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中++++時文利
“五環·探構·分層”課堂教學模式是平涼市第七中學依據校情、學情,結合課改實際,而構建的一種符合學生學習規律和教師教學規律的新型課堂。該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合作交流、分層達標為主線,以校內“同課異構”課堂大賽活動為載體,以中層領導“推門聽課”、各年級施行“三線管理”、各學科開展“課改建議”、課堂教學評價多元化等管理措施為抓手,構建高效和諧的情景式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五環·探構·分層”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內容
“五環”:指課堂教學五個環節,包括目標導學(含情景引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點撥、分層訓練(凸顯分層達標)五個操作程序。
“探構”:指學生先自主學習,后合作探究交流,再展示其成果,最后分層建構知識。“探構”貫穿教學始終,是教學基本模式的靈魂和核心。
“分層”:指分層教學(小組分層、展示分層、習題分層、作業分層、管理分層)、分層達標。讓A層做“通”提高題,B層做“精”中等題,C層做“熟”基礎題,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五環·探構·分層”課堂教學模式從學科(文科、理科)、課型(復習課、新授課、習題課、實驗課)、“五環”授課環節時間的科學分配、學生實際四個層面研發和實踐,提煉適合校情、學情特點的教學模式。該模式的精髓和要義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導、學、探、展、練”五個教學環節的實施和運用,分層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自覺構建相對“內化”的課堂知識體系,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五環·探構·分層”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
1.導:目標導學(約2-3分鐘)。教師采用恰當的方式和豐富的情景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將學生帶入新課,并出示學習目標及自學問題提綱,引導學生自學。
2.學:自主學習(約6-8分鐘)。學生按照自學問題提綱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歸納、解決問題,能夠初步掌握基礎知識,培養自學能力,學會學習,從而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3.探:合作探究(約10分鐘)。學習小組先對學(組內互探),后群學(組間互探),再互學(師生共探),合作交流,遞進式地解決個人、小組的預設問題和生成性問題。“探”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探”的過程,就是生成問題和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
4.展:展示點撥(約10分鐘)。展示對學、群學的學習成果。采取分層展示(分層問答、上臺板演、組內競爭等形式)、釋疑解惑(組間質疑解疑)、點撥提升(教師點評)、拓展延伸講解等。課堂上,“展”和“探”要結合在一起。展示的過程,是進一步解決問題、升華問題的過程,是讓學生學會溝通、傾聽、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生獲取成功喜悅、樹立自信的過程。
5.練:分層達標(約10分鐘)。根據學情對不同的學生開展分層訓練和當堂達標活動,鞏固本節內容。一是設計分層習題:精選達標習題,基礎題、提高題、歷年中考題。二是分層訓練展示:加大學生的展示面和糾錯力度(組間質疑點評),并當堂達標。“練”的過程,是學生自我構建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內化知識、進一步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
三、“五環·探構·分層”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之成效
1.依據課改要求,凸顯以人為本、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學理念
“五環·探構·分層”課堂教學模式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宗旨,構建起符合學生實際的高效和諧情景式課堂教學。教學中優化小組建設,落實分層教學,注重后進生培養,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發展,提高全體學生的素養。該課堂教學模式榮獲2015年甘肅省中小學高效課堂教學法(教學模式)一等獎。近兩年來,學校在省市區信息網站上傳課改實踐活動通訊40余篇,有38人次榮獲省市區中小學課堂講賽一、二、三等獎。教學模式的推進與完善,有力再現了學校的辦學特色。
2.理論結合實踐,促進新的教風和學風建設、濃厚科研氛圍的形成
“五環·探構·分層”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有效地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發生了顯著變化。模式改變了教師講風過盛、主宰課堂的做法,教師角色得到了很好的轉變。教師精心設計有效問題,創設適宜情境,精講重點、難點共性問題,與學生一起交流、對話、探究。同時騰出更多的時間關注重點學生,使課外輔導變成課內輔,做到教學輔導的有機結合,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自主展示的良好學習習慣逐漸養成。小組合作學習,從分組、到分工、到合作、到評價,都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規范。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分層推進,縮小了兩極分化的嚴重性,激發了所有學生積極展示的勁頭。優生、弱生互助,建立了一種較強責任意識、合作意識和爭先意識,達到了葉圣陶先生所講“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學校積極將課堂教學模式探究納入課題研究,使其與教學反思相結合,以課題研究促課改推進,科研氛圍更加濃厚。
四、“五環·探構·分層”課堂教學模式實踐之反思
1.立足實際,注重反思,勇于實踐,發揮優勢,不斷探索課堂特色教學
沒有一種教學模式是適合所有學校或所有教師及學生的,但總有一種教學模式是適合自己的。“五環·探構·分層”課堂教學模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的過程,只有在實踐中發展完善才具有價值。如何靈活地運用模式,變通模式,還有待進一步探討,各學科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化。目前,部分教師對課堂教學改革仍不能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而是盲目模仿,做出形式上的課改;部分教師沒能很好地把握倡導教學模式的精神實質,從而使其在課堂教學運用中存在一些誤區。因此,學校要引導教師發揮自身優勢,立足現實,勇于實踐,在不斷的反思中調整教學方式、更新教學手段,努力創造適合自己的特色教學。只要課堂能體現的教學思想是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樂于接受并參與的,教學效果明顯且有成效,就是成功的課堂,就是有特色的課堂。
2.科學建組,學為中心,問題驅動,多元評價,促進模式的成熟與發展
新的教學模式改變的不只是傳統的教學觀念,還要改變師生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模式和行為。“五環·探構·分層”課堂教學模式著力尋找一條最佳的紐帶即一種新的教學法來指導課堂教學,以科學建組為模式的組織基礎,以學為中心為模式的核心理念,以問題驅動為模式的重要手段,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過程評價更應側重于動態化和人性化,科學的學習小組是課堂開展自主學習的保證。教學中,如何遵循學情優化成員分層的合作小組,完善小組捆綁評價機制,有效保障學習小組的長效發展有待進一步研究。問題是教學的心臟,也是思維活動的起點。教學活動中,如何將知識由原來的“學術形態”轉化為適宜學生學習的“教育形態”有待進一步探索。跳出固有的育人模式思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更要關注學生多方面才能的培養、潛能的發揮。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才是我們所需要的,評價應側重于此。
總之,課改需要模式,但應當循序漸進,還要跳出模式。“五環·探構·分層”課堂教學模式是平涼七中優化課堂教學創出的一種屬于自己發展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提出的是一種教學模式,并不意味著排斥其他教學模式。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教材和教學實際與其他模式互相配合,取長補短,靈活運用,發揮模式的最大作用。我們提倡模式,但不是要死套模式,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因此,“五環·探構·分層”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沒有終點,永遠行走在路上,唯有依靠學生,促進學生發展的“學”,才是最有智慧的學法;唯有生長于課堂,源于教師真實感悟的“教”,才是最有智慧的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