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華龍網集團有限公司 劉蘋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確認收入探討
重慶華龍網集團有限公司 劉蘋
互聯網金融不僅包括電商平臺等新興互聯網企業,也包括傳統金融機構應用互聯網平臺提供的金融服務,具有數字化、方便化、普惠化的特征。互聯網金融自出現以來,憑借成本低、交易便捷、效率高等優勢廣泛應用,同時也促進了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迅速發展。對此,本文主要探討了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確認收入問題。
互聯網金融 確認收入 支付平臺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模式,彌補了傳統金融模式的不足,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有關數據顯示,在2015年底,我國網民數量已超過6億人。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滿足了這部分新興群體的需求,也使金融服務效率得到明顯提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1]。據統計,僅在2013年~2015年,就有超過250家企業獲得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新興企業的代表。從狹義上講,互聯網金融企業是指互聯網企業介入金融領域(以支付寶為代表);而從廣義上講,互聯網金融企業也包括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平臺提供的金融服務(例如各大銀行的網銀服務)[2]。本文主要對狹義視角下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確認收入問題進行分析。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行業結合的產物,但互聯網金融并不是兩者的簡單融合,而是“基于互聯網思想的金融”,體現著互聯網精神在金融行業的滲透。按照其金融形態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六種類型:(1)金融互聯網化,體現對了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機構中網點、人工服務的替代,主要包括各大網絡銀行、手機銀行、網絡交易平臺、網絡證券公司等。(2)第三方支付,體現互聯網金融對傳統支付方式的影響,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3)互聯網貨幣,體現互聯網金融對貨幣形態的影響,以Q幣為代表。(4)征信與網絡貸款,以信用評估為基礎的網絡貸款,以ZesFinance(美國)、阿里小貸為代表。(5)P2P網絡貸款,指互聯網上個人之間的借貸,國內以宜信、人人貸為代表。(6)眾籌融資,互聯網上的股權融資,以天使匯為代表[3]。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主要功能也是提供信息,并實現信息的共享,從而收取信息費,主要包括手續費、服務費。中介費、廣告費等。起收入類型主要包括以下三類。
2.1 第三方支付平臺
第三方支付平臺是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而興起的,最開始只具有一定的中介與臨時儲存作用,屬于非金融機構。而互聯網金融企業中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作用是辦理支付、轉賬等結算業務,主要收入是手續費與錢款在銀行中的利息,并不能進行貸款、投資等活動。以支付寶為例,用戶將資金存入平臺中,其目的并不是為了獲取利息,而是為了獲得互聯網支付服務。
2.2 網絡借貸平臺
網絡借貸平臺的運行方式是提供一個可以發布借款信息的平臺,資金持有者能夠瀏覽借款信息,并將資金借貸給發布者。網絡借貸平臺的收入方式包括以下兩種:一種以拍拍貸為代表,使用競標的方式完成在線借貸過程,互聯網金融企業只收取一定的服務費。另一種以宜信為代表,提供增值服務,例如評價借貸風險、將出借資金合理分配給多人從而分散風險、將資金轉變成產品出售,由于提供的服務更復雜,收入自然更高。
2.3 金融服務平臺
企業通過在網站提供金融信息等服務,收取一定的廣告費與金融數據分析費用。
3.1 改善配比原則
所謂配比原則,是指在某個財務活動中取得的收入與達到此收入發生的費用、消耗的成本相匹配,從而正確核算此財務活動的收益[4]。在傳統企業中,一般都依據受益原則,即受益方支付消費。配比方式通常有兩種:一是因果配比,要求得到的收益要與付出費用合理配比,便于利潤的正確計算;二是時間配比,發生在某個時間內的財務活動收入與成本消費,應當在這個時間內完成確認計量。收入與費用配比原則是傳統企業會計核算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然而在互聯網金融企業中,這種配比方式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眾所周知,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建設前期(包括研發、設計、籌劃、技術升級等)投入非常高,而網絡建設完成以后,只需要一定的管理、維護、推廣工作,這部分工作的支付相對于建設前期而言,只占一小部分。而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利潤都是在后期實現的。與固定資產為主的傳統工業經濟不同,互聯網金融企業要面對互聯網技術革新帶來的風險,而攤銷算是管理費用還是生產成本?這些問題都需要單獨判斷,遵循收入與配比原則顯然不合適。
在互聯網金融企業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投入建設與技術研發,這些投入并不能隨著收入確認而結轉。由于企業的未來收益存在不確定性,前期投入費用一般都通過當期費用化的形式結轉,致使互聯網金融企業創辦前后成本費用差距過大,還有一部分企業只確定一項資產,選擇后期攤銷方式,但攤銷方式與攤銷期限都需要經過人工測算得到,受諸多因素影響,結果并不準確。這種現象使互聯網金融企業不能合理配比成本與收入。需要互聯網金融企業結合自身特點,尋求合理配比方式。
3.2 正確理解收入確認時點
互聯網金融企業還處于發展階段,業務模式并不固定,而業務模式的不確定性又會導致會計核算中不易把握收入確認時點,造成不同企業財務報表缺乏可比性。與普通企業中的現銷、賒銷模式不同,互聯網金融企業提供服務取得的利潤,能夠及時得到,甚至提前得到。例如,在網絡貸款平臺中,服務費一般需要借入資金者支付,而在資金到達借入者賬戶之前,平臺已經將相關服務費扣除。這種情況下,判斷收入是否已實現至關重要。以拍拍貸為例,其收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常規收費。資金借出者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依據借款時間與借款金額對借入者收取2%~4%的服務費,若借入者是首次借款,還要增加“首次借款信用服務費”,若交易不成功,則不收取費用。(2)逾期費和補償。若借入者逾期還款,增加催收費。若借入者逾期超過60天,拍拍貸會從之前的服務費中拿出一部分補償借出者,還款后再收回這部分費用。由于整個交易活動并沒有簽訂具體的合同,拍拍貸從每筆交易中得到的收入是不確定的。
拍拍貸的收入確認時點應該這樣判斷:(1)按照交易次數,對常規費用中服務費確認收入。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借貸發生,才能確認此交易活動收入。(2)按照現行會計準則,常規費用中首次借款信用服務費在企業履行義務時才能確認收入,按照次數分攤到客戶的后續交易活動中。然而客戶的未來交易次數不確定,次數也很難衡量。(3)而逾期費與補償,說明借貸交易并沒有成功發生,服務費是否能確定收入還有待商榷。
由此可以看出,在互聯網企業中,交易是否發生取決與雙方的合同履行情況,很難根據“履行義務”與“獲取對價”進行判斷。當然,無論交易是否成功,企業提前收取的服務費是不會退回的,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會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從實質上看,這筆利益并不算是此交易活動的收入款,而是未來損失的補償款。
3.3 強化風險控制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經濟活動都是通過互聯網實現的,電子賬單、電子賬簿等代替了傳統的單據憑證,雖然提高了核算效率,節省了人力成本,但也很容易出現信息泄露、造假等風險。互聯網必須加強風險控制,嚴格審查交易合同、憑證票據,確保收入真實性。
互聯網金融企業是新興企業,雖然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但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問題。企業要明確自身優勢,勇于面對挑戰,才能不斷進步、不斷發展。
[1] 歐陽黔南,肖毅,聶笑一.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風險及競合應對策略研究[J].電子商務,2014(11).
[2] 羅楊.IT企業和銀行在互聯網金融中的發展研究——基于大數據視角[J].金融經濟:理論版,2015(18).
[3] 張曉燕,季健.基于互聯網金融的企業籌資策略研究[J].當代經濟,2015(35).
[4] 趙丹.中國小額貸款公司融資困境及對策研究——基于互聯網金融的研究[J].金融經濟:理論版,2015(4).
F832
:A
:2096-0298(2016)12(b)-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