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紹健
摘 要: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的重要環節。不僅能夠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而且對學生世界觀的樹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課外閱讀可以說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初中語文課外閱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因此,搞好閱讀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興趣,是中學語文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值得每一個中學語文教師認真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 閱讀教學 語文素養 閱讀方法
2015年上半年,我們語文教研組在學校做了一項關于閱讀的調查,結果表明:將近一半的學生認為學好語文,提高語文素養主要是依靠“認真聽課”,接近三成的學生認為主要依靠“多做練習”,而認為要依靠“多看課外書”的學生僅占兩成多一點。很明顯,在讀書與做題的選擇上,大部分學生選擇了做題,因為相對閱讀來說,做題確實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拿到高分,但他們卻不清楚閱讀大量的課外書才是學好語文、提高語文素養的最佳方式,多讀書少做題才是學好語文的正確方法。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課外閱讀是新課程理念倡導的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有效開展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豐富學生的知識,而且是學生積累語言、豐富知識的有效方法。可以說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如何進行課外閱讀,提高閱讀質量呢?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呢?我校語文老師就此問題曾進行了深入探討,許多老師都談了寶貴經驗。下面將我校老師的一些具體做法總結如下,以備互相學習和借鑒。
一、激發閱讀興趣,營造閱讀氛圍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了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重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能使課外閱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為了營造濃郁的課外閱讀氛圍,老師應先從自身做起,平時要經常讀書,這樣努力堅持一段時間,不但能使自身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而且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教師做好榜樣,可以影響學生也堅持閱讀。此外,還可開展“師生共閱同一本書”的活動,彼此交流心得。
二、精心選擇內容,加強閱讀引導
教師應與時俱進,選擇符合當代學生閱讀口味的書籍。實踐證明:一個人的興趣與心理需求是緊密聯系的。只有當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后,他們在閱讀中才會投入更大的熱情和智慧,才會在閱讀過程中自覺主動地嘗試、體驗、思考與實踐,主動與文本的思維碰撞,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這樣,課外閱讀的優勢才會漸漸顯現,知識與思想的萌芽才會茁壯成長。
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該更清楚地認識到:學生不僅要學習語文,還要學習更多更新的東西。課外閱讀最高的境界是能真正愛上經典、名著,汲取書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名著閱讀是學生語文學習最重要的智力背景,但初中學生普遍缺少閱讀名著的興趣,名著閱讀量少而且閱讀面窄。針對這些情況,語文教師在促使學生自主閱讀經典、名著等方面要多想一些辦法,通過形式多樣的閱讀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近經典、名著。讓經典溫暖他們的心靈,激發他們心中溫柔微妙的感覺和閱讀興趣。
三、合理劃分小組,增強合作意識
我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中學,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濃厚,課外讀物相對較少,學生的閱讀量遠遠達不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僅有的閱讀量也是在老師的要求下完成的。學校實行課改后,語文教學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效率有了較大提高。由此,我們認為,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推進課外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改“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將閱讀視為讀者對讀物主動進行重構、加工,借以提高自身素質的精神生產過程。
我們的具體做法是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閱讀小組,每個閱讀小組必須有一個牽頭人——小組長,小組長經自我推薦產生。閱讀小組一般由學生自由組合而成,人數一般為4人或6人,可考慮方便性、相似性、補償性等因素。閱讀小組要求學生主動地、協同地進行閱讀,學會彼此傾聽、共同討論、相互借鑒、相互吸收,利用集體的力量實現小組成員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發展、提高。
四、培養閱讀習慣,指導閱讀方法
過去孩子們讀書,多數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更多的是關注故事。現在獨立進行整本書的閱讀,難度可想而知。如何讀一本書,在方法上我們應對學生進行適當指導。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除了讓學生通讀全書,精讀精彩片斷外,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勾畫圈點、做讀書卡片,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課外閱讀應要求學生養成勤于動筆的習慣,學生通過讀書筆記的形式每天積累,可以是摘抄,也可以是讀書感悟和心得體會。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與文本、文本與生活之間實現多種層面的融通,隨著閱讀的深入,往往會產生出更加深邃的、新穎的、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思維火花。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隨時記下“智慧的火花”,寫下課外閱讀內容的提要、體會。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可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指點,并及時體驗發現的快樂、創造的快樂,充分感受到閱讀積累的作用,從而長久地保持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初中語文課外閱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努力做好初中語文課外閱讀工作,會體會到語文教學“潤物細無聲”的成功喜悅。讀書應成為伴隨學生終生的習慣,課外閱讀能夠激發學生的上進心,逐步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更多地激勵思考,喚起學生的尊嚴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和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價值,并通過與文本、同學的相互交流、影響,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知識、信息,經過自我組織,不斷實現心靈的轉變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促進自我發展。只要我們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優化教學結構,給學生一片廣闊的藍天,還學生一雙健全的“翅膀”,相信學生就一定會展翅翱翔。
參考文獻:
[1]楊志剛.淺談閱讀教學中的感悟[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5).
[2]傅相超.“我閱讀我快樂”——課外閱讀之我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8).
[3]孫茂超.淺析如何進行中學語文閱讀教學[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
[4]張克東.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初探——課內到課外的有機結合[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
[5]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6]白玉霜.淺談語文課外閱讀[J].學周刊,2012(29).
[7]鄭小琴.重視課外閱讀,提升語文素養——淺談如何引導農村小學生有效進行課外閱讀[J].中國校外教育,2014(05).
[8]馬守營.走出語文課外閱讀的困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