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自力
籃板球是球隊獲得控制球權的重要來源之一,是籃球比賽攻守轉化的關鍵。正確的判斷是爭奪籃板球的首要因素,搶位擋人技術是拼搶籃板球的關鍵。
1.研究方法
通過查閱資料和臨場觀察,結合在日常教學、訓練、比賽中的心得體會,我對爭奪籃板球的能力做了初步探討。
2.討論和分析
2.1正確判斷籃板球的落點是拼搶籃板球的首要因素
判斷籃板球的落點是指在籃球比賽中,運動員根據投籃者出手動作和球的飛行路線,對球以后的狀態所作的預測和選擇的思維過程。在比賽雙方激烈拼搶籃板球時,經常有五六名隊員參與其中,如果及時作出正確的判斷,就會提前搶占有利的位置,獲得更多搶獲球的機會。
良好的觀察是迅速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運動員在防守無球隊員時都應密切注意持球者的一舉一動,尤其是投籃動作。根據投籃者的出手動作和球的飛行路線預測球以后的狀態,一般來說,球的飛行弧度大,籃板球落在內線的較多;球的飛行弧度小,則球反彈出去的較多。
熟悉籃板球的反彈規律有助于運動員在拼搶籃板球時判斷更準確。一般來說,外圍投籃反彈出去的球較多;內線籃下投籃不中的則以滾動、震顫出來落在內線為主。就整個籃板球反彈落點范圍和區域而言,主要集中在禁區附近。有人通過調查統計發現籃板球的反彈有以下規律:第一,兩側15°區域投籃不中時,球的反彈落點區域約有65%在對面15°區域或反彈回來。其中反彈到對面的明顯多于同側。第二,兩側45°區域投籃不中時,球的反彈方向落點區域約有63%在兩側45°區域,這兩個區域是發現籃板球最多的地方。第三,中間60°區域投籃未中時,球的反彈方向落點區域約有63%在中間60°區域。掌握了籃板球的反彈規律,就能使運動員在搶籃板球時判斷得更準確。
2.2搶位擋人技術是拼搶籃板球的關鍵
2.2.1搶位擋人是指防守隊員的爭奪籃板球前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判斷,以合理的行動迅速搶占有利于自己搶球的位置,并用身體阻止對手超越自己向籃下區域移動的一種手段。搶籃板球需要空間優勢,特別是現代籃球運動向高度發展更說明了這一點。但是,不搶占有利位置或失去有利位置就沒有空間優勢。而一旦占據有利位置,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以身高為例,在比賽中人們經常看到比較小的運動員因搶占有利位置而獲得籃板球的現象,但一些身高雖占有優勢或彈跳力強的隊員卻因未能搶占有利位置而失去許多搶獲球的機會。
2.2.2搶位擋人的技術分析。搶位擋人技術的四個環節是:觀察、攔阻、轉身、擋人,其中轉身又可分為:前轉身、后轉身和面向搶位擋人。
2.2.2.1觀察。搶后場籃板球前,防守者要按個人防守規范要求始終保持“人于兼顧”的位置,使自己及時看到攻方隊員出手投籃。
2.2.2.2攔阻。對方投籃出手后,防守隊員要運用快速的動作靠近對手,面對面就地阻截,防止對手向籃下沖搶。同時也要注意:攻方投籃后,球在空中有一段短暫的運行時間,此時,防守者切忌過早向籃下撤步、轉身,以免給對方造成沖搶籃板球的機會,此時最好是側對對方或用手觸摸他。
2.2.2.3轉身。①前轉身:這種方法由于進攻者前沖,守者前轉,攻守之間幾乎沒有緩沖余地。因此,要求轉身動作必須快而有力,以便超前阻斷對手向籃下沖搶的路線。②后轉身:這種方法由于對手前沖地段留有余地,便于守方及時判斷和選擇搶拉角度。因此,擋人的效果比較好,也易避免犯規。③面向搶位擋人:即面對面阻擋進攻隊員。這是一種應急的擋人方法。它一般只能用在緊逼或來不及轉身的時候,但有時也專門用來對付重點對手。
2.2.2.4擋人。這是轉身的目的和結束動作。在轉身面向籃板球落位的同時,要用一定的潛在身高的背部迎接對手企圖向籃下快速移動時的沖撞,以達到保護自己的有利位置,擋住進攻者沖搶籃板球或破壞其起跳的目的。
2.2.3搶位擋人的原則。(1)人人參與的原則。目前,據統計得出:如果有一個防守隊員在搶后場籃板球前搶位擋人,該隊即有30%的獲球機會;如果有兩個隊員則將提高到60%;三個隊員以上則為80%的獲球機會。(2)頂搶結合的原則。在比賽中,不論是個人或集體配合搶防守籃板球,一般都應先頂擋后搶球。不搶位或過早轉身、回頭,都有可能丟失屬于自己的位置優勢。集體配合防守籃板球要根據不同防守位置和情況,或頂或搶。一般是對距離較遠的攻方隊員可采取先觀察再頂擋,以緩解籃下同伴拼搶的壓力;而對在近籃下活動的內線隊員,則要以頂為主,頂搶結合,增加本球隊搶獲球的次數。
觀察、攔阻、轉身和擋人動作雖是擋人技術中四個各不相同的動作環節,但其又是一個互相聯系、相輔相成的整體。只有熟練全面地掌握,才能在比賽中及時靈活地運用好。
3.結語
正確判斷籃板球的落點是拼搶籃板球的首要因素,搶位擋人技術是拼搶籃板球的關鍵。在比賽中,防守隊員要時刻注意后場籃板球的拼搶、準確判斷球的反彈落點、正確運用搶位擋人技術,按照“人人參與,頂搶結合”的原則增加本隊爭奪防守籃板球的次數,以掌握場上比賽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