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春
實施新課標以來,我們看到了數學課堂內產生了一個很普通的問題:由于課改后對計算教學的目標進行了調整,降低了計算教學的要求,因此計算的正確率下降、簡便運算方法不夠靈活、口算速度變慢等。計算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數學能力,培養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因而學生計算能力的強弱將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起到很大的影響。計算在生活中隨時都可以用到,在小學,計算教學更是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由此可見,計算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小學生在做計算題時,往往表現出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等問題。所以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勢在必行。那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計算能力呢?通過嘗試,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基本算理是根基,算法指導不可缺
掌握計算能力的關鍵是理解算理、掌握法則,所以大量進行計算練習可能會掌握計算方法,但是這種“照貓畫虎”式的掌握,其遷移范圍是非常有限的,更談不上靈活應用。所以,我們必須處理好算理和算法的關系,引導學生循“理”入“法”,以“理”馭“法”,并通過智力活動,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如“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一課中,在教學84÷4時,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教師教授的重中之重是指點學生用豎式計算,知道“4”應該寫在商的十位上,從而使他們真正理解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計算方法,這樣學生就能舉一反三,順利地解決“85÷3”和“87÷6”這樣有余數的計算題。因此,我們在強調算理的同時,不能忽視計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算理、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二、算法應多樣化,但優化不可缺
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關于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改變傳統計算教學中“計算方法過于單一、技能培養過于側重”的現狀。要真正落實好算法多樣化這一教學理念,首先必須消除對算法多樣化的片面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為了算法多樣化而多樣化,同時也要避免只強調算法多樣化,而不及時引導算法優化的做法。我們看到,在多樣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是混亂的,有些方法是適得其反的,這就需要進行“算法的優化”。筆者認為:我們要把優化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充分的體驗與感悟下自覺進行優化,并且這種優化是每個個體的優化,教師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學生,而應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來促成。同時強調指出的是:“算法優化”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并不一定在某一節課內就能做到優化,優化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并理解的過程、發展的過程。其實有時所謂“最好”或“最簡便”的方法是相對的,而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思維,以人為本,才是對傳統的突破。
在10以內加法教學中,如在教授“9加幾”的教學中,計算9+5時學生想出了很多種算法:(1)從9往后數,再數5個是14;(2)9+1=10,10+4=14;(3)把9分成5和4,5+5=10,10+4=14;(4)9+4=13,13+1=14;(5)9+2=11,1l+3=14……其中(1)是通過數數來計算,(2)、(3)是利用“湊10法”計算,而運用算法(4)、(5)的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湊10法”,而是為了迎合教師,為多樣化而多樣化,看到算法(2)中的5可以分成1和4,算法(3)中的9可以分成5和4,就得出5可以分成4和l,5可以分成2和3來計算。如果這時教師不加以引導,可以想象會有很大一般部分學生對到底如何進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計算感到迷惘。所以,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他們的方法進行反思與比較。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湊10法”這種高效的算法進行進位加法的計算,并在不斷用自己的算法和別人的算法進行比較中,認識到差距,形成迫切要將算法最優化的內驅力。所以,算法的多樣化和最優化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都是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過程。
三、繁難計算沒價值,基本訓練不可停
新課程標準對計算的要求進行了大幅度調整,降低了要求,刪去了繁難的計算題。因為這些計算是沒有價值的,在學生以后的生活中很少用到這樣復雜的計算。雖然在6年級教材中,圓柱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圓錐的體積及利息等計算比較復雜,但這樣的計算是允許學生用計算器的。現在,復雜多樣的筆算可以說少了很多,但由于高年級的計算內容廣泛全面和綜合性強,因此必須強化基本的計算訓練。但我們發現,由于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注重基本計算的訓練,隨之帶來了學生計算正確率不斷降低的事實。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第一,要激勵學生,幫助他們消除浮躁心理,從而養成踏實認真的良好計算習慣。第二,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計算,避免學生急于求成,讓學生學會一定的驗算方法。第三,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口算訓練。基本的口算訓練要每天進行,每堂課都用2至4分鐘的時間進行口算練習,做到基本的口算結果能脫口而出。第四,要通過學生錯例的反饋,尋找錯誤的具體原因。第五,要熟記一些常用的計算結果。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在計算練習中訓練發散思維、培養計算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自主探索、不斷反思、不斷創新,這樣學生的計算能力就會得到提高。所以,在計算教學中,我們應遵循教材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點,聯系生活實際、游戲活動,設計多樣化的練習,為學生創設充滿童趣、富有活力,讓學生樂學、愛學的學習環境,使枯燥的計算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讓計算的課堂變得讓學生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