中及時找尋和傳遞。固定各種螺絲和導線,導線不能打折,各種導線和管道應妥善固定在無菌床單上,術中根據醫師步驟,準確快速傳遞各種器械,不定時擦拭鏡頭,以免霧化影響手術。術后與巡回護士一起清點器械、紗布,避免紗布以遺留腹腔。縫針后,逐層關閉腹腔,并再次清點器械、紗布等物品,確保無誤后,縫合Trocar孔,協助醫生擺放合適體位,注意防寒保暖。(5)巡回護士配合。患者在入室后,巡回護士應仔細認真核對患者基礎資料(床號、住院號、姓名、性別、年齡)、手術部位、病情,確保無誤。及時向患者自我介紹,穩定患者情緒,鼓勵、安慰患者,消除患者負面情緒。移動患者時,輕柔準確操作。幫助患者取頭低腳高位,取肩托置于肩部,以免頭部下滑。將患者下肢放置擱腳架上,約束帶適當固定,以免下肢過度外展。在擺放體位時,應充分暴露術野,確保呼吸、循環功能不受影響。在患者骶尾、肩胛骨處貼上壓瘡貼,建立靜脈通路,床上鋪上加溫毯,注意防寒保暖。協助麻醉醫師氣管插管,共同觀察患者血壓、心率變化。麻醉成功后,注意生命體征變化,監測血流動力學,準確調整輸液速度和補液量。期間注意靜脈通路是否通暢,留置靜脈針處是否紅腫、疼痛。若出現異常,應立即處理。同時要與器械護士認真清點各物品,準確詳細記錄。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協助麻醉醫師護送患者回到病房,病做好床頭交接工作。
1.3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此次研究中的數據,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手術各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184.6±21.5)min,術中出血量(158.9±24.6)mL;對照組手術時間(226.9±25.8)min,術中出血量(305.9±25.8)mL;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5.7%(2/35),即1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漏;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2.9%(8/35),即4例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漏;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手術是治療結直腸癌的主要手段,開腹直腸癌根治切除術是常用術式,但手術創傷大、術中出血量多、術后并發癥少、術后恢復慢[3],影響了患者術后恢復。尤其是老年患者,機體功能降低、耐受性差,多數患者無法耐受開腹根治切除術。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的發展及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手術治療效果。該術式切口小、出血量少、損傷情況、術后并發癥少,患者恢復快等優勢,多數老年患者可耐受此次手術。較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能夠提供更為清晰的術野,在狹小空間操作更為方便,能夠完整切除直腸系膜,準確辨認和區別盆腔神經纖維,準確有效清掃淋巴結,并能夠保證直腸腸管足夠的遠端切除[4-5]。因此通過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治療老年直腸癌患者,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而在腹腔鏡手術期間,為了提高患者手術治療效果,縮短患者手術時間,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在手術期間應采取合理的護理措施。在手術室配合護理中,應加強患者術前訪視,了解患者術前情緒,采取必要心理疏導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同時術前完善各項準備工作,注意手術器械及各物品性能良好,準確無誤,以免影響手術操作。加強巡回護士和器械護士的護理配合,嫻熟準確操作,在最大程度上縮短患者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6]。在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顯示,通過對腹腔鏡下老年直腸癌切除術患者手術室護理采取綜合護理干預,通過嫻熟操作,完善準備,能夠縮短患者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減輕了患者手術損傷,并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使患者術后能夠安全恢復。總而言之,老年直腸癌患者在接受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時,在患者手術室護理中采用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減輕手術創傷,效果顯著。
[1] 胥青.腹腔鏡下老年直腸癌切除術患者的手術室護理措施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24):5027.
[2] 李紫尹.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手術室護理配合與體會[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6):1133-1134.
[3] 李艷紅.基于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手術室護理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9(24):202-203.
[4] 燕菊萍.護理干預對腹腔鏡膽道手術后腸功能恢復影響的臨床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0):98-120.
[5] 劉會英.腹腔鏡下行結直腸癌根治術的手術室護理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8):1471-1472.
[6] 李冰冰.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12例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貴州醫藥,2013,37(5):474-47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9.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