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昌
摘 要: 閱讀可以開發(fā)小學生的智力,當讀書讀到一定程度上,小學生便會很有表情地、流利地閱讀,做到這一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必須堅持、堅持、再堅持。如何指導小學生達到課外閱讀量呢?本文就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小學課外閱讀 指導方法 教學思考“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我國古代文人讀書經驗的總結,英國大作家莎士比亞深有感觸地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與書交朋友,既是語文老師應盡的責任,又是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老師提出的要求。對于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我有以下思考。
1.營造閱讀氛圍,激發(fā)閱讀興趣
語文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激發(fā)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興趣是極為迫切和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課外閱讀的興趣,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內驅力,使其主動自覺地大量閱讀,語文能力會很快得到提高。因此,如何營造閱讀氛圍,激發(fā)閱讀興趣,就成為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小學生一般都有崇拜名人的特點,因此我經常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講述他們通過大量閱讀而學貫古今、博學多才的事例,如杜甫的“破萬卷”、白居易的“苦節(jié)讀書”等,都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讀書對于成才的重要性。同時,在班級內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還針對教材實際,有時在課前,讓學生以收集資料為目的,開展課外自主閱讀;有時在課后,推薦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課外書籍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變苦讀為愛讀。
2.進行必要引導,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學生的課外閱讀如果不加指導,往往就會事倍功半,組織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是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內容和途徑。開學初,我把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納入自己的教學計劃,在第一天就要求學生準備好讀書筆記本,要求學生把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喜歡的詞、句、段,摘抄下來,把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疑問記下來,把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收獲的成果和體會寫下來,通過閱讀交流課與大家分享、討論,并給予積極的肯定。
其次,向學生及時地、有目的地推薦優(yōu)秀課外讀物,使學生多讀,有效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3.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學生的課外時間絕大部分是在家里,因此,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在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今天,在中考、高考的雙重壓力下,讓家長全力支持學生讀課外書其實是很難的,有不少學生向語文老師抱怨,課外一讀課本以外的書,家長就極力反對,說什么又在看閑書,將來考試又不考,白浪費時間。語文教師在這方面要與家長多溝通,讓家長明白課外閱讀的意義、作用;明白老師的課內點撥指導是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技巧,學生課外閱讀則是課內所學的加深運用、總結和提高,以此取得他們的理解、支持與配合,督促學生在課余時間里多讀讀報紙、時文,背誦一些古詩文;在雙休日和寒暑假中多讀些名著。家庭是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場所,家庭最先深刻影響孩子的閱讀行為。
4.必須謹防學生走入閱讀誤區(qū)
讀書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在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或鼓勵家長支持學生課外閱讀時,不可過于強調課外閱讀是為了學生在考試時寫作文,否則學生課外閱讀的可能就只是一堆各種版本的、無用的作文書,家長也會把作文書奉為圣書,那么學生的課外閱讀就失去意義。與此相比,指導學生選擇讀物更顯得重要,因為出版商追求贏利,所以要讀到一本好書不甚容易,特別要讀到一本適合小學生的好書就更不容易。冰心在《憶讀書》里用“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九個字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讓我們明白了讀書需要有所選擇的道理。凡文字表達粗劣,既無思想性,又無藝術性的作品不要讀,否則會造成時間浪費;凡內容荒誕的作品或低級趣味的各種書刊,應堅決棄之。我們一定要嚴把質量關,選擇有價值、有益處、有啟發(fā)的好書。
呂叔湘先生說:“學習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課外閱讀。”古今中外的名人、學者都得益于對書籍的大量閱讀。讓小學生從小學起,指導學生大量課外閱讀,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課程改革賦予語文教師的職責,課上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教師指導學生課外通過大量閱讀,課外延伸,不僅僅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更開發(fā)其智力,適應當今全方位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我們必須做好,且一定會做好。
參考文獻:
[1]王昆建.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現(xiàn)狀的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06(2):13-13.
[2]胡曉旺.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幾點思考[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16).
[3]插上書的翅膀飛翔——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點滴思考[J].考試周刊,2011(5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