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法學院 謝愛珍
企業領導干部的法律意識及其現代化分析
南昌大學法學院 謝愛珍
依法治企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前提和必要條件。盡管在政府的推動作用下,法治觀念已深入人心,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企業領導干部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依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法律知識不全面、法律態度不端正、法律運用不當等問題,為了改善這些問題,企業應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法制建設,對領導干部進行法律知識教育,提高領導干部的法律意識及現代化水平,從而完善內部監督機制,不斷推動企業依法治企目標的實現。
依法治企 企業領導干部 法律意識現代化
我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是國家治理的基本方針政策。因此,生活在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具備法律意識,能夠自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活動,使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企業的領導干部法律意識的高低將會對企業的決策、組織、管理產生深刻影響。為此,研究企業領導干部的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提升企業領導干部法律意識是社會發展大環境的要求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國家發展要兩手抓,既要抓經濟發展,又要抓法制建設。”當前,我國正 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政府與人民、社會與國家之間的矛盾也在不斷加劇。為了實現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我國必須堅定不移的堅持依法治國的方針政策。企業是經濟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社會提供了豐富的就業崗位,是影響國家貧富差距的重要因素,同時企業對于社會矛盾的緩和也具有一定作用,因此在當前社會發展大環境下,需要做好企業的思想建設工作,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法律意識培養工作,使他們能夠按照法律要求,為企業員工營造公平公正的工作、提升環境,為維護社會的穩定做出應有的貢獻。
1.2 提升企業領導干部法律意識是企業內部管理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法律與社會治理息息相關,企業就像一個小社會,依法治國放到企業中,就是依法治企。對企業來講,領導干部的法律意識高低,會對整個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為了更好的治理企業這個小社會,領導干部需要認識到法律對企業發展的保障作用,根據企業發展的特點制定一套規章制度,并賦予這些制度法律的精神,要求企業領導干部和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須以這些規章制度為行動的準則,從而實現企業運作的有條不紊。
1.3 提升企業領導干部的法律意識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首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同國內或國外的眾多企業保持經濟上的聯系,在進行貿易往來的過程中,產生糾紛和矛盾是在所難免的,如果企業的領導干部不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那么在處理同其他企業經濟糾紛的過程中,就會忽視法律對自己正當權益的保護,使企業蒙受損失,不利于企業發展。其次,隨著社會開明程度的不斷提升,企業員工的學歷學識不斷提高,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有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權益的意識,如果企業領導干部不具備相關的法律知識,那么就很難理解員工的想法,協調他們之間的矛盾,如果員工的矛盾得不到妥善解決,就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嚴重損失。最后,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的領導干部對企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因素,同時,他們也具有極大的權利,如果領導干部心中沒有法律這桿秤,那么他們可能會為了一己私欲而越權行使權力,造成經濟領域的犯罪行為,同時也給企業和國家帶來不小的損失。
2.1 法律知識不全面
國內大多數企業的領導干部并不是法律或行政科班出身,因此他們往往不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通過對有關部門的調查發現,部分領導對企業發展相關的專有名詞以及具體的法律條文并不清楚。同時,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領導干部更加傾向于了解實用性法律條文,例如企業運營過程中經常會涉及到的法律,包括各種經濟法律條文,但是對《憲法》、《刑法》以及《民法》的了解程度并不盡如人意。其次,企業領導干部對程序法的了解程度遠遠低于實體法,特別是對《行政訴訟法》、《仲裁法》。但是從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這兩種法律對企業的發展而言至關重要。
2.2 對待法律的態度不夠端正
盡管十八大強調了法治的重要性,并在全社會推行法治,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國社會傳統且根深蒂固的人治思想并沒有被徹底消滅。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領導干部對待法律的態度不夠端正,他們往往不能用法律和規章制度來約束自己和員工的行為,無法為員工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忽視了他們的合法權益,認為企業是自己的私人財產可以不受法律約束,可以不受限制的運用自己的地位和權利為自己和親屬謀取利益,依法治企的觀念相對欠缺。
2.3 對法律的運用不當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企業領導干部在解決企業發展問題時更加傾向于選擇行政手段而不是法律手段,盡管目前不斷推行依法治國的方針政策,但這種風氣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企業的領導干部更希望通過自己手中的權利,按照個人意志處理問題,他們忽視了法律對維護公平正義的重要作用,在違規利用行政權利的過程中,往往加劇了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矛盾,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法治和人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治理方式,隨著社會開明程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法治作為國家治理手段,通過建立和完善國家治理法律規范、制度、程序、機制,來促進國家制度的進一步成熟和完善,提高領導干部治理國家的能力和水平。在現代企業制度發展的背景下,企業領導干部也必須順應社會歷史的發展趨勢,使自己的法律知識、法律意識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
3.1 企業領導干部法律意識現代化的標準
法律意識現代化的標準主要表現在法律認知、法律遵守、法律運用以及法律評價四個方面。
首先,法律認知要求企業領導干部必須提高對法律常識的把握力度,不僅要熟悉與經濟活動密切相關的法律,同時也要對《憲法》、《刑法》、《民法》等法律有一定了解,此外,要堅持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并重,為企業在經濟糾紛中獲勝增加更多籌碼。另外,為了提高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領導干部還要熟悉國家法規,不斷提高自身對現代法律的認知能力。
其次,法律認知是法律遵守的前提,在豐富現代法律知識之后,企業領導干部還要以身作則,在工作和生活中按照法律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在企業內部自上而下形成良好的遵紀守法氛圍,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再次,在學習法律、遵守法律的同時,企業領導干部還要學會運用法律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現代經濟體制下,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經常會出現矛盾和糾紛,過去依靠行政手段來解決糾紛的方法顯然不符合依法治企的要求,因此企業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相信法律的權威,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最后,法律評價是人們針對現行的法律根據自己的體驗所做出的價值評判,是公眾法律意識現代化的重要體現。企業領導干部在治理企業的過程中,會更多的接觸到法律,因此他們會對與企業發展相關的法律有更多更加深刻的感受,因此他們的評價對法律體系的完善具有很高價值。一個現代化的法律評價應該是科學的、客觀的、理性的,因此,現在企業領導干部需要具有更高的社會責任感,對法律進行評價的切入點應該在法律是否嚴謹、是否完備、是否體現民治法治精神等方面,不僅要站在自身企業發展的角度進行思考,更要站在社會發展的立場進行思考。
3.2 推動企業領導干部法律意識現代化的途徑
3.2.1 重視企業領導干部法律意識建設工作
企業領導干部是推動依法治企的關鍵力量。只有企業領導干部將知法、守法的理念付諸于自己的行動中,才能帶動整個企業形成良好的學法、用法風氣,為依法治企打下良好基礎。為了提高企業領導的法律意識,必須重視法律意識的建設工作,要求企業領導干部必須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和法治理論,并對法律精神進行深層次的理解。促進法律意識建設,還要要求領導干部在工作中改進工作方法,在治理企業的過程中,共同運用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不斷提高法律手段在企業治理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時,還要將領導干部的法律意識和能力作為任職的重要依據,從而激勵領導干部學法的自覺性,強化法律意識的建設工作。
3.2.2 加強領導干部法制教育工作
企業領導干部依靠自己的自覺意識學習法律、了解法律的能力是有限的,為了進一步促進領導干部法律意識現代化水平,要求企業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對領導干部進行有針對性的法律知識教育工作。首先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習培訓制度,聘請專業的法律界講師舉辦法律知識講座,并結合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實際案例分析法律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教育制度落實的過程中,還必須要求企業領導干部在實際工作中運用法律,將理論知識同實踐結合起來,深入了解法律內涵,端正對法律的態度,積極運用法律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2.3 完善企業內部法制監督體系
企業領導干部權力行使是否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直接關系到企業員工正當利益的實現與保障,同時,企業性質使企業領導干部的權利很容易擴張,因此單純依靠領導干部的自覺性是完全不夠的,還需要通過行之有效的監督管理體制來約束他們的行為。要求領導干部不能越權行事,同時任何組織和個人不能妨礙和影響企業領導干部正當權利的行使。此外,還要將監督體系落到實處,發揮監督制度的長效性、根本性和穩定性,紀檢部門需要認真履行自己職責,敢于指出問題、糾正問題。
依法治企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分支,對于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企業領導干部是促進依法治企的關鍵因素,為了更好的促進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需要加強企業領導干部法律意識現代化建設,明確法律意識現代化內涵標準,通過重視法律建設工作,加強法制教育工作,完善內部法制監督體系來實現領導干部法律意識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高,進而推動整個企業良好法律氛圍的形成,為依法治國目標的實現做出應有的貢獻。
[1] 董薇薇,于新霞.淺析企業領導干部法律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與企業,2014(18).
[2] 張鐵慶.企業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J].經營與管理,2011(09).
[3] 李文明.黨員領導干部在反腐倡廉行為中法律意識的問題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黨校,2011.
[4] 朱東鶴.構建干部作風建設常態化機制研究[D].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2015.
[5] 胡鞍鋼,王磊.中國轉型期的社會不穩定與社會治理[A].國情報告(第八卷2005年(下)).
[6] 解曉紅,周子良.論法治社會下的公民守法問題[C].安徽省法學會、江西省法學會、湖南省法學會.第八屆中部崛起法治論壇論文集,2015.
[7] 儲鑫.“正本清源”:中國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政治影響及其治理[D].華中師范大學,2015.
[8] 張文顯.法治與國家治理現代化[J].中國法學,2014(04).
F272
:A
:2096-0298(2016)12(b)-120-02
謝愛珍(1995-),漢族,江西贛州人,南昌大學法學院在讀本科生,主要從事國際法方面的研究。